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盟約中的陷阱

俾斯麥是出色的外交官,他立刻從隨身公文包中掏出了一張公文用紙,接著用嚴謹的外交詞匯擬定了基本條款,交給弗朗茨過目。

草約名為《普魯士奧匈帝國關于西班牙王位問題諒解協議》,主要有五條。

第一、奧匈帝國不干涉霍亨索倫家族獲取西班牙王位,作為回報,霍亨索倫家族利奧波德親王加冕之后,將出讓西班牙海外領地菲律賓于奧匈帝國。

第二、奧匈帝國堅決反對普魯士因西班牙王位問題攻擊法國,若發生此等情形,奧匈帝國將不會保持中立。

第三、若法國因西班牙王位問題主動攻擊普魯士,奧匈帝國將全力保衛普魯士及其盟友的安全,包括但不限于動員奧匈帝國全部兵力、財力。

第四、霍亨索倫家族利奧波德親王加冕西班牙王位之后,普魯士將支持奧匈帝國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

第五、以上條款,需經雙方議會批準通過之后,方能生效。

弗朗茨看過之后,覺得很嚴謹,自己的意思都表達到了。

“這第五條?”

其他四條都是弗朗茨親口說出來的,只有第五條是俾斯麥添加的,又看不出什么問題。

俾斯麥解釋道:“這是出于嚴謹的法律程序,國際條約通行條款。”

弗朗茨點點頭沒有疑惑了。

條款應該沒有問題,怎么看普魯士都是賺,這是雙贏。或許普魯士現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強,法國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拉,弗朗茨卻知道。他如果支持法國,結果不好說,但支持普魯士結果穩贏。然后他得到一塊西班牙殖民地,奧地利帝國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

加入關稅同盟至關重要,絕非只有經濟利益,普魯士用關稅同盟將整個德意志地區的利益綁定,之后才能完成統一。一旦奧地利這個體量的邦國加入,他們就沒那么容易綁定所有邦國的利益了。至少南德意志地區,經濟天然跟奧地利更緊密,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甚至奧德河上游都在南德意志地區,奧地利帝國位于最上游,通過這些河流,比位居下游的普魯士更有優勢,只是被關稅同盟割裂了幾十年后,才讓奧地利的影響力下降。

重新恢復在德意志,尤其是南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最快速的當然是直接加入北德意志邦聯,可惜這是普魯士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弗朗茨才退而求其次,先加入關稅同盟,讓普魯士人覺得只是出讓經濟利益的話,不是不能接受。俾斯麥當然能想到長久的影響,但在拿破侖這個名字的威懾下,俾斯麥還是知道馬上死給以后死的區別的。

先恢復在南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之后才有機會繼續跟普魯士爭奪德意志領導權。弗朗茨不貪心,只要能爭取到南德意志邦國支持,奧地利帝國就依然是歐洲第一流強國。巴伐利亞、薩克森、巴登、符騰堡加上奧地利本土,德意志人口數量將超過2000萬。

加入關稅同盟,這是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步的重要性,遠勝過得到菲律賓這個西班牙殖民地。

拿到奧皇簽字的密約的俾斯麥,也覺得奧地利的支持至關重要。

跟奧皇返回下榻的一座城堡,外面是正在翻新的街道,徹夜施工,燈火通明。古老的街道在被拓寬,老舊的房屋正在拆除,曾經為馬車設計的道路上,正在鋪設軌道,他們在建設電車。古老的布拉格,跟巴黎、倫敦、柏林一樣現代化,走在科技的最前沿。

波西米亞這里太重要了,重要到俾斯麥都很難遏制自己的貪婪。上次普奧戰爭,普王,軍方,都無比渴望能奪取波西米亞,至少是奪取一部分,就像他們祖先奪取西里西亞一樣,不僅有經濟意義,還有戰略意義。毛奇對波西米亞的戰略地位極其看中,從波西米亞出發,沿著易北河能直接攻擊柏林,反過來柏林要攻打波西米亞卻要一路逆行,一路佯攻。只是為了更大的,更長遠的利益,俾斯麥不惜以死相逼,迫使普王接受了他的建議,此舉當然讓軍方不滿,跟毛奇的關系惡化。

“奧托。”

普王手里端著酒杯,向俾斯麥示意。顯然這位年邁的君王十分興奮,哪怕已經73歲,依然興奮的睡不著。

作為普魯士的王,對統一德意志的興趣并沒有俾斯麥那么多。俾斯麥的人生只有一次,能否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實現理想他只有一次機會,普王不一樣,他做不到還有他兒子,他孫子,他霍亨索倫家族世世代代總能做到。而且普王要的德意志跟俾斯麥要的德意志從來都不是一回事,普王要的是通過普魯士的軍事征服,領土蠶食后建立的普魯士德意志。俾斯麥也渴望建立一個普魯士德意志,但他覺得通過王朝征服的方式太慢,在歐洲這個強國林立的地區,慢就意味著不可能,慢就意味著給列強干涉的時間,統一之戰慢不得啊。所以俾斯麥一直追求通過聯合各邦國的方式,先將德意志統一起來,一旦統一,內部的融合問題就成了內政,列強就失去了干涉的機會。

