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看似合情合理,實則巨坑一個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086字
- 2025-08-01 08:41:18
不多時,風平浪靜。
孫策從馬車上下來,走到典韋身邊。
好家伙!
孫策就已經挺高了。
沒想到。
典韋比他還要高。
這哥們肌肉壯碩,滿臉橫肉,站在那里像小山一樣,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
孫策面帶微笑的說道:“壯士好力氣!”
“竟獨自一人于狂風之中,力保大旗不倒!”
“有勇有義,在下佩服!”
“敢問尊姓大名?”
伸手不打笑臉人。
看到面前的公子,衣著華貴,氣度不凡,語氣和善,笑容盈盈。
立刻就給典韋,留下了一個極好的第一印象。
這時。
有幾名軍士從旁邊過來,扶住大旗。
典韋就騰出手來,恭敬行禮道:“小人典韋,見過公子!”
孫策還禮道:“在下江東孫策,喜好結交天下義士。”
“今見壯士勇力不凡,愿結為好友!”
“不知壯士,可愿意否?”
此時的孫策,是群雄孫堅的長公子,身份地位可不低。
典韋只是一名普通軍士,豈能與他相提并論?
孫策愿意結交典韋,典韋求之不得。
只不過沒想到。
幸福來得如此之快!
典韋先是微微一愣,又憨憨一笑,說道:“小人身份卑賤,豈能為公子之友?”
典韋看似謙卑,實則試探孫策,是否真心實意。
孫策怎能看不出典韋的意思?
他微微一笑,說道:“吾交朋友,只論忠義,不看出身。”
“且賢愚在心,不在貴賤!”
“今見壯士不懼狂風,力保大旗不倒,是為義也!”
“美人愛紅妝,寶刀配英雄!”
“在下有一佩刀,十分鋒利,愿贈與義士,還望笑納!”
說著。
孫策解下腰中佩刀,插在了典韋的腰間。
漢末三國時的士人,有佩劍的習慣。
但是孫策贈與典韋的佩刀,并非自己的,而是孫堅的。
當然,這把刀不是古錠刀。
只是一把造型別致,刀鞘上鑲嵌著寶石的短刀。
孫堅是一個武人,自喜歡收集精美的武器。
臨出發前。
孫策從孫堅那里,要來這把刀,作為典韋的見面禮。
都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典韋只要收了這把刀,還能不乖乖的,跟著孫策走?
當然。
典韋與孫策萍水相逢,肯定不會輕易收刀。
但是!
孫策說,他喜歡同忠義之人,結交朋友。
典韋于狂風之中,不懼危險,孤身一人扶住大旗,并非展示自身的勇武,而是出于道義。
一瞬間,典韋的道德水準就拔上來了!
典韋是武人,說他有義,是非常高的評價。
當時。
典韋心里暖暖的。
能被世家公子評為“義”,也是一份榮耀。
眼見寶刀如此華貴。
典韋也是愛不釋手。
他恭敬行禮,朗聲道:“公子恩情,小人謹記于心!”
“日后如有用處,小人萬死不辭!”
“典兄客氣!”孫策應了一聲,辭別典韋,走向張邈的中軍大帳。
這時。
程普和黃蓋迎了上來。
孫策與二人對視一眼,示意大事可成!
但還需一番小操作,才能確保成功!
程普會意,轉身就去行動。
……
片刻之后。
在張邈的中軍大帳。
張邈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孫策,說道:“汝要用糧換兵?”
“此非兒戲乎?”
看張邈的態度,孫策就全身不爽。
什么叫兒戲?
這個老登!
待會兒有你哭的時候!
雖胸中有波瀾,但孫策的面色,依舊如平湖般寧靜。
他不卑不亢,說道:“汜水關乃洛陽以東咽喉要地!”
“董賊絕不肯善罷甘休!必會派遣大軍,前來攻打!”
“我軍連日作戰,損兵折將,恐難以抵御。”
“今已報請盟主袁將軍,調撥兵馬,前來助戰。”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袁將軍即使發兵,也需時日。”
“還望府君看在同盟一場,借我五百兵馬,以壯聲勢。”
“三月之后。”
“五百兵馬原封不動,歸還府君!”
“在下愿用糧草一萬斛,當做謝禮!”
汜水關上,原有董卓五萬大軍,且董卓兵精糧足,孫堅攻破汜水關,收獲大量的糧食,合情合理。
汜水關重要,董卓絕不肯輕易放棄,這也沒問題。
孫堅軍攻破汜水關,損兵折將,也說得過去。
孫策的論點論據,都無懈可擊。
張邈想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發現破綻。
并且。
關東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袁術心中不爽。
他作為督糧官,自然從中作梗。
不僅孫堅那邊缺糧。
張邈這邊也缺糧。
思來想去。
用五百老弱病殘,給孫堅搖旗吶喊三個月,換回一萬斛糧食。
顯然大賺!
但是張邈總覺得這里邊,似乎有坑。
他又問道:“貴軍缺兵,為何只向我一人借兵?”
孫策早就料到。
張邈能有此問。
所以。
他就布置了四路人馬,分別去往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以及東郡太守喬瑁處。
這就叫做戲做全套,不給對手留破綻!
孫策將此事告知張邈。
然而!
張邈仍然沒有放下疑心。
他又對孫策說道:“借兵可以,唯恐事情有變。”
“貴軍需提前支付糧草,吾方能發兵!”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糧草已準備就緒,府君可隨時取用。”
“但我軍兵少,且守城緊急,無法送糧。”
“還望府君派遣人馬,隨在下回城運糧。”
“府君亦可派遣所借之兵,隨在下一同回城!”
孫策雖然同意先給糧,再交人。
但他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方案。
那就是需要張邈自行運糧。
并且所借的五百兵馬,也要隨著運糧隊伍,一起去往汜水關。
兵馬與糧草同時交易,沒毛病!
直到現在。
孫策與張邈之間,都是像商人一樣討價還價。
所有的事情都是合情合理。
張邈沒有看出任何破綻,且自己還占了大便宜,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他微微一笑,正欲點頭同意。
忽然。
一人拉開簾子,急匆匆走進中軍大帳。
張邈抬頭看去。
來者正是他帳下的司馬趙寵。
孫策看到趙寵來了,突然感覺一陣不妙!
此刻。
典韋正是趙寵麾下軍士。
難道說?
典韋剛才在風中扶住大旗的事情,被趙寵知道了?
趙寵現在來找張邈,就是要報告這件事?
如果真是這樣。
典韋在張邈這里受到重用。
孫策還能將典韋帶回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