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Cell大子刊
- 人氣不爆炸,科技怎么進步?
- 九極殘廢
- 2074字
- 2025-08-01 08:53:29
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Cell出版社。
此時正值燕京時間凌晨兩點,大洋彼岸的劍橋市,卻剛過中午。
布魯斯午睡過后,喝著同事送來的咖啡,打開電腦,不急不慢地查看著后臺的稿件。
下午的工作,正式開始。
布魯斯是Cell出版社旗下的一名高級編輯,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的編輯部掛著名,平日里,專門負責對那些通過了初審的稿件,進行二次評審。
若稿件內容符合期刊主題和出版要求,且新穎度足夠,還沒有明顯的錯漏,他就會把稿件送入下一流程,直接發給與Cell出版社有合作的相關專家進行評審,不必去麻煩主編批閱。
得益于近期他所在的期刊,提升了稿件初審的門檻,使得絕大部分稿件都會被拒之門外,令他的工作負擔大大減輕。
他掃了眼后臺那些的稿件標題,忽然,一條名為《Mitochondria sense bacterial lactate and drive release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的標題,引起了他的興趣。
“咦,線粒體感知細菌乳酸并驅動NETosis,很有意思的說法。”
布魯斯點進標題,查看起了這份稿件的摘要。
“……線粒體攝取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乳酸,將其轉化為丙酮酸,觸發mtROS爆發,驅動NETosis清除病原體……”
“……SLE的中性粒細胞無法感知細菌乳酸,使其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無法進行NETosis,但會啟動由凋亡碎片觸發的異常NETosis,因此直接導致SLE患者感染易感性……”
“居然發現了線粒體-乳酸-NETosis的新機制,并且,還涉及到了代謝信號與調控免疫防御的內容,值得一看。”
布魯斯沉下心來,仔細閱讀起了這篇論文。
論文的頁數不多,全文只有十幾頁,數據圖布魯斯基本不看,直接撿正文閱讀。
待到看完全文之后,布魯斯喝了口咖啡,暗暗點評:
“邏輯清晰,證據鏈也充足,是我最近兩個月以來,審核過的最棒的一篇論文了。”
以布魯斯的眼光,這篇論文的內容,絕對是符合《Cell Host & Microbe》期刊的出版要求的,創新度完全足夠。
不過,究竟能不能過審,他一個人說了也不算。
畢竟那些正文看得光鮮亮麗,但數據造假的論文,每年都不缺。
還是得找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評審評審,甚至是做實驗進行復現,才能確定論文是否合格。
布魯斯直接從自己的通訊錄中,找到了兩位微生物領域的專家,請求他們幫忙審稿,完事兒,他想到些什么,又聯系起了隔壁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學系的一名叫做維拉德的教授。
布魯斯:“hello,老伙計,你那個SLE靶向特效藥,研究得怎么樣,有什么進展了嗎?”
那位維拉德教授很快回復:“那個特效藥的研究,遇到了些麻煩,早就已經停了……你問這個干嘛?”
布魯斯:“停了嗎?那太遺憾了。是這樣的,我這邊剛剛收到一份與SLE相關的論文稿件,里面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發現,你要是有時間的話,我想請你幫忙審核下這份稿件。”
維拉德教授:“沒問題,發來我看看。”
布魯斯:“OK,已經發你郵箱了。”
維拉德那邊沒了動靜,估摸著是去看稿件了。
直到三天后,布魯斯才收到維拉德教授的回信:
“非常具有創新度的一篇論文,里面提到的一種Mito-LDH顆粒的設想,比我之前主持研究的SLE靶向特效藥項目,還要趨近現實……這是誰的論文?”
布魯斯:“是兩人共創的一片論文,一個叫許星辰,一個叫唐成功,不知道你認不認識?”
維德拉教授:“不認識,沒聽說過……聽名字,似乎是華夏人?”
布魯斯:“應該是的,看后臺投稿地址,來自于華夏陽城一所大學……所以老伙計,這篇論文,你覺得如何?”
維德拉教授:“很棒,發你所在的《Cell Host & Microbe》期刊,完全配得上。”
布魯斯:“我指的是數據,主要是怕數據造假了……”
維德拉教授:“數據沒問題,我這幾天讓手下的學生按照論文中提到的操作步驟,復現了一遍實驗,最終得到的結果基本與論文內容吻合。”
布魯斯:“那就好……你要和那兩人聊聊嗎?或許,可以嘗試與他們聯合研發SLE靶向特效藥?”
維德拉教授:“沒機會,那個特效藥的項目已經被砍了,而且我現在開了新的研究項目,精力不夠……你把他們的郵箱地址給我就行,未來若有機會,倒是可以與他們做一做學術交流。”
……
陽城大學,男生宿舍。
這天早上,許星辰剛起床,就收到了導師唐成功發來的幾條微信:
“論文過稿了。”
“[微信轉賬60000元]”
“獎金提前發你,記得收了。”
許星辰揉了揉眼睛,確定自己沒看錯。
這才5月16號,論文居然就過稿了?
我勒個去,好快!
許星辰欣喜之余,喜滋滋收了錢,在微信上問:“唐導,這啥情況?怎么過稿這么快?你是不是跟Cell的編輯認識,然后偷偷給他塞錢了啊?”
唐成功那邊很快回復:“瞎胡說什么,就只是論文質量不錯,加上評審人中,有個麻省理工的教授恰好對這塊比較熟悉,去復現了下實驗,發現實驗結果跟我們的論文描述基本一致,所以才很快就過稿了。”
微信對面,唐成功此刻很是無語。
心說我要是能給Cell的編輯塞錢,還投什么子刊啊,直接就走后門去搞PY交易,投Cell正刊去了。
“是這樣啊,倒是合理……那咱們的論文啥時候能見刊啊?”
“下個月11號左右。”
“行,知道了。”
得知那篇論文見刊以后,許星辰原本還有一丟丟忐忑和懸浮的心情,徹底放松下來。
五篇關于線粒體研究的論文,最差的一篇都能上Cell的大子刊。
剩下的另外四篇論文,無論是研究深度,還是研究領域,都更為攢勁。
這么一看,那不得直接起飛了?
“本來還以為,論文的過稿要六月份去了,不曾想,這才五月月中就已經完事兒了……統子哥給的論文,果然不賴啊。”
“既然這樣,那下一步的計劃,可以快快提上日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