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呂布果然是好色之徒
- 我不是呂布
- 我愛大螃蟹
- 2600字
- 2025-07-29 09:38:34
揚州?
呂布為什么要去揚州?
為什么要帶蔡邕一起離開?
王允帶著這些疑問,沒有立刻回應呂布,而是看向了黃琬與士孫瑞。
司隸校尉黃琬和尚書仆射士孫瑞同樣是一臉懵逼,搞不懂呂布為什么要去揚州,留在長安中樞朝廷更符合呂布的利益才對。
“奉先,董卓初除,朝廷正是需要你的時候,你怎么能離開呢!”
王允搞不明白呂布為什么要離開長安去揚州,只好先出言挽留。
也必須挽留,樣子終歸是要做的。
畢竟呂布有誅董之功,不能讓人以為是自己趕走呂布,那樣會壞了自己的名聲。
呂布心中暗喜,能感受到王允實際上不反對自己離開長安,也就是說,對方沒有拒絕赦免蔡邕的請求。
“天子雖幼,然而有諸公輔佐,又有皇甫將軍統率兵馬,大勢已定,朝廷有我無我,并不重要。”
呂布繼續說道:“況且,親手誅殺董卓的人是我,涼州逆兵必以我為仇敵,我離開長安,到揚州去,或可引開涼州逆兵,保西京之安!”
“另外,我在揚州,長安若是有事,我也可率兵當為外援。”
王允聽了暗暗頷首,覺得呂布說的確實在理。
親手殺死董卓的人正是呂布,李傕郭汜等涼州兵馬如果要報仇,肯定會先找呂布。
讓呂布到揚州去,說不定能引開這些涼州人馬,不會兵向長安。
而且,呂布在揚州,確實可為外援。
最重要的一點,呂布不在長安,自己也能安心。
否則,一個專弒義父的人留在身邊,自己這個義父哪能睡得安穩!
至于蔡邕,殺不殺其實沒那么重要,放了他賣個人情也好。
“奉先手誅董卓,蔡伯喈卻為董卓哀嘆,奉先為何要為他求情?”
王允對這一點還是感到疑惑不解,不問清楚他不放心。
“嘿嘿,”呂布竟羞澀的輕笑出聲,“我也不瞞明公,蔡伯喈有女蔡文姬,年僅十六,聽聞此女不僅精通音律,才藝驚絕,而且貌美如仙,膚如脂玉。我若能救了蔡伯喈,則可向他求娶文姬為小妻,還望明公成全!”
呂布想要通過解救蔡邕,一面以此向王允提出外任揚州牧,一面以此收獲天下儒士之心,一面以此將蔡文姬攬入懷中,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蔡邕的粉絲還是很多的,特別是他還在江東待過十二年。
自己要想在江東發展,帶著他一起去會更加容易。
王允一聽,不由眉頭一展,差點笑出聲來。
甚至在心里暗罵自己太蠢。
本來還以為呂布在耍什么陰謀詭計,卻沒有想到,呂布果然是好色之徒!
原來是為了蔡文姬!
王允聽說過蔡文姬,知道這是一個才色雙全之女。
不過,王允即使已經在心里答應了呂布的要求,但他還是故作沉吟,久不應答。
“呂將軍真的愿意為了蔡氏而離開長安嗎?”
王允不說話,黃琬卻忍不住問道。
言下之意,是想告訴王允,自己贊成呂布離開。
他比王允更希望呂布離開長安。
畢竟王允與呂布都是并州人,而自己不是。
“當然,除此之外,別無所求。”呂布朗聲答道。
只要能帶走蔡氏父女,比什么要求都好。
“美人配英雄,呂將軍真英雄也。”黃琬連忙假意的稱贊一聲,轉對王允道,“呂將軍如此情真意切,王公當可成人之美!”
他這是明擺著催促王允答應呂布的要求了,擔心答應晚了呂布會改變主意。
王允此刻心里也已考慮得七七八八,認為呂布搞不出什么陰謀詭計。
讓他去當揚州牧,遠離長安朝廷,是除去隱患,對自己只有利而無害。
讓他帶走蔡邕父女,對自己也無害處,甚至有利。
既然有利而無害,為什么不答應!
