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韓三品:我心難安
- 華娛:屁股坐正了嗎?你就當導演
- 性感巖漿
- 2482字
- 2025-08-04 08:20:13
“我…”
短短兩分鐘的事件,韓三品已經(jīng)被曹忠的回答堵了三回。
堵得那是干干脆脆。
讓韓三品一度有一種想把曹忠直接趕出去的沖動。
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面,韓三品覺得自己差點破防了。
曹忠這張嘴,什么都敢說。
韓三品甚至害怕自己再拒絕,或者說出什么等待的話來,被曹忠罵兩句罕見。
這脾氣,比他媽江文還難纏。
所幸還算講禮貌。
沒有直接開噴,韓三品甚至在想,若是他開噴了,嘴得臟成什么樣兒?
他想指點指點年輕人,結(jié)果年輕人沒等他把話說完,給韓三品整的血壓都要上來了。
一旁的王紅衛(wèi)更是搞笑,整個人屁股只敢坐半拉,腰筆挺筆挺的,大氣都不敢再出一聲。
冬天外面冷,屋子里面是暖和的,有暖氣。
但是王紅衛(wèi)是真覺得有點刺骨的冰寒。
除了曹忠,另外兩個人都不自在。
曹忠一句,鷹不好嗎?
給倆人全整無語了。
若說軍事上,鷹或許不好,是冒進,但是在電影上,鷹有什么不好?
倆人還真沒法回答。
電影,歸根結(jié)底,不就是個宣傳展示的想法嗎?
我思想激進一點,拍的電影稍微激進了點,不行?
韓三品不敢說,不能說。
曹忠要拍的這部電影,有什么不好?
影響中日友善,影響外資投入,不用想,這是必然的。
“我們不是朋友。”
電影里面那話,韓三品理解。
但是指不定有什么影響的。
韓三品怕的是自己搞不定。
你曹忠沒名,沒權(quán),貼臉開大,上面不給你面子,你只能等著。
要是張陳幾位要拍,韓三品就不會有什么意見了,因為肯定走得完流程。
你有點能力,背景和資源,《鬼子來了》都能給你過審。
那家伙可不只是罵倭寇,連華夏人里面的一大批,也是跟著罵。
轉(zhuǎn)著圈兒罵。
所以拿了戛納獎項,照樣封禁。
但是人家就是能上映。
不就是因為背后有人能通上天?
曹忠,不行。
你搞這么直白,搞這么直接。
藏都沒法藏?
韓三品也得試試才知道行不行。
否則,誰敢給你打保票?
不過對于曹忠的回答,韓三品倒是挺欣賞,挺佩服的。
在他面前,也見過不少的新人導演。
太裝。
自視甚高,老覺得自己天下無敵。
寧浩那種,已經(jīng)是另類。
但曹忠,更厲害。
至少自我定位極度精準,想拍攝《南京照相館》,甚至不惜把自己定成鷹。
不講藝術(shù),不說商業(yè),也不聊獎項。
就是四個字,吸引觀眾。
這尼瑪,韓三品脾氣都發(fā)不出來。
他還真的需要一種這個風格的導演。
他知道的導演,有這種風格的不是沒有,大都不懂商業(yè)片邏輯和運行。
拍出來的電影格局大,立意高深,就是沒票房。
比如張黎,《橫空出世》,主旋律電影,票房11萬。
這電影,好是好。
可韓三品是斷然接受不了一直拍攝這種電影的,
這種電影有其意義,但對于華夏電影的向前向好發(fā)展,不是值得紀念之作。
更非華夏電影市場的星火。
而曹忠這個,倒是可行。
主要阻力是,曹忠太年輕,沒有經(jīng)驗,無根浮萍。
要是曹忠換個歲數(shù)大的,韓三品必定抗住壓力,力排眾議。
眼見韓三品沉默,曹忠拿出分鏡圖,持續(xù)施壓。
“韓總,不要猶豫,我需要你的幫助。
您也需要我的支持,我話如何說,今天屋子里就咱們?nèi)齻€人,傳不出六耳。
我也不是要搞什么民族主義,大行民翠。
倭國敢不承認歷史,我們就該有人去記錄,去刻畫歷史,吾輩自強,首先就是要摒棄反思。
這部電影,是為了銘記歷史,是為了適度減少遺忘。
電影當中我寫的那些磚,那些名勝古跡,現(xiàn)在還在他們的八纮一宇塔放置著。
如果連南京七十周年,我還要因為這種類型的劇本和您在這里苦口婆心的勸。
您覺得,華夏態(tài)度的傳世,還有希望嗎?”