“陛下。我建議您最好休息,法皇明日肯定會會晤您,希望您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

普王點點頭,喝下最后一口酒,走向了臥室方向。

普王至少現在還不在乎俾斯麥口中的統一德意志,在他看來,現在的北德意志邦聯不就是俾斯麥說的統一的德意志嗎?漸漸融合為一的北方諸侯,和仿佛永遠也無法融合的南德意志邦國。還能再怎么融合?反倒是如今這種湊在一起的局面,讓普王覺得失去了武力兼并的渠道。

所以他興奮的并不是德意志問題,而是西班牙。霍亨索倫家族將擁有一個新的帝國,西班牙這些年長期混亂,那是沒得到好的治理,他相信霍亨索倫的君主,引入德意志的管理方式,很快就能讓西班牙強大起來。就算無法恢復哈布斯堡時代西班牙帝國的強勢,能達到一般德意志邦國的水平,那也將極大的增強霍亨索倫家族的實力和影響力,至少在今后的歐洲地區,霍亨索倫家族將成長為像哈布斯堡家族,法蘭西皇室,俄國沙皇家族以及英國王室這樣有影響力和地位的第一流王室。

至于歐洲格局變化引起的新的矛盾,比如英俄等列強不會坐視普魯士過于強大的問題,普王并不擔心,因為俾斯麥會幫他解決的。

普王唯一需要擔心的,是俾斯麥的策略過于下作,影響普魯士的王室聲譽。俾斯麥這個人,有時候處理問題的時候根本不像一個貴族,完全沒有下限。幾年前,普奧戰爭爆發前,俾斯麥找到普王,提出了幾項建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支持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組建一支意大利遠征軍,攻入奧地利的威尼斯地區,鼓動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革命,這些都是很下作,很沒有底線的操作,因為在歐洲,鼓動別的國家的革命,是非常犯忌諱的,連沙皇都知道要幫助鄰居鎮壓革命,因為革命很容易泛濫,波及其他國家。即便如此,普王最后還是支持了俾斯麥,讓俾斯麥組建了一支匈牙利軍隊,并在普奧戰爭中跟普軍一起對抗奧地利軍隊。至于加里波第,權衡之后,俾斯麥沒有采取行動,他將砝碼壓在了意大利政府軍身上,畢竟能不下作的時候,俾斯麥也不想下作,可惜的是,意大利政府軍竟然那么拉跨,被數量更少的奧地利軍隊擊潰,最后很幸運的因為盟友普魯士取得了勝利,意大利人還是從奧地利手里拿走了威尼斯。

有俾斯麥這樣一個好幫手在,普王已經越來越不愿意動用他日漸麻木的大腦,喝了點酒之后,很快就沉沉睡去。

此時,對著窗外夜景的俾斯麥確實正在思考相關問題,不過已經不是西班牙王位繼承后列強的干涉,他想的更遠。

他有把握英國不會過分干涉,因為拿破侖戰爭之后,列強建立了維也納體系,目的是防范法國的重新崛起。但出了一個拿破侖三世,勾著英國聯合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將俄國的威望徹底打掉,讓沙皇這個維也納體系的重要因素不復存在,徹底打破了維也納體系。這二十年來,法國事實上一直處于不受制約的狀態,這樣的法國過分強大了,至少在表面上看來是這樣。

自從拿破侖三世掌權,法國這二十年來稱得上戰無不勝。1855年戰勝俄國,1860年跟英國一起攻入遙遠中國的首都,在遠東肆意擴張,在非洲占據了阿爾及利亞殖民地,在埃及修建了蘇伊士運河,法國的海軍在全世界游蕩,法國商品在全世界跟英國競爭,如果不是拿破侖三世這個人比較克制,換成粗暴的拿破侖一世,英法矛盾早就激化了。

沒有一個國家比英國更希望看到一個能夠制衡法國的國家出現,可惜克里米亞戰爭打殘了俄國,普奧戰爭削弱了奧地利,此時的歐洲均勢已經失衡。普魯士將會成為英國唯一能選擇的制衡法國的力量。

沒有比普魯士更合適的對象了,哪怕普魯士如果得到西班牙的話,會顯得過于強大,但對英國的威脅遠遠比不上法國,因為普魯士沒有強大的海軍。沒有海軍,普魯士本土和西班牙就無法連成一體,更何況西班牙只是霍亨索倫家族的領地,并不是普魯士的領土,兩國最多只是同盟關系,并非一個國家,英國更是連擔憂都不會有。

