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
少年的身體,果然釋放過后,換來無盡輕松和愉悅。
而且是生理、心理,雙重加倍輕松愉悅。
丞相太喜歡這具年輕充滿活力的身體了。
他卻多少有些疏忽了皇后此刻是怎樣反應。
實際上,張嫣皇后后半夜時,就已經猛然之間清醒了過來。
然后,發覺睡在身邊的皇帝那一刻。
她的世界直接崩潰掉了。
偏偏突遭這般事情,想找個人傾述,一時之間,壓根都不知道該去找誰。
她完全沒搞明白,陛下怎么著就把她給睡了。
盡管說,這種齷齪事情,于皇家而言,貌似壓根也算不上什么大條事。
甚至歷史上有名的那些君王,親爹的老婆都敢搶,何況她只是被小叔子給看上。
只是,在她的所有算計當中,她只想著要借助了小叔子登基為帝,能夠在皇宮長久活著,很好地活著,為了不被當亡君的殉葬者,為了不入冷宮,她……
但即便如此,張嫣也沒怎么鬧。
沒意義的,再說了,只要突破那一道所謂的禮教大妨,貌似被小叔子看上,也沒什么不可接受。
再怎么說,她也是年紀輕輕,才只二十歲的花樣年華,難道真就要孤寡終老嗎?
所以,整個后半夜,在不斷自我心理建設之余,臨到天亮時分,她便已經說服了自己,認命了一切。
唯一也就是,在想天亮之后,皇帝會怎樣對待自己,今后會否有個名分,再便是,原本叔嫂關系的兩人之間,會不會太過尷尬。
然而,她所有的想象,全都落了空。
皇帝醒來,梳洗的同時,表現得既不冷淡,亦不熱情,但也更加沒什么尷尬情緒,反而一直就一副,睡過便睡過,很是坦蕩,本就應該如此的感覺。
“所以他,純粹也只是,在貪戀我的美色,別的一概可有可無么……”
“皇后,朕昨晚,總之感覺非常好,朕現在要去忙政務了,你且好好休息,朕今后但凡有所空閑,一定會再來與皇后溫存。”
便在張嫣皇后心頭一股無盡悲涼逐漸漫延之際。
她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在宮娥服侍下,整理好便裝后,居然破天荒跟她很是‘甜言蜜語’了一番,然后這才大踏步出了宮門,轉眼間走沒了影兒。
張嫣皇后聽得有些懵:陛下怎會,仍是稱我皇后?而且還說出那等肉麻人的話兒來。
她下意識問貼身侍女,“陛下方才,仍是喊我皇后?”
得了貼身侍女肯定回應,更加懵了。
難道,陛下他是,錯認了人?!
過不多久,王承恩被喊了來,一番盤問,張嫣皇后更加傻眼了,貌似真相還真是,皇帝錯把她給當成了周皇后?!
可是,這怎么可能的事情!!
難不成,陛下記憶力出了什么問題?!
王承恩當然不肯承認,陛下就是酒壯慫人膽,故意跑錯的地方上錯的床。
至少在他看來,陛下昨晚就是故意裝傻充愣睡皇嫂,于是趕緊也附和著張嫣皇后的話語,一邊極力就在開動腦筋,在想要怎么操作一番,才能替陛下將這件事給圓潤地化解開來。
在王承恩認為,張嫣皇后那么美的女人,又是力挺陛下登基繼位的恩人。
陛下事后太過冷落張嫣皇后才叫不是人。
而且身為皇帝,想要個美人侍寢,這算多大點事兒。
何況男女雙方又是你情我愿,唯一也就那所謂的叔嫂關系大妨是道障礙。
他觀察張嫣皇后反應,發現并無負面消極反應。
于是找準機會,試探著出主意道:
“娘娘,陛下心中,肯定是一直都格外掛記著您的,您想呀,陛下自大朝會那天開始,就一直不入后宮的門,奴婢猜想,陛下就是不想讓娘娘您觸景生情,太過傷心,陛下昨兒個一路飛奔來此,半道又斥道奴婢們跟隨,分明就是下了極大決心,才邁出了這一步,這充分說明陛下不想娘娘在宮里太凄苦,陛下想讓娘娘始終都擁有很好的生活,故而奴婢斗膽,想到一個長久之計……”
“長久之計?”
“娘娘,唯一就是,今后多少會委屈了您,需得讓您舍棄一些過往的東西。”
“說。”
張嫣大概是猜到這太監想出什么歪主意。
無非要讓她學那些前朝名妃,先出個家,又或者,干脆詐死,總之換重身份,再繼續宮中的生活。
但事到如今,她貌似已經上了賊船,要不想跟皇帝一直這么不明不白的話,只是在宮里換個身份,左右這輩子也不出宮見人都成。
果然,王承恩隨即說了一個詐死換身份的主意。
丞相無論如何可也想象不到,只是自己的一時龍性大作,居然鬧出如此烏龍事件。
等王承恩自作聰明,跟張嫣皇后敲定了方案,惦惦兒跑來告知他喜訊之際。
丞相差點沒瞬間氣得三尸神離體。
“蒼天!我諸葛孔明,一世之英名,而今當皇帝才沒多久,居然就已經,搞出此等荒淫無道昏君事!~~”
丞相想一劍斬了王承恩的心都有了。
偏偏這種事情都已經上演,他可不是那等沒擔當男人,稍稍情緒失控片刻間,就已經壓制住內心抓狂,心中則是在想,既然事情都已經做出,身為帝王,便是光明正大,迎娶了張皇后又如何?!
“陛下,奴婢已經找好了合適替身,保證讓這件事天衣無縫、萬無一失,甚至還能給張皇后,贏得一些殉情先帝的生前身后名……”
“胡鬧!你去告訴張后,朕要迎娶她,朕要她光明正大,做朕的皇后!”
王承恩撲通一聲跪下:“陛下,這樣做,會嚴重損害您的名聲的啊!況且于禮不合,更加有違祖制,大臣們都會強烈反對您的!”
“反對無效!”
丞相態度堅決,同時真的也下定了決心。
他偏要就迎娶張嫣皇后一事,好好跟整個大明朝堂上下斗上一斗。
甚至第一時間里,他最先想到的一樣武器,就是昨天便一度起過念頭的,要以皇家的名義,辦上一份《大明全民周抄報》,每周一份,定期出版,面向全國發行,以此引為大明皇家的官方喉舌。
早在三國時期,各國之間用兵之前,最慣常的一招,無疑就是在敵國境內用間,散播各種真假莫辯消息,攪亂敵國民心。
以此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大明王朝,早就已經是個禮崩樂壞,人心道義幾近于無的糟糕時代。
皇帝娶亡君之后為后。
如此朝野喜聞樂見之皇家大事。
試問世人,有誰不想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