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降伏德意志人的契機
- 朕的奧匈還能搶救一下
- 作家BbxnM8
- 5306字
- 2025-08-04 08:00:00
作為國族,德意志人一直自認為是奧地利帝國的主人,其他匈牙利人、波西米亞人、意大利人,最多只能算是仆人,至于波蘭人、烏克蘭人以及南斯拉夫人,那都是外人,猶太人那更是連人都算不了。
反猶,始終是歐洲一種極端思想。每當發生大的動蕩,猶太人多少都會受到牽連。這個民族,幾乎是歐洲所有問題最后的出氣筒。
至于他們為什么被所有人仇視,勿用多言。不過很多君主喜歡庇護猶太人,原因只有一個,猶太人能帶來金錢。
這個民族的斂財能力非常強,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他們的名片。
可財富永遠收買不了所有人。
目前奧地利最激進的一批德意志團體,名叫聯邦黨。顧名思義,他們反對一切削弱奧地利帝國的主張,包括向匈牙利人妥協的二元制度,他們主張的是聯邦化,每一個州成為一個聯邦,而不是王國。這可不僅僅是名字的區別,一個聯邦國家可以執行統一的法律,王國則不行。
聯邦黨人對內推行聯邦化,對外推動大德意志主義。本身他們是反普魯士的,是反俾斯麥的小德意志方案的,可是如今卻高喊著應該讓俾斯麥來統治國家,以此表達對目前議會的強烈不滿。
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惜又不夠強大到阻止議會召開。這次議會他們徹底缺席,結果還是選出了足夠的代表。這讓內閣明白,這群人只是聲量大,不代表影響力也大。
弗朗茨卻不能忽視他們,頻繁接見聯邦黨人政要,主要是三個年輕人。
是的,聯邦黨人的特點就是年輕,也只有年輕人才有這么強烈,這么執著的民族主義情緒,理想主義色彩。那些經歷過社會毒打后的老混子,是絕不會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只相信利益。
三人都是維也納德意志人,第一位名叫舍內雷爾,貴族出身,卻不是老牌貴族。他父親因主持修建了奧地利第一條鐵路,而被封為伯爵。舍內雷爾家族不但有了身份,還有了錢。通過與鐵路的投資者奧地利羅斯柴爾德家族合作,擁有大量鐵路股份并進入了羅斯柴爾德的董事會。舍內雷爾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股份和董事席位,但他卻開始反猶。
他堅決反對羅斯柴爾德家族延長他爸爸修建的鐵路經營權,這其實是在損害他自己的利益,因為他在鐵路中持有股份。
這位相當于奧地利的新貴族舍內雷爾除了反猶,還熱衷于暴力活動,群眾集會和非法武裝事業。他的追隨者還給他寫了一首歌頌他的歌曲,名叫《元首萬歲》,讓他得到了元首這個特殊稱號。
這些行為,足夠弗朗茨注意這位激進的年輕政治家了。
結果第一次見面,就給弗朗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方明顯緊張,口氣卻很生硬,敢在弗朗茨面前公開主張“最好讓俾斯麥也來統治我們”。他不但反猶,他還反哈布斯堡。
第二位名叫卡爾魯格,他比舍內雷爾小兩歲,今年二十五歲,年輕的讓人嫉妒,但第一次見面卻給弗朗茨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卡爾魯格親切的口稱‘陛下’,表達了對帝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擁護。
