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的目光跟著莒國使者的隊伍朝著中軍大營中遠去,但是耳朵卻是依舊樹立的想聽聽閔黑肩的話。
春秋時期人都還是淳樸,只有不斷打破底線才能創造出那么多的成語和寓言。
莒國使者也沒有隱藏自己的憋屈,見過四年前在狐駘之戰后的莒國人的表情,是個人都知道莒軍是打算息事寧人。
既然莒軍的行動證明了閔黑肩的推斷,那么更是讓人想聽聽閔黑肩對齊國人的評價。
“齊桓公首霸中原,說到底不過是三國同盟,聯魯壓宋,拉宋制魯而已?!?
閔黑肩這話倒不是在拍魯國人的馬屁,不同于晉國人叫上魯國當啦啦隊,魯國可有可無的存在;
齊桓公的每一次作戰都是叫上魯宋兩國一起出去打仗,要不怎么齊桓公期間的魯國自己的《詩經·魯頌·泮水》都認為自己是“淮夷攸服”,還不是跟著齊國人打出來的戰績。
只是這話明顯是對了魯國軍士們的胃口,一個個那是相當自矜的沒有多大表情變化,但是仔細看都能看出來一個個嘴角已經開始向上彎曲了。
“自打齊桓公死后五子爭齊,國力淪喪;晉國崛起于王畿;子叔姬之事,魯國離心,首霸再難成?!?
五子爭齊的內亂自不必多說,晉國自打曲沃代冀之后,光是晉獻公吞并的一二十個諸侯國都有一大半是姬姓諸侯,各個實力弱小還在晉國附近,閔黑肩都懷疑是不是孱弱的畿內諸侯(裂土而不臨民,沒有自己的武裝)。
但是關鍵還是“叔姬”,魯國有很多個叔姬,嫁杞國的,嫁齊國的,但是也就這個嫁給齊國的子叔姬很有點門道。
大伙都知道春秋美女最著名的就是“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的夏姬,但是這個子叔姬的傳奇經歷絕對不差多少。
作為齊昭公的夫人并不受寵,但是回頭兒子齊后廢公五月繼位七月被殺后,娘家魯國人九月知道消息后多方運作,齊國人就是不放這個死了兒子的寡婦。
大冬天魯國執政卿東門襄仲頂著寒風去周王畿請求東周世卿單伯出使齊國,迎回自家的公主。
但是整個齊國很奇怪,明明是五子爭齊的混亂晚期,國力衰退,卻是寧愿冒著天下大不韙抓著天子世卿也不放棄一個寡婦。
等到第二年魯文公十五年春天,魯國眼見周王室不頂用,季文子殺奔霸主晉國求援,魯文公用最貴禮節招待宋國司馬,叫上曹國人,從遠到近就是要接回外嫁女。
但是齊國人仿佛喪失理智一般,寧愿給孟孫氏做保迎接回尚待家主的棺槨,再次打魯國也不愿意放子叔姬。
這徹底激怒了魯國全面倒向霸主晉國,冬天晉國就開始商討攻打齊國的盟會,這才逼著把子叔姬送回娘家。
本來以為這樣也就完了,結果過了八年,齊國世卿的高厚舔著臉跑魯國,就是想娶子叔姬。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之前齊國的喪失理智行為是不是高厚所為。
考慮到國高二氏是齊國公族,這是怎么一個【小叔子單戀大嫂】的劇情啊?
反正不管怎么說,魯宋在子叔姬回娘家這件事上是多次和晉國聯絡,基本上不會再單獨依靠齊國。
那么齊國的三國聯盟首霸天下的路子就走不通。
這個時候祖先的榮光就成為了齊國的詛咒。
“齊國雖然徹底喪失了稱霸的能力,但是走出五子爭齊之后無時無刻不想著爭霸?!?
六年前齊頃公剛剛走出五子爭齊的混亂就連續攻打魯、衛,挑戰晉國霸權秩序失敗后老實了起來;二十五年后齊靈公五次伐魯引來了晉國火燒臨淄。
當然最恐怖崔杼弒其君的齊后莊公,搞出了欒盈之亂除了趁機打下晉國幾座城池之外一點好處都沒有,卻是讓自己忙上忙下的給東周營建宮殿,讓東周說好話逃過晉國的痛打。
魯國的貴族們就算是沒有這么長遠的眼光,但是都有些齊國的親戚,對齊國如今的狀態都是有點了解的。
“現在的困苦和祖先的榮耀,讓齊國陷入糾結,這個時候有什么比的上趁火打劫一下莒國來的好?”
閔黑肩這話的根據就是齊后莊公在欒盈之亂中找不到晉國便宜就打莒國一樣。
“唉,說來說去,就是齊國只能在莒國這找補唄?!?
展黃倒是馬上理解了閔黑肩的話,四周魯國貴族也是都跟著點了點頭。
閔黑肩從歷史到人文的剖析雖然精準,但是不如展黃這話好理解。
東方的齊魯兩國各自有一個自己的預定食物,魯國只要占領鄫國就能把邾國抱在懷里啃,齊國則是拿莒國當經驗寶寶。
所以莒軍只要是陷入到魯國,那么齊國就隨時可能會南下。
畢竟莒國人剛剛因為鄫國得罪了晉國(晉國可是公開承認鄫國屬于魯國),打莒國的話齊國可一點不擔心被晉國打。
“也可以這樣理解吧?!?
閔黑肩只是聳了聳肩膀,他也可以簡簡單單幾句話解決戰斗,可他不是要立人設嗎。
聽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魯國貴族們也就是散開開始準備。
被齊國打的可不僅僅是莒國,哪怕閔黑肩這話說的有幾分道理,但是該準備還是得準備,免得成為魯僖公之兜鍪(因為輕敵被邾國人打的丟盔棄甲)。
而陽平卻是一直在消化著閔黑肩的話。
不同于一般的魯國僅僅是被齊國人打還能找晉國求援,陽國可是貨真價實的被齊國給滅了。
作為亡國之余,聽到輕易滅掉自己祖國的齊國也不過是困在祖先榮光的精神病。
心中一時半會也不知道是該幸災樂禍還是滿嘴的苦澀——當年的陽國實在是太過脆弱?
“上士還有事情嗎?”眾人退卻之后,陽平一個人反倒是顯得相當的突兀。
“沒……沒什么大事?!标柶奖灸艿木褪鞘諗孔约旱那榫w,作為一個亡國之余,能夠在魯國權臣家獲得今天地位,肯定少不了謹小慎微。
“對了,我有一個兒子,還請賢者給取個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