韓三品腦瓜子嗡嗡的,曹忠這高度上升的太高了。
比天還高。
曹忠打開書包,遞過去那一張張熬夜苦干畫出來的分鏡頭道,
“這是我畫的分鏡圖,韓總看看,您看這些畫面,會不會喚起每個華夏人心底的記憶,能不能讓人們愿意花那么點錢,去影院看一看?
韓總可以隨便想我,也可以完全不用在乎我今天的請求。可華夏電影市場的擔子,在您肩上扛著呢,‘華夏電影復興’這幾個字,按理來說輪不到我來說。
但若是這種足夠商業(yè)敘事,足夠情緒全面推開宣傳,足夠讓全華夏觀眾共情,足夠展示華夏精神,足夠體現(xiàn)華夏巨變的電影,在韓總的眼中都不夠拿下投資,都不夠格拍攝。
華夏電影復興這幾個字,談何而來呢?”
沉默。
異常沉默。
王紅衛(wèi)想挖個坑,把自己埋在里面。
他之前跟寧浩一起來和韓董見過面,寧浩說服韓三品的話,是:
“我投資小,我多線敘事,我有信心賺回投資。”
今天曹忠格局之宏大。
讓王紅衛(wèi)頭皮發(fā)麻。
這小子說的是華夏電影復興,是華夏態(tài)度傳世,是銘記歷史,喚醒遺忘。
道德綁架都用上了?!
王紅衛(wèi)無語一麻袋,一臉尷尬。
韓三品臉色也有點面無表情。
倆人都看向分鏡圖。
景別,標注,甚至連人物表情,站位,有一部分曹忠都畫出來了。
開頭那幾張,一輛自稱車,
從腳部,到車身,到俯視,
人物在環(huán)境中的關(guān)系,逐漸拉開。
讓韓三品完全意識不到這是個新兵蛋子畫出來的東西。
明晃晃的鏡頭主旨是“擬真歷史親歷者偷拍視角”而開展的。
和照相機,呼應上了。
和劇本當中的全程歷史親歷者的故事,呼應上了。
角度之妙。
讓韓三品,感到震撼。
看了好一會兒。
“你《大明王朝》研究挺深啊。”
韓三品無語了好一會兒,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說不受觸動,那是假的。
中影存在的目的,被曹忠說清楚了。
而這部電影的優(yōu)勢,也被曹忠說清楚了。
但那句華夏電影市場的擔子,都在自己身上扛著呢的話。
讓韓三品老覺得自己被比喻成了嚴世蕃。
又聊了幾句,確認了曹忠訴求。
自己拍攝,成本不高。
中影支持五六百萬就足夠。
韓三品要去開會,留下了分鏡圖和劇本。
王紅衛(wèi)和曹忠離開。
開會之前,秘書趙海城進來,很好奇為什么韓三品談了這么久,但不敢問。
韓三品想了想,讓趙海城抓緊約一下童局,再約一約外交,中宣和他們的對接人。
會議之后,他要去見一面。
“韓總,這是準備幫忙王制片的電影立項?”
趙海城好奇詢問。
“是那個年輕人的。”韓三品道,“叫曹忠。”
“曹,這是哪家子弟?”趙海城思索了一下,沒想清楚。
韓三品道,“不是誰家子弟,就是個新人導演。
但是這個忙,我要是不幫忙去問問,我心難安。”
不只是曹忠對他說的那些話。
是因為曹忠說出的八纮一宇塔,說出的興亞觀音苑。
他甚至都不太清楚。
更是因為那句,適度喚醒遺忘。
韓三品恍然意識到,哪怕是他,也一樣忘了某些東西。
又或者是,那些東西明明在記憶的最深處里,但是卻似乎從未被自己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過。
沒有用商業(yè)敘事的邏輯,去鋪展開來過。
那確實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