原來他是一位帝國發展的受益者,他出身很低,父親是維也納一所技術學院的看門人,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特蕾莎中學這個貴族學校。這座學校在奧地利有特殊的地位,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個學校相當于英國的諾頓公學。這個學校的入學名額,甚至在匈牙利人跟奧地利帝國談判的時候,都提出了要求,最后寫入了協定之中。
卡爾魯格通過學習,進入了這所名校,改變了人生軌跡,實現了階層躍遷。因此真心擁護哈布斯堡家族。
舍內雷爾出身貴族,卻反哈布斯堡,卡爾魯格擁護哈布斯堡,甚至因此跟舍內雷爾漸行漸遠,可惜的是,擁護哈布斯堡家族的卡爾魯格卻不容于奧地利的貴族圈子,反哈布斯堡的舍內雷爾卻能在貴族沙龍上大肆發表他的高論。得不到貴族認可的卡爾魯格,主要在中下階層中活動,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支持,可惜支持他的那些年輕人并沒有投票權。投票權跟財產掛鉤,更準確點來說是跟納稅掛鉤,一個人只有繳納超過10盾金幣的稅款后,才能獲得投票權。
奧地利盾,官方名稱弗洛林,據說是因為曾經佛羅倫薩鑄造的硬幣名稱,因佛羅倫薩曾經經濟極為發達,稱霸地中海,所以周邊很多國家受到影響都按照弗洛林規格鑄造本國的貨幣。官方鑄造的弗洛林硬幣,民間俗稱古爾登guilder,與英語黃金gold詞源相同,音譯在東方國家叫做‘盾’。不過此前的奧地利盾并不都是金幣,因為奧地利帝國境內有歐洲最大的銀礦,因此更多是鑄造銀幣。尤其是拿破侖戰爭之后,之前濫發的大量紙幣和債務,都開始用鑄造的銀幣償付,這些銀幣為奧地利穩定債務,恢復信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只是因為英國實行了金本位,并隨著英國經濟霸權的確立,白銀在國際貿易中逐漸被黃金取代,白銀價格持續下跌。在穩定了經濟之后,奧地利開始鑄造金幣,并且跟法國簽訂了貨幣條約,接受了法國主導的拉丁貨幣同盟中的鑄幣標準,用與法郎一樣的黃金純度鑄造金幣,雙方互相接受對方的金幣,便于貨幣在兩國內流通。法國是奧地利帝國最大貿易對象,為了跟法郎兌換方便,奧地利盾金幣面值比較特殊,有4盾和8盾的面值,因為剛好可以跟10法郎和20法郎等值。
奧地利金盾含金量很高,10盾價值25法郎也等于1英鎊,英鎊是什么含金量,1鎊可是牛頓親自定下的7.32238克純金,此時的美元只有1.50463克。
總之奧地利盾是一個很大的貨幣單位,日常生活是用不到的,一個中產家庭想賺到這么多錢不算太難,可如果交稅就交這么多,那就厲害了。因此能夠繳納10盾稅收,擁有投票權的人很有面子,代表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乃至因此形成了一個專用名詞叫做‘十盾族’。
卡爾魯格能參與政治,就是因為他是個十盾族,擁有投票權,自然也可以被投票。歷史上,當奧地利放開投票權,所有成年男人都得到投票權后,卡爾魯格曾成功當選過維也納市長,可惜卻得不到弗朗茨皇帝的認可,既因為他不是貴族,還因為他反猶,最后皇帝任命了卡爾魯格的朋友作為市長,算是對選舉結果的承認,而卡爾魯格答應收斂反猶態度。
最后一個,也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名叫維克托阿德勒,這是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成就甚至能比肩弗洛伊德,但他同樣反猶。
三人中,弗朗茨最看好平民出身的卡爾魯格,畢竟他不僅僅是一位皇帝,他曾經還是一位工程師,他也是千千萬萬平民中的一個,理解普通人,底層人的心酸和心態。卡爾魯格跟弗朗茨很有共同語言,弗朗茨經常邀請他共進午餐,跟他一起在維也納新修建的環城大道花園中散步,與他一起出入有著名女演員表演的劇院。這很快讓卡爾魯格聲名鵲起,有些貴族圈子開始接納他,甚至有組織開始支持他準備競選上議院議員,因為有傳言說皇帝打算給與卡爾魯格貴族身份。
