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傍晚,趙鎮站在西京城內齊王府別院大門前,托著下巴看著掉漆的大門,暗淡的燈籠,陷入沉思。
一個多月未見,晏如好像變得更摳門了。
周管家笑著給趙鎮見禮,“見過韓王殿下。”
趙鎮背著手在大門口走了一圈,邊走邊搖頭,太破了,太破了,簡直是丟皇家的臉。
“給你。”他掏出一張銀票,“把大門重新刷漆,再把燈籠換了,剩下的錢,看哪里需要換的,需要添置的全都花光,別讓晏如看見。”
周管家猶豫片刻,接了銀票,他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他家郡主只是摳,不是窮。
“晏如在家嗎?”
“郡主通常戌時正回府,現在應該還在回來的路上。”
“從西京府到礦上需要多長時間?”
“騎馬一個時辰,馬車的話差不多一個半。”
“這么遠?”趙鎮一想便覺得屁股痛,“一日光在路上就要三個時辰,這是什么人間疾苦?”
周管家閉口不言,這位韓王錦衣玉食,自然不知道人間疾苦遠非他能想象。
“馬車里有我給你們郡主帶的吃食,尤其是那幾屜鱔魚包子,怕壞我專門用冰鎮著,一會讓后廚掐好時辰,郡主進家門再開蒸。”
戌時末,沈寄風輕輕咬開薄如蟬翼的面皮,琥珀色的湯汁立刻涌出,鱔魚肉入口即化,里面加入的蟹粉和筍粒增加了層次感。
沈寄風忍不住瞇起眼睛,“怪不得果大人每日都要去吃上一屜,太好吃了。”
趙鎮剛剛回京,并不知道沈寄風和果瀚的恩怨。
趙鎮給她倒上姜醋,“晏如,你每日往返要三個時辰,太辛苦了,聽四叔的話,銀礦咱不要了,和我回京。”
“嗯,我也發現路上耗的時間太多了。”沈寄風繼續吃著包子,囫圇道:“所以我讓金風在礦場附近給我找了一個房子,我住那里。”
“礦場都是男人,你怎么能住那里?”
沈寄風咽掉口里的包子,“不是礦場,是附近,兩進的宅子,小是小了點,夠我們住了。”
“我說你也別找房子了,直接跟我回去,父皇說了,只要你同意,他可以找別人接手銀礦。”
“我不。”沈寄風拒絕得十分干脆,“匠人我都找回來了,只等著挖礦煉銀了,四叔,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你是堂堂郡主,江山都是咱家的,還能少了你錢花?你放心,你的嫁妝不牢你操心,四叔給你想辦法。”
“四叔。”沈寄風拉著和趙鎮如出一轍的長音,“不是嫁妝,是我想掙銀子,銀子越多我越有安全感。”
“你是不是還擔心遇到小時候的事?”趙鎮眼底閃過一絲心疼,“那早都過去了,四叔不會再讓你和小樸受苦了。”
“沒有。”沈寄風故作輕松地笑起來,“我長大了,早都有了自保能力,有時候想想那一年吃的苦,好像就是上輩子。我喜歡銀子,可能就是那時候留下的后遺癥吧。”
“銀礦必須得接?沒得商量?”趙鎮仍然不死心。
“嗯。”沈寄風點著頭,“放心,這批匠人很厲害,現在就是礦工還不太老實,不過我有的是辦法對付他們。”
“那這樣,萬一,我是說萬一,到期你完不成任務,一定要提前告訴我,我求父皇讓我也加入進來,這樣完不成任務的就是咱倆,法不責眾,無論是父皇還是朝堂,想罰都不好下手了。”
沈寄風聞言,手中的包子停在半空,鼻頭泛酸,她把包子放到趙鎮碗里,“四叔,你真好。”
趙鎮不好意思摸摸鼻子,“別說好聽的了,一天天的和你倆操老心了,我和你說,就因為看著你和小樸長大,我一點都不想要孩子。”
趙鎮還在絮絮叨叨,沈寄風吃著包子,只覺得連空氣都活色生香。
礦場里,新搭了幾間屋子,作為沈寄風辦公的地方。
張老憨跟在金釵后面,在眾人的議論聲中來到沈寄風的書案前。
一副西京礦脈圖掛在她的身后,張老憨掃了一眼,心頭閃過一絲懷疑,他沒聲張,低下頭,等著沈寄風問話。
“請坐。”沈寄風倒了一杯茶,推到他面前。
“我答應了皇上三個月出銀,現在已經是第六天,張先生,依你之見,想完成任務,這礦該怎么挖?”
“郡主,小老兒有話直說。”張老憨不自覺又將目光瞟向那幅礦脈圖。
“以銀礦現在的進度,想三個月出銀,就得保證挖掘,洗礦,冶煉,每一個環節都不出錯。”
“想要做到你說的不出錯,難度有多大?”
張老憨眉頭擰成了疙瘩,“郡主,挖礦也要看老天爺是否成全,有時候好好的礦脈挖著挖著就斷了,就得停下繼續尋找,可能一找就是半年,還有礦石挖出來也不見得就行,含量有多少,能不能煉出銀都不好說。”
張老憨停頓片刻,“郡主,三個月太急了,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完不成。”
“你看這樣如何?”沈寄風起身,將那杯倒好的茶端在手中,“你和匠人們只管挖礦煉銀,剩下所有的事都交給我,只要是你們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我保證你們要什么給什么。”
“一切都仰仗張師傅了。”沈寄風畢恭畢敬送上茶水。
張老憨雙手接過,并沒敢喝。
“對了,還有件事,我想跟張師傅請教。”
張老憨端著茶水,僵硬得像個木頭,“郡主請問?”
“我曾打聽過,礦上經常會發生事故,礦工送命幾乎是家常便飯,有沒有什么辦法避免或者盡量少傷人命呢?”
張老憨看向沈寄風的眼神陡然變了,他祖上三代均是相地師,他從小耳濡目染便是礦上的血淚史,人命在礦上是最不值錢的,根本沒人在乎礦工的死活。
“郡主,咱們礦上的礦工都是亡命之徒,是犯人。”
“我知道,但畢竟罪不至死,否則早都砍頭了。”
張老憨虔誠地看向沈寄風,“辦法是有的,但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時間,郡主能接受嗎?”
沈寄風笑笑:“張師傅,你別把我當成菩薩,發生事故對生產不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張老憨將手里的茶水一飲而盡,“小老兒必當竭盡所能,我這就有一個現成的法子,不過,需要郡主找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