“唔,揚州多賊,山越難服,奉先去揚州赴任,可以帶些兵馬同往,討剿賊寇,安撫百姓,揚我大漢威德!”
“只是,涼州逆兵或至長安,并州兵馬還須留守京師,你只能帶一千人馬離開,軍中之士任你挑選,如何?”
王允答應了呂布的要求。
不過,他還是留了一手,沒有讓呂布把并州人馬全部帶走,只能帶走千人。
而且,這也是對呂布的一種試探。
如果呂布堅持帶走全部并州人馬,那自己就不會答應呂布的要求,甚至考慮要不要早點除掉呂布。
“可以!”
呂布毫不猶豫,答應的很爽快。
自己本來也不想多帶,有一千精騎足夠了。
王允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呂布確實沒有什么雄心壯志,或許真的只是想得到蔡文姬。
“哈哈哈……”王允爽朗的笑了幾聲,說道,“呂將軍到了揚州,我看可以署為鎮東將軍,方便募兵剿賊,子琰,君策,你們以為呢?”
黃琬字子琰,士孫瑞字君策。
王允當面發問,又是當著呂布的面,黃琬和士孫瑞哪能說個不字。
“如此甚好。”黃琬連忙應道。
士孫瑞遲疑片刻,也跟著說道:“如此甚好。”
其實他們看得出來,盡管王允也看不起呂布,只是把對方當成劍客相待。
但是念在同州之人與誅董之功,現在呂布又要離開長安,王允想要給對方一點補償。
當然,也只是一點罷了。
呂布大喜,這是意外收獲。
趕緊對王允拱手道:“多謝明公!”
“不知奉先想要何時動身?”王允問道。
“三日后。”
呂布擔心夜長夢多,尤其是擔心涼州兵馬相聚西來,王允會讓自己留下。
要帶走的人馬和東西也不多,三日時間足夠準備了。
王允微微一愣,沒想到呂布走得這么急。
不過轉念一想,反正是要離開,三日和十日沒什么區別。
如果遷延日久,萬一呂布反悔不走,那才是得不償失。
“既然你要三日后離開,那就先去準備吧。”
“好,我先到獄中接出蔡伯喈。”呂布再次拱手道。
“唔,我派人與你同往。”
王允叫來府吏,囑咐一番,讓他與呂布一起去詔獄傳令放人。
看著呂布離開的身影,士孫瑞喃喃自語道:“他為什么想要離開長安呢?”
黃琬笑了笑:“君策,先別管為什么,呂布離開長安,這不是好事嗎?”
“他若是留在長安,王公,你夜里睡得安穩嗎?”黃琬又轉對王允問道。
王允輕捋短須,沉聲道:“子琰的擔心不無道理,呂布可殺丁原,可殺董卓,當然也可殺你我!只是……”
“王公可是擔心呂布暗中另有謀劃?”士孫瑞追問道。
“不錯,若他所說屬實,殺丁原是為了取信董卓,早有誅董之志,則此人深沉難測,令人難知其意啊!”
黃琬緊接道:“倘若呂布是貪利好色之徒,必無忠念,留在長安乃是巨患。而他若是深謀遠慮之輩,則會讓人防不勝防,更不可留。總之,呂布離開長安,我們才能安心!”
王允和士孫瑞同時點頭,表示贊同。
不管呂布是哪一種人,如果留在長安,對他們來說都是隱患。
廷獄。
蔡邕蜷縮著躺在牢房地上,心中萬念俱灰。
他實在是不想死!
可是即便自己向王允提出愿意“黥首刖足”,續寫漢史,但王允沒有答應。
看來自己是非死不可了!
“蔡邕,蔡邕。”
聽到獄吏叫聲,蔡邕猶若未聞,毫無反應。
“蔡邕,快起來。”
獄吏的聲音大了起來,但語氣中似無怒意,比往日平和了許多。
這讓蔡邕感到奇怪,不由抬起了頭,往牢房外看去。
不看不打緊,這一看,驚得連忙從地上坐了起來。
牢房外站著幾人,為首之人正是誅殺董卓的呂布!
蔡邕當然認得呂布。
而站在呂布身旁的是司徒府掾吏,身后是呂布的部曲張遼與高順。
“嗚呼,吾將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