皇帝的支持,讓聯邦黨聲音更大,他們辦各種報紙進行宣傳,一度讓德意志人的民族主義都被煽動起來。
召開國會,解除戒嚴之后的維也納,也允許了集會,聯邦人組織了大量集會活動。參加者主要是熱情的學生,他們聚在議會門口抗議,施壓。
在這個過程中,一條條法案順利通過。
弗朗茨幾乎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帝國擁有一個統一的征稅機構,統一的,掌握在皇帝手里的軍權,甚至通過建立一個帝國法院體系,波西米亞、達爾馬提亞擁有自己的法律,可當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間的審判時,當事人有權上訴到帝國法院。而帝國境內的刑事案件,則統一由帝國法院審理,采用大陸法系,各地自治法庭只有權力審判民事糾紛,采用海洋法系的陪審員制度。
也通過了德語為帝國通用官方語言,但各民族語言可以在民族地區使用,比如,波西米亞境內為捷克語和德語。帝國議會的官方語言則未定,因為各民族根據憲法,擁有使用各民族語言的權力,盡管這一權力并沒有得到足夠保障,比如各地大量的學校,校長、老師都是德意志人的情況下,依然在使用德語授課,這需要時間來進行糾正。但議會通過了次一級法案,過半數的德意志議員通過決議,帝國議會的記錄語言為德語,這導致了議會中各地代表說著各種語言,高談闊論卻雞同鴨講,所講內容根本不會被記錄下來,成了維也納市民一個看笑話的地方,報紙也經常報道相關的梗。
唯一未決的問題,還是擱置的蘇臺德問題。德意志和波西米亞雙方都不肯讓步,無法讓步。對德意志人來說,蘇臺德的兩百萬同胞不能放棄,他們強烈要求將蘇臺德地區分割,直接并入奧地利或者新設立一個省份。波西米亞則堅持蘇臺德地區為波西米亞王國傳統領地,絕對不能分割。
開會,辯論,爭吵,根本無法解決問題。雙方紛紛提案,紛紛被否決。內閣也先后提交各種折中方案,同時被雙方否決。
弗朗茨多次跟雙方溝通,依然無法達成一致。
波西米亞堅持的是,蘇臺德是波西米亞王國無可爭議的領地,蘇臺德的德意志人毫無疑問也是波西米亞人,波西米亞王國能做到保證他們的權力。德意志人認為,蘇臺德德意志人在波西米亞是少數群體,按照波西米亞的法律制度,他們的民事權力根本無法得到保證,在陪審員制度下,他們一定會被波西米亞人判決有罪。波西米亞人則提出,波西米亞議會中會有蘇臺德的代表席位,蘇臺德人的權力會在波西米亞議會得到保證。德意志人反對蘇臺德代表加入波西米亞議會,支持他們直接進入帝國議會。
首相查爾斯拿出了照顧雙方,也讓弗朗茨感到滿意的方案。他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不能支持波西米亞人,會造成分裂。蘇臺德從歷史角度,確實是波西米亞王國領地,這一點無可爭議。如果帝國可以肆意分割地方領地的話,不但波西米亞人會反對,恐怕其他民族也無法接受。因此這一點上,必須壓制德意志人的意見。他的方案是支持波西米亞人對蘇臺德主權的態度,但應該盡量保證蘇臺德德意志人的權力。方法是,蘇臺德人可以去參加波西米亞議會,接受波西米亞法律,但他們無需向波西米亞交稅,以免波西米亞在財政投入上削弱他們。蘇臺德的稅收直接上交地方,由帝國統一分配。
這種折中方案,雙方都無法接受。波西米亞要的是完全的權力,蘇臺德地區,不但有三分之一的波西米亞人口,還有大多數重工業,如果無法拿到蘇臺德地區的稅收,波西米亞財政至少少一半以上。
“這件事不用著急。沒有一個合適的契機,這件事是無法解決的。”
弗朗茨知道這個死結一時半會解不開。