況且法國的基礎放在那里,中西歐地區最龐大的人口規模,大陸上最發達的經濟體量,優越的地理位置,這樣一個國家,即便被山地林立的西班牙和土地貧瘠的普魯士夾擊,誰更有優勢都說不定呢,至少歷史上法國靠如今的根基對抗過整個歐洲,而且沒有敗的太慘。

英國不會干涉,那俄國呢。在之前,這是俾斯麥主要考慮的問題,他能拿來打動俄國的利益,一個是感情上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慘敗,對英國和法國充滿仇視,俄國也希望削弱法國。可在利益面前,俾斯麥從來不相信這種情感因素。一旦普魯士擊敗法國,英俄一定不會坐視法國被削弱的太狠,戰爭一旦開始,必然曠日持久,最后有無數機會讓列強干涉。直到此時,俾斯麥都沒想過普魯士輕松且快速的戰勝法國的可能,怎么敢那么想,那是法國啊。

雖然之前快速的戰勝了奧地利帝國,可俾斯麥知道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奧地利。是深陷在1848年革命之后一直動蕩的奧地利,是1859年敗于意大利、法國聯手的奧地利,是國內問題深重,匈牙利和波西米亞都在醞釀第二次革命的奧地利。這樣的奧地利帝國,都不能用瘸腿來形容,簡直就是截肢狀態。所以在戰爭中,奧地利并沒有動員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的軍事力量,反而要防備這兩個地方。

俾斯麥當時的情報網顯示,波西米亞的民眾無比支持本國政府失敗,波西米亞的農民宣稱“如果我們被打敗了,我們就會獲得一部憲法,如果勝利了,得到的就是審判”。作為哈布斯堡家族最核心領地的波西米亞尚且如此,匈牙利就更不用說了。俾斯麥甚至利用匈牙利流亡者組建了一支匈牙利軍團,規模不大,可一旦普軍必須攻入匈牙利的情況下,這支軍隊就能瞬間在匈牙利完成擴編,普魯士將收獲一個強大的盟友。

當時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只用了7個星期,毛奇就完成了軍事調動,將奧地利軍隊主力分割,一場薩多瓦戰役奠定了勝局。其實當時普魯士軍隊并沒有殲滅奧軍主力,在沒有匈牙利、波西米亞支持的情況下,當時的奧地利依然暴了18萬兵力,他的盟友薩克森暴了2萬多,而普魯士參戰總兵力也不過21萬,雙方差距不大。薩多瓦戰役只殲滅了不到1萬奧地利軍隊,俘虜了2萬多薩克森軍隊,奧地利絕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只是國內問題深重,讓奧地利不敢冒險持久作戰,才在一場失敗之后,愿意接受一份不算苛刻的條約。

可當時國王和軍隊都認為他們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已經擊敗了奧軍主力,并且認定奧軍沒有重建之力,所以急切想要割讓波西米亞。至于當時俾斯麥威脅的奧地利軍隊退入匈牙利的問題,普王和毛奇又不是傻子,知道那樣的話,等于引爆匈牙利革命,普軍將以解放者的姿態,在鮮花和掌聲中開進布達和佩斯。所以一貫理性,善于用言辭說服別人的俾斯麥那次需要以死相逼,因為邏輯上實在是說服不了人。

好在他成功了,普魯士的寬大,沒有過于傷害奧地利,否則就不會有今日的密約了。

這份密約,最大的威脅在俾斯麥看來是奧地利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這個長期后果難以預料。他不是普王,他不在乎西班牙,他只在乎普魯士。他不能接受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絕對領導權受到哈布斯堡家族挑戰,他是絕對不會讓奧地利加入關稅同盟的,所以他給盟約中設了一個陷阱,他相信有這個陷阱存在,奧地利永遠都無法加入關稅同盟。

不久在沙發上稍微休息了一下,俾斯麥等到了覺少年紀的普王起床,他還需要跟普王好好談談會晤法皇的問題。

他相信法皇一定會借這次機會跟普王會晤,當面討論關于西班牙王位問題,兩人會晤的結果將決定這場戰爭以什么樣的方式爆發,這是極為關鍵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江津市| 宁阳县| 锦屏县| 博罗县| 通化市| 长春市| 大荔县| 牡丹江市| 宁陕县| 定陶县| 宾川县| 固始县| 龙胜| 济阳县| 宣武区| 五大连池市| 宽城| 汕尾市| 平果县| 江油市| 阿巴嘎旗| 扶沟县| 惠安县| 海南省| 阿克苏市| 鹿泉市| 涟水县| 余姚市| 滨海县| 农安县| 旺苍县| 珠海市| 南雄市| 瓮安县| 武隆县| 舒城县| 克什克腾旗| 贺州市| 虹口区|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