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南洋發展2【求追讀】
- 開局大清:從富二代到印度洋霸王
- 居岸花
- 2200字
- 2025-08-17 18:00:00
位于南洋的李記商鋪一經開門,就人潮洶涌。
這么火爆的原因,是李崇武將后世超市的促銷手段用到了現在。
不光店內搞活動,還在報紙上發表廣告,當然傳單也是發了不少。
至此李崇武在南洋的第一步算是徹底的站穩了,這也惹得劉琦羨慕不已。
劉琦現在后悔了,要是早知道李崇武能成功,他絕對會把貨物接著賣給李崇武啊,畢竟李崇武給出的收購價更高。
沒錯,李崇武看到銷售火爆,除了安排船立即返航上海運貨外,還開始收購從大清來的客商手里的貨。
當地的買辦不是沒想著對李崇武動粗,但是被李崇武手下的士兵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最后還是洋人介入才算暫時解決。
當然洋人也被李崇武一次喂飽了,畢竟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呢。
這些屈辱李崇武都記得呢,為了自己建立的國家,早日不看洋人的臉色,他只能先裝孫子后裝爺。
這些小動作發生后,李崇武徹底和這群友商們弄掰了。在李記提高收貨價后,雖然不至于砸了友商們的飯碗,但他們的收貨量明顯減少了。
劉琦很是羨慕,在心里想:
要是自己能掌管李記商鋪的話,以后做一家之主都有可能啊!
劉琦也知道李記的成功不可復制,因為除了李崇武的營銷策略,最重要的是李記有味精、燒堿等其他人沒有的貨物。
就在劉琦心里嘆息的時候,李崇武開口了:
“不知道琦兄有沒有興趣,來幫我管理這邊的鋪子?”
“當然不是讓你白干,我會考慮給你一成利潤。”
劉琦徹底驚呆了,以李記的火爆情況,一成利潤可是一大筆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什么要求還望崇武老弟提前說明啊!”
李崇武沒想到劉琦外表憨厚,內心卻如此清醒。
李崇武當然不是錢多燒的才給別人,對他的建國大業來講,多少錢都不嫌多。
當然掙錢的更高境界,是讓別人給自己賺錢,尤其是讓會賺錢的人給自己賺錢。
劉琦雖然不是那種特別有頭腦的人,但是這么長時間接觸,李崇武發現他人品很好,并且出身大家族受過良好的教育,能夠忠實的執行任務。
李崇武這個階段最需要人,所以凡是有利用價值的人,他都會利用。
最終倆人談妥了,劉琦出資10萬兩占李記商鋪兩成股份,并且兩人約定:
劉琦在做掌柜期間,必須將李記商鋪發展壯大,沒有完成既定目標,李崇武將按原價收回股份。
具體指標就是:3年內將李記商鋪開夠50家分店,年盈利最少100萬兩。
其實這就是李崇武完全結合后世職業經理人制定的政策。劉琦要想賺錢甚至拿到股份,就必須得賣命的干活。
有了劉琦的幫忙,李崇武被徹底的解放了。他現在開始四處考察投資。
李崇武決定投資的第一個方向就是瘧疾藥——奎寧,原因就是這次來南洋他的士兵里面有人得瘧疾差點死了。
李崇武決定投資奎寧的根本原因原因,其實是馬達加斯加也處于熱帶地區,那里也是瘧疾的高發區。
而要去那里建國需要大量的移民,如果沒有瘧疾藥,那么接下來的移民就會大打折扣。
此時的瘧疾藥叫奎寧,主要就是通過金雞納樹來提取。
金雞納樹原產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但是因為歐洲殖民發現它能治療瘧疾后,就被殖民者帶到了南洋地區種植。
但是現在的奎寧市場,已經被英國和荷蘭壟斷了。
時間發展到1891年,爪哇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金雞納樹種植基地。甚至大多數金雞納樹都是殖民政府的,奎寧的出口甚至已經占荷蘭財政收入非常大一部分。
并且金雞納樹的種植周期基本在5-7年,且前期投資也很大。
荷蘭這些年江河日下,所以他們將瘧疾藥當成了命根子、搖錢樹,李崇武最終迫不得已,只能先從荷蘭人手中進貨,當個二手販子。
李崇武不是沒想過制造出來青蒿素,可是自己沒人沒技術,沒那么容易提取。
在奎寧這投資失利后,李崇武決定干穩妥點,所以就投資30萬兩建造了一個蔗糖廠。
因為南洋處于熱帶地區,所以甘蔗種植容易,李崇武聯系好了商人購買了機器,此時榨取蔗糖已經用蒸汽機器,效率很高。
但出乎李崇武意料的是,甘蔗也被荷蘭人壟斷了。好在有部分華人和本地土著在一些邊緣進行了種植。
本身這些人種植出來就不容易,結果在售賣的時候還被荷蘭人壓價,李崇武的到來正好解決了雙方的問題。
最后這個蔗糖廠終于建成了,日壓榨產能達到50噸,年產量預計3000擔,利潤大概在百分之三十。
蔗糖廠的投資讓李崇武徹底意識到,投資被殖民者控制的行業太難了。
所以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規則:
要么投資誰都能進入的基本民生行業,例如肥皂或者制鹽這種,要不然就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創造別人沒有的東西。
所以李崇武建立了一個罐頭廠,主要產品就是菠蘿罐頭,這個產品也不是為了多掙錢。而是因為洋人喜歡這種甜罐頭,所以李崇武用罐頭來維護洋人關系,好打開市場。
最后李崇武將目光轉向了下個風口——橡膠。
橡膠樹的種植雖然也需要時間,但最關鍵的是,因為汽車還未大發展,所以現在橡膠的需求還沒被開發出來。
這個行業在未來十幾年會爆炸式增長,以后相關的股票也會越來越多,后來發展過多的時候,還導致過上海橡膠股票暴跌。
當然李崇武畢竟要自己建國,現在投資橡膠只是為了長遠打算,所以投入資金并不多。
李崇武感覺其他行業實在難以短時間內突破,最后只能在這里又建立了一個味精廠。
至于燒堿廠因為需要技術人才,李崇武打算回上海后看看能不能派約翰過來。
在南洋的這段時間,頻繁的貨物交易,讓李崇武意識到,自己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銀行了。
但李崇武完全沒有銀行業相關的人才,所以他打算回上海看看能不能先收購一個小的票號試試,順便再去山西挖一些人才。
李崇武現在手里有錢了,完全沒必要從頭發展,錢不就是用來發展的嘛!
大公司為什么能發展的快,就是利用資本各種收購啊!
至此李崇武的第一次南洋之旅結束了!
可是李崇武渾然沒意識到,自己的虎口奪食得罪了本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