也不急于解開。議會召開后,就意味著奧匈帝國的成功建立,財政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尤其是得到波西米亞的支持后,市場信心大增,政府有了融資的可能,新的預算案也得到了通過,持續數年的財政危機解除了。
各項建設計劃可以大刀闊斧的進行,許多城市開始效仿維也納進行建設,推倒了中世紀時候用來防御奧斯曼人的厚重城墻,清理出來的土地上修建寬闊的環城大道。維也納更是修建了各種宏偉的公共設施,現代化的圖書館,劇院,以及以培養政治家和軍事家文明后世的美術學院。
隨著帝國議會的召開,整個國家進入了繁榮,徹底結束了普奧戰爭的影響。
最大的變化還是鐵路,奧地利帝國這樣的國土條件,導致修建鐵路很不劃算。因此票價高昂,嚴重影響了交通效率。
所以這也是聯邦黨人關注的焦點之一,他們一直在推動鐵路國有化。可惜他們在議會中沒有權力。但權力這種東西,是可以授予的。通過一番操作,弗朗茨立捧的卡爾魯格被邀請成為一個新成立的鐵路部門的負責人,歸一位波西米亞部長管轄。
此時的內閣成員中,不像之前的阿道夫親王內閣,八人中除了一個波蘭人,其他都是德意志人,查爾斯內閣給了波西米亞人兩個名額,一個掌管商業的和一個主管交通的,都是波西米亞人擅長的領域。
卡爾魯格在交通部門中擔任一個國有鐵路管理局的負責人職務,他要完成鐵路國有化,收回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內的私營鐵路公司的許可。
弗朗茨給他提了很多建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統一軌距。匈牙利的鐵路是窄軌,奧地利的鐵路也有大量窄軌,關鍵是各家鐵路都不通用,一個鐵路公司就一個軌距,一種機車,不同的機車不能暢通無阻的運行在所有鐵路上。
“可是這會大大增加成本。”
“不要那么想問題,統一的規矩基礎上,列車制造就可以統一,由此帶來的成本降低,是遠大于節省那點枕木的。”
“可是成本不全在枕木上,還有——”
“不討論了!”
弗朗茨無法給對方描繪好處,車同軌的意義毋庸置疑。他知道窄軌省錢,平原地區的窄軌跟標準軌沒多大區別,可在山區,在需要修建隧道,搭建橋梁的地形上,差距就太大了,在阿爾卑斯山上鉆一個一米的隧道跟一米五的成本不止是翻倍那么簡單,但從長遠來看,依然是有利的。
卡爾魯格開始授權成立奧地利帝國鐵路公司,開始在維也納證券市場上發行債券融資,跟一家家私營鐵路談收購。
接著第一時間將鐵路票價降低了一半,因為國營鐵路公司的目的從來不是盈利,只要能夠營收平衡,只要收入能支付利息,就值得借債去進行這項事業,不像私人資本,始終以盈利為第一目的。
鐵路公司的降價行為大受好評,卡爾魯格一炮打響。
購買私營鐵路,讓新成立的奧地利鐵路公司瞬間擁有了超過6000公里的運營線路,然后開始修正軌距。方式是在原有鐵路旁邊修建標準軌復線,當復線修成之后,在對原有鐵路軌距進行調整,這樣不影響原有線路的運行。也不浪費,因為原有線路大多都是單線。不止奧地利的鐵路如此,整個德意志地區的鐵路都有這樣的問題,即便是最先進的普魯士鐵路,也是在普法戰爭后才進行了全部修整,統一了軌距,為什么是戰后,大概率是因為得到了法國老鐵的資助吧。
率先修通的維也納通往薩爾茨堡、布拉格的北方鐵路線,與曾經修建的先后順序目的相同,都是出于軍事目的考慮,一旦發生戰爭,能快速將軍隊調動到德意志邊境。至于通往南方的蒂羅爾線、的里雅斯特線還得放一放。
用了半年時間,優先完成了兩條線路的建設,弗朗茨決定乘坐新建的鐵路前往波西米亞,他將在那里加冕。
這將是一場盛會,幾乎歐洲所有王室都會來觀禮,包括法國和普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