第16章 國子監內,一報風行
- 讓你做替考童生,你怎么成文圣了?
- 八方來財
- 2027字
- 2025-08-02 20:18:19
報紙的出現,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它廉價、便捷、信息密集。
一夜之間,徹底改變了京城的輿論生態。
以往,信息的傳播靠的是口碑相傳,或是文人雅集的抄錄,緩慢而局限。
而現在,一份《大離風華報》,就能讓一個觀點,在一天之內,傳遍全城!
國子監內,幾乎人手一份。
監生們不再只是埋頭苦讀,而是三五成群,對著報紙上的文章,爭論不休,辯得面紅耳赤。
“謝先生此言有理,南北文風,確有差異!”
“一派胡言!此分明是挑撥離間,嘩眾取寵!”
整個國子監,因為一份報紙,變得前所未有的熱鬧。
首輔府邸。
張敬看著桌上那份《大離風華報》,氣得將心愛的茶杯,都摔得粉碎。
“廢物!一群廢物!”
他對著前來請罪的侄子王景,大為震怒。
“讓你去給他個下馬威,你倒好,反倒成了人家揚名的墊腳石!還被人用一份破紙,耍得團團轉!”
他深知輿論的力量。
這個謝遠,年紀輕輕,手段卻如此老辣,絕不能讓他再這么發展下去!
他立刻對心腹御史下令。
“立刻寫奏折!就以‘妖言惑眾,私議朝政,蠱惑學子,亂我文壇’為名,給我狠狠地彈劾這個謝遠,還有他那份什么狗屁報紙!”
“務必,要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
然而,御史的奏折還未送到宮中,平樂公主祝無雙,便已拿著一份《大離風華報》,蹦蹦跳跳地進了御書房。
“父皇!父皇!您看這個,可好玩了!”
她將報紙攤在皇帝面前,指著上面的文章,故作天真地撒嬌道:
“女兒聽聞有御史要彈劾謝才子,說他私辦報紙,妖言惑眾呢。可女兒看著,這不過是學子們之間的一點文人雅趣罷了,上面寫的文章,還挺有道理的呢。”
大離皇帝本就對謝遠印象不錯,此刻拿起報紙一看,立刻被其新穎的形式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
他看了看上面的時評,又看了看旁邊的小故事,臉上竟也露出了頗感興趣的神色。
“嗯……形式倒也新穎,言之亦有物,并非全是胡言亂語。”
他揮了揮手,對身旁的太監道:“告訴那些御史,年輕人之間的一點筆墨官司,不必大驚小怪,讓他們多把心思,放在國計民生上。”
一句話,默許了《風華報》的存在。
首輔的第一次打壓,宣告失敗。
而真正讓《大離風華報》徹底火爆全城的,還不是那些犀利的評論。
是謝遠在報紙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開始連載的一部章回體小說。
小說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僅僅一個開篇詞,便已盡顯蒼涼與大氣。
而當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權謀故事,通過報紙,一點點展現在京城百姓面前時,所有人都瘋了。
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王公貴族,無論是閨閣小姐,還是沙場武將,全都成了《三國演義》最忠實的讀者。
無數人為了能第一時間看到第二天的連載,天天守在“文墨軒”的門口,盼著報紙的發行。
一份報紙,竟引得京城萬人空巷!
在這樣狂熱的輿論氛圍之下,辯論日,終于到來了。
國子監大講堂,座無虛席。
連國子監祭酒,這位名滿天下的大儒,都親自前來主持。
京中名士、各部官員、他國使節,凡是能來的,都來了。
所有人都想親眼看看,這位攪動了滿城風雨的南陽才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辯論開始。
王景等人顯然是有備而來。
他們摒棄了意氣之爭,就儒家經典中的微言大義,以及當下朝廷的農商策論等問題,向謝遠發起了狂風暴雨般的攻擊。
問題一個比一個刁鉆,一個比一個尖銳。
然而,謝遠只是靜靜地站在臺上。
無論對方拋出什么問題,他都信手拈來,輕松化解。
論經義,他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不僅能說出出處,更能從一個全新的、他們從未想過的角度,去解讀圣人之言,令人茅塞頓開。
論策論,他更是高屋建瓴,從歷史到民生,從商業到軍事,其見解之深刻,眼光之長遠,讓在場的許多官員都自愧不如。
他一個人,一張嘴。
對著王景等十數位京城才子的詰難,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幾個回合下來。
王景等人,已經被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
他們額頭上滿是冷汗,臉色由紅轉白,由白轉青,最后只能羞愧地低下頭,徹底敗下陣來。
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謝遠卻沒有乘勝追擊,更沒有出言嘲諷。
他對著眾人,深深一揖。
“學問之爭,非為口舌勝負,而在探求真理。”
“今日之辯,諸位師兄所言,亦有諸多可取之處。若能因此引發諸君一絲一毫的思考,那便算不虛此行了。”
其風度,其氣量,再次引來滿堂喝彩。
此戰之后,國子監內,再無人敢小覷謝遠。
那些世家子弟,縱然心中不忿,也不得不承認,此人的才學,確實深不可測。
而寒門士子們,則徹底將他奉為了當之無愧的領袖。
謝遠,在國子監,終于真正站穩了腳跟。
可麻煩,似乎永遠不會放過他。
就在辯論結束的第二天。
北蠻使節團的副使,那位身材高大、眼神如鷹的拓跋宏,拿著一份嶄新的《大離風華報》,徑直找到了國子監祭酒。
他將報紙拍在桌上,嘴角掛著一絲冰冷的笑意。
“祭酒大人,聽聞貴國出了位奇才,不僅詩詞無雙,連這報紙都能辦得風生水起。”
他指著報紙上《三國演義》的連載,冷笑道:
“我北蠻,不習文墨,只信奉實力。我這里,也有幾個關于軍國大事的實際問題,想在這報紙上,與這位謝才子,公開論上一論。”
“就是不知,他除了會講故事之外,還敢不敢接我這來自草原的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