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賺利頗豐【求追讀】
- 開局大清:從富二代到印度洋霸王
- 居岸花
- 2082字
- 2025-08-09 18:00:00
雖然七月的驕陽讓人煩躁,但卻比不過生絲交易所的熱鬧。
所有人沒想到本來豐收的生絲,為什么價格卻直線上漲,但是當意大利生絲減產的消息開始流傳開來時,所有人都明白了。
結果就是人們越是搶,價格越高。
因為合約還沒到期,所以李崇武這段時間四處尋找下一個投資項目。
徐盛忙完事情本想與李崇武回蘇州,但被李崇武給勸住了。
本來徐盛不打算投資期貨,但最終還是沒忍住,也將錢都投進去了。
在此期間李靖也帶回來兩個幫手:方大志和蘇書賢。
李崇武為了保密,沒敢給他們說要造反的想法。
只是說往南洋運貨,需要人保護船。
并且還給兩個人安排了招人的任務。
招各種專業人才,不論是拳腳厲害,還是精通洋文。總之,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招攬。
李崇武趁著空閑,決定了下一個投資方向——織布廠。
布匹行業現在是一片藍海。
因為大清的布匹采用本地廉價勞動力,再加上優于洋人的運輸成本。所以現在洋人的市場,逐漸被本土生產的布匹頂替。
最重要的是,李鴻章之前給上海機器織布局申請了十年的專利,已經在今年到期了。
現在進入這行業,利潤極高,正是黃金時期。
李崇武說干就干。
匯豐銀行內,查理和李崇武親切地寒暄著。
“李,你的這筆生絲期貨賺大了。”
“哪里,還沒到交割時候,落袋才為安嘛!
“這次來,是又來給我送業績嗎?”
“當然,除了貸款,我還需要你幫我聯系購買織布機。”
查理沒想到李崇武眼光如此毒辣,生絲這邊利潤還沒收割完,居然這么快就轉向了下一個行業,而且這個行業,明顯在大清是一個朝陽行業。
“李,作為朋友我需要告訴你,目前很多人進入這個行業。”
“現在工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半年后。”
看到李崇武要張嘴,查理趕緊接著說:
“雖然我們英國的蒸汽制織機效率高,但每臺成本也高達200兩。”
看著查理胸有成竹的模樣,李崇武配合說:
“那不知道其他國家的怎么樣?”
“日本木制織機雖然生產效率沒有蒸汽織機高,但是成本只有50兩。”
李崇武雖然很驚訝,一個英國人居然,推薦起來日本的設備,但還是認真思考起利弊。
查理看到李崇武心動,也是在心里盤算起來。
原來英國的廠商看到訂單豐厚,想要取消掉查理的提成。
恰好日本商人得知消息,開始公關查理,就這樣查理決定給老朋友們一個教訓。
李崇武通過和查理的溝通了解到,日本的木織機主要弊端,就是效率低,人工也是蒸汽織機的幾倍。
但是對自己來講,人工不是問題,因為自己海外建設離不開人,所以自己用的人越多越好。
這些人可都是自己以后的資本。
再加上日本木織機便宜,木制維修也方便。
在考慮到日本機器有現貨,李崇武最后做好了選擇。
“查理,我還是決定選擇你們英國的蒸汽織布機。”
查理聽完趕忙說:
“可是他的供貨時間太久了啊。”
“蒸汽機的效率高!”
“可是它比日本的貴太多了。”
“蒸汽機效率高,省人工。”
查理被李崇武給整無語了,想著這單看來是掙不到錢了。
不料峰回路轉,李崇武突然說:
“選擇日本的織布機,也不是不可以。”
查理一聽立馬來了精神:
“你有什么條件?”
李崇武放下茶杯,頓了頓說:
“如果購買這批日本機器,匯豐銀行給我全額貸款的話,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查理感覺到眼前東方人的難纏。
“全額貸款,這個可很難辦啊。”
“我可以多買機器。”
查理還是不滿足,繼續說:
“還是有些難辦。”
李崇武勝券在握的說:
“每一臺機器,我可以給你1兩銀子提成。”
查理聽到還能有錢賺,立馬同意。
至于這筆貸款有風險,他可不在乎,反正風險是銀行的,但李崇武給的提成可是自己的啊。
而且貸出去這么一筆錢,自己還能完成業績,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番操作下,李崇武再次貸款了10萬兩白銀,購買了2000臺日本織布機。
查理手中拿著2000兩銀票,再次感嘆李崇武會辦事。
查理承諾,會在一個月內把所有機器運到上海。
李崇武在等機器的時候,除了關注期貨,就是找工人。
時間過得飛快,終于到了生絲期貨交割日。
李崇武早早地就來到了交易所交割。
旁邊的李忠走來走去,看的人心慌。
“忠伯你坐下,放心吧,錢飛不了。”
李忠聞言,只能坐下耐心等待。
這時高正回來了,雙手做著恭喜的動作說:
“李公子,您真是眼光獨特,在下佩服至極!”,說完便把交割回來的銀票遞過來。
李崇武以為交易價格是每擔230兩,結果接過銀票一數,整整56萬4000兩。
“今天生絲價格是多少?”
“回公子的話,今天漲到了每擔235兩,您下單2400擔,每擔掙了55兩。”
姐夫徐盛也是驚呆了,沒想到期貨如此掙錢,隨即想到自己的投資,心里也是一片火熱。
高正欲言又止,最后還是說:
“公子,我們老板想見見您,不知您是否方便。”
李崇武想后邊應該不會再這么投機生絲了,便回道:
“我們還有要事,下次吧”,說完帶著眾人離去。
手里有錢的李崇武,并沒有將從匯豐銀行貸的20萬還回去,憑本事借的為什么要還?
李崇武這段時間沒光等著日本織布機,而是頻繁去各大織布廠挖管理層。
然后安排李忠提前進行了招工,徐盛去聯系棉花等原材料。
工廠管理不同于其他,如果管理不好的話,生產效率會受到不小影響。
就這樣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期間徐盛的生絲期貨也交割完成了。
由于他購買的稍晚些,所以導致賺的不如李崇武多,但也足足賺了有3萬兩。
因為徐盛算上盈利,手里足足有15萬兩,所以他一門心思想回家報喜。
還是李崇武以投資建廠需要幫手為由,暫時將他留在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