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管理(第7版)
- 馬士華 關旭編著
- 1827字
- 2025-08-07 15:30:24
PREFACE
前言
供應鏈管理:重構價值網絡的協同藝術
在數字技術深度重塑商業格局的當下,供應鏈管理已從20世紀80年代以前形成的傳統企業管理的框架中突圍,躍升為驅動產業升級、支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消費者需求的多變、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都促使供應鏈管理的本質不斷進化。本書深度剖析供應鏈管理底層邏輯,助力讀者掌握系統協同創造價值的精髓,在全球經濟變革中推動產業創新,增進社會福祉。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搭建一個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消費者緊密相連的價值網絡,通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跨組織協同運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并非簡單的流程組合,而是一種系統性的戰略布局,旨在打破組織間的壁壘,在動態的市場環境中尋求效率與柔性的平衡。
現代供應鏈管理呈現出三大顯著特征。
首先是客戶需求驅動的拉式系統,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推動式生產模式。在過去,企業往往依據預測進行生產,產品生產出來后再推向市場,這種模式容易導致庫存積壓或缺貨等問題。而如今,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企業能夠實時獲取終端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如消費者的購買偏好、款式需求、尺碼分布等,然后依據這些數據反向指導生產決策,確保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精準匹配市場需求。
其次是價值共創與共享的生態體系,打破了企業與供應商、零售商之間長期存在的零和博弈局面。在傳統模式下,企業與供應商、零售商更多是基于價格的短期交易關系。而在現代供應鏈管理中,企業與供應商、零售商通過技術共享、聯合研發、資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探索新的價值增長點。比如,蘋果公司與關鍵零部件供應商長期保持緊密合作,雙方在技術研發上相互投入,共同攻克技術難題,這不僅確保了蘋果產品的高性能,也為供應商帶來了穩定的訂單與技術提升,實現了共生發展。
最后是數據賦能的智能決策,借助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構建全新管理范式。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供應鏈信息的透明化與不可篡改,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為各環節的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人工智能則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實現精準的需求預測、庫存優化以及物流路徑規劃等。
這些特征相互交織,拉式系統所產生的海量數據為智能決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依據,價值共創所形成的良好合作生態則是實現高效協同的保障,三者共同構成了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基石。企業若不能及時擁抱這些變革,將在全球產業競爭中處于劣勢。透徹理解這些本質特征,是解鎖供應鏈戰略價值的關鍵。
洞悉供應鏈管理的本質與特征,其戰略價值便在企業運營與社會經濟發展中清晰呈現。在全球化競爭的激烈浪潮中,供應鏈效率直接關乎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與成本結構。亞馬遜憑借“當日達”服務,構建了龐大且高效的全球倉儲網絡,并運用智能配送算法,實現了商品的快速精準配送。其倉儲布局遍布全球主要城市,通過對訂單數據的實時分析,提前將熱門商品儲備至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當消費者下單后,系統能夠迅速規劃最優配送路線,安排配送人員取貨送貨。這種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使亞馬遜能夠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客戶滿意度,還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運營成本,彰顯出高效供應鏈對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
供應鏈管理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同樣至關重要。新冠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遇到挑戰,部分企業因供應鏈韌性不足遭受重創。例如,一些汽車制造企業由于高度依賴單一地區的芯片供應商,在疫情導致該地區芯片生產受阻時,面臨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而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業,通過構建多元化的供應渠道,提前儲備關鍵物資,以及建立敏捷的響應機制,有效降低了疫情對企業運營的影響。這凸顯了構建韌性供應鏈的重要性,企業需要在日常運營中,通過合理的庫存管理、供應商關系維護、風險預警等措施,提升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
從可持續發展視角看,企業推動綠色供應鏈轉型,是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統一的必然選擇,也是供應鏈管理戰略價值在社會責任層面的拓展。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環保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企業通過在供應鏈各環節引入環保理念與技術,如采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優化物流配送以減少碳排放等,不僅能夠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還能提升企業形象,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例如,某知名服裝品牌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將其產品中的可回收材料占比提升至50%,并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環保印染技術,這一舉措不僅符合環保要求,還吸引了注重環保的消費者群體,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