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孫策巧計收降周倉,潁川二士辯論奇謀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310字
- 2025-08-13 00:02:00
虬髯大漢原來是周倉啊!
此人雖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將,但也十分勇猛。
周倉身體強壯,力大無窮,網上人稱“耐捅王”!
此人曾與趙云一戰,身中趙云三槍,卻也并無大礙。
趙云是三國武將戰力榜,排名第二。
被他扎中三槍,還沒什么事。
周倉的實力,可見一斑。
除了身強體壯,周倉還精通水性。
關二爺水淹七軍之時。
周倉跳入水中,把猛將龐德擒獲。
作為關二爺的副將。
周倉兢兢業業,忠誠無比。
如今,機緣巧合,周倉卻讓孫策遇上了。
如果將此人收歸麾下,使其擔任副將。
日后。
典韋若是率領精兵,沖殺敵陣。
周倉也可伴隨孫策左右,護衛周全!
就在孫策思量間。
周倉大喝一聲。
“小子!吃俺一刀!”
話音剛落。
周倉催馬殺到孫策近前,揮刀便砍。
刀法看似力沉勢大,但卻速度不快。
孫策輕松看破周倉招數,從容應對,橫舉長槍,向上招架。
咣當!
兵器相交,一聲巨響。
孫策雖是年紀輕輕,實則力氣極大。
周倉大意輕敵,顯然沒能料到。
就這一下。
周倉手中大刀,被橫架撞開,險些脫手,雙臂也因撞擊發麻,當時沒了力氣。
哎呦!
這是碰上狠人了!
周倉火速調轉馬頭,就往山上跑去。
一邊跑,周倉還在想。
這白面小郎生的如此俊俏,卻也如此厲害!
只是一次簡單的交鋒。
周倉就知自身實力,遠遠不如對方。
且不說大戰三百回合。
就是三十個回合,恐怕都堅持不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風緊,扯呼!
孫策意欲收周倉為副將,這能讓他跑了?
實際上。
二人開打之前,孫策就已經想好了戰術。
他眼見周倉身強體壯,用的兵器還是大刀。
起手式大概率是力劈華山。
孫策就用舉火燒天,橫架格擋。
這既是一招防御,也是一式攻擊。
孫策料定周倉,欺負自己年紀輕輕,起手式就要來個下馬威。
他就用盡全力,反給對手迎頭痛擊。
周倉有些狡猾,自知不敵孫策,必然撤回山中。
孫策自然是早有準備。
架開周倉手中大刀之后。
孫策當先縱馬挺槍,攔住周倉退路。
周倉眼見退路被封,只得硬著頭皮,與孫策決戰。
孫策一桿梨花槍,上下翻飛,打出趙云絕學,七探蛇盤槍前三式。
周倉哪里見過如此精妙槍法。
沒過三個回合,刀法就已散亂。
孫策看準周倉一個破綻。
他虛晃一槍,直奔周倉面門而來。
周倉慌忙側身躲閃,卻把右側肋部,讓了出來。
孫策速度極快。
他收回長槍,猛的一個橫掃。
槍尖打在周倉肋部鎧甲上,發出“嘭”的一聲。
這一招勢大力沉。
周倉慘叫一聲,跌落馬下。
華雄在后壓陣,眼見周倉落馬,高聲喊道:“敵將落馬,將他綁了!”
陣中刀斧手早已準備就緒,聞得將令,迅速上前。
沒等周倉起身,就已被刀斧手五花大綁,捆了個結實。
山上群賊眼見大當家的被擒,當時嚇得魂飛魄散。
對手陣中,一員白面小將都如此厲害。
其余兩名戰將,自然也是高人!
群賊本是烏合之眾,又沒了主心骨,自然是樹倒猢猻散。
一陣呼喝之后。
山上群賊就沒了蹤影。
華雄一揮手,高聲喊道:“全軍突擊!拿下賊人山寨!”
殺!
殺!
六千精兵齊聲呼喊,殺上山去。
山勢雖然陡峭,但沒了有組織的防守,也是毫無用處!
不多時。
華雄就率領精兵,殺進周倉山寨。
這時。
賊兵早已作鳥獸散,山寨更是人去樓空。
就在華雄率軍攻山之時。
孫策掃了一眼周倉的戰馬。
在那馬上,掛著一個包袱,底部還有血跡。
想必是何儀的首級。
看來,周倉雖有些小聰明,但也不多。
他本以為華雄今天找他,是與他進行交易。
誰曾想。
卻中了孫策的計謀,誤了身家性命。
……
片刻之后。
在周倉山寨,聚義廳上。
孫策高居上座,典韋立于身旁。
華雄將周倉推到面前。
眼見孫策把自己的位置坐了,周倉心中不爽,說道:“你這小郎,年紀輕輕,卻有些本事。”
“俺被你擒拿,無話可說,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孫策聞言,輕輕一笑。
他一揮手,示意華雄為周倉解綁。
眼見自己重歸自由。
周倉當時就蒙了。
孫策非但沒殺他,怎么還把他給放了呢?
這是什么意思?
就在周倉愣神之時。
孫策昂然起身,來到聚義廳之中,負手而立,朗聲道:“我孫家自江東起兵,轉戰淮泗,縱橫汝潁,后又作為討董先鋒,擊潰董賊。”
“大小戰陣不下一百,將士用命,三軍齊心!”
“今我孫家高舉忠義大旗,力求匡扶漢室,掃平宇內,還百姓安定。”
“汝雖為賊寇,但也勇武。”
“我孫家正值用人之際,欲將汝收為帳前都尉,隨時聽我調遣。”
“汝愿意否?”
周倉雖是山大王,一方霸主。
但群賊之主,也不好做,終日刀頭舔血,擔驚受怕。
如今還被孫策擒了,手下嘍啰盡皆失散。
還不如跟了孫策,混個名堂,他日若是建功立業,一飛沖天,豈不是美哉,快哉?
當時。
周倉也沒猶豫。
他伏拜于地,恭敬說道:“多謝公子不殺之恩!”
“倉愿追隨公子,成就大業,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好!”孫策應了一聲,扶起周倉,任命其為帳下都尉。
華雄命令麾下將士,燒了山寨,以防賊人,重新聚集。
周倉引得孫家將士,從后山寬闊處下山,返回大營。
……
數日后。
在潁川郡潁陰縣境內。
一輛馬車與十余騎隨從,停在一處豪門大院外。
大院守衛見有客人來了,急忙回院內稟報。
不多時。
一位氣質儒雅,文質彬彬的青年男子,從院內走出。
這時。
從馬車上,下來一位年輕人。
他做書生打扮,眼神之中透著億點睿智,眉宇間卻帶著億股傲氣,決非一般人等。
二人許是好友,多日未曾得見,今日相聚,分外高興。
一見面,年輕人首先說道:“昔日,吾聽文若,攜全家老幼,去往冀州,投奔袁紹。”
“如今去而復返,想必在袁紹處,不得重用。”
“前幾日,我路過潁水,偶遇兩軍大戰。”
“一方僅有三千,兵微將寡,卻擺出精妙陣勢,迎戰十萬之眾!”
“短短一日之內,就將那對手,殺得大敗!”
“如此用兵之道,顯然出自高人之手!”
“文若如今賦閑在家,何不投奔那高人,助其一飛沖天,成就一番霸業?”
青年男子聞言,顯然有些不信。
他雙目圓睜,語氣驚訝的說道:“奉孝,汝休要騙我。”
“三千兵馬如何擊退十萬大軍?”
年輕人朗聲一笑,說道:“文若!”
“汝若不信,可隨我去往戰場。”
“你我身臨其境,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