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家之變
- 從一條小河到家族鎮族河祖
- 枯黃了葉子
- 2311字
- 2025-08-04 13:36:55
李家。
籬笆小院內
兩個半大小子赤裸著上半身,古銅色的皮膚泛著銅色光暈,一身肌肉健壯無比。
烈日之下,汗水浸濕了發梢,兩人相對而立。
面前是一排石鎖,輕重不一而足。
“阿弟,你不是想學武嘛,讓我看看你的實力。”
說著,十二歲的李義山走上前幾步,挑釁似的看了眼李義庭,在一群石鎖前挑了一個八十斤的,而后雙臂用力,青筋暴起,將石鎖牢牢舉在半空,足足懸空了數息時間才放下。
“阿哥好臂力。”
李義庭贊賞一聲,也來到石鎖跟前,目光逡巡一遍,手伸向最末一塊石鎖。
“呃。”
李義山微微錯愕,蓋因那最后一塊石鎖乃是這個院子里最重的,重達一百五十斤。
“阿弟,你......”
誰知,李義庭只是單手就能輕輕舉起那石鎖,不僅同樣懸空數息,還舉過了頭頂,然后緩緩放下,臉不紅氣不喘,神清氣足,似還有余力。
見此,李義山臉上錯愕還未消退,便已被震驚給填滿。
要知,李義庭比李義山還要小了兩歲,如今才不過十歲而已。
而這力氣簡直比一般成年人還要大。
“阿弟,你又漲力氣了。”
同樣一母同胞,自己這個弟弟卻從小就比別人多了一絲牛勁,阿爹也常說他天生神力,所以,身為大哥,李義山也不得不佩服。
“好像是吧。”
李義庭撓了撓頭不確定,他剛才只是掃了眼所有石鎖,只覺得這塊最大的稍有些分量,但也不是舉不起來,抱著一試的態度,舉起來竟還覺得有些輕松。
想是漲了力氣。
“又在比較氣力。”
這時,李正正好推門走進,看著自家兩兒頂著大日頭,一時問道。
“阿爹,你來的正好,阿弟又漲了力,家里的石鎖都不夠他練了。”
李義山搶著嚷道。
“好事。”
李正一點也不意外,將魚舉到面前,笑道:“看。”
“噢!有魚吃咯!”
兩小只興高采烈。
“什么事,看把你們高興的。”
柳玉箐挺著大著肚子,從堂屋走來。
雖已是懷第三胎,但看其臉色紅潤,氣完神足,身體不見一絲弱態,不知的還以為是哪家的公主、妃子。
“阿娘,阿爹抓了咱家河里的魚。”
說到自家魚,李義山直流口水。
“娘子,天這么熱,你懷著身孕,快進屋。”
李正趕忙走到柳玉箐跟前,用手遮住陽光,眼神關切,俗話說孕頭孕尾少動為安,若要不聽言,孕神難保兒。
前不久村東頭的老張家就因為兒媳不經意的走動,不幸流產,腹中胎兒不活,自身也因此落下暗疾。
當然,這種情況屬于少見。
但那怕只有萬一,李正也不想自家娘子為此落下病根,畢竟柳玉箐已經為自己生了兩個大胖小子,跟著自己來到小河從無到有,也吃了不少苦頭。
“瞧你急的,我這不是好好的。”
柳玉箐白了自家夫君一眼,卻也難掩心頭暖意。
不過,說來也奇怪,她本是貧苦人家兒女,早年父親因服徭役而亡,從小缺衣少食,因此,身子骨基礎一直不好,多年來體弱多病。
懷老大那會別提有多難,基本上每天都渾噩無力,還差點難產。
剛懷上老二那會就更難了。
但自從被夫君弟媳婦輦到小河邊住下后,不僅懷著老二時還有了力氣,不再虛虛弱弱,生了后身子骨也逐漸好了起來,沒有繼續耗損后的病態,反倒再未生過任何病。
氣色更是好過之前許多。
對此,在小河邊生活多年的李正心中門清。
不光如此,小帽村有山有水,李正也是有一身子魚化子的本事,常常在附近水域里捕到大魚,沒少給家里開魚葷,有一陣子自家兩兒甚至吃魚吃到想吐。
但為何一聽要吃小河里的魚,卻高興的不得了。
原因很簡單,這條小河里的魚不同凡響,魚肉細嫩,清香撲鼻,食之回味無窮不提,無論吃多少卻也都不覺膩。
尤其他第一天放下去的魚苗,只要誠心對著河神牌位上香,第二天便能獲得一條大魚。
而且哪個黎庶家能養出兩個如此精壯的孩子?
柳玉箐的變化李正也看在眼里。
自家小兒的神奇更不用說。
哪個半大小子有這等氣力?
村里人都說李正養的好,只有他自己清楚,這一切都歸于自家門前小河的神奇,沒有小河就沒有如今的李家。
對于此事他一直埋藏在內心,沒有對任何人說起。
雖然小帽村民風淳樸,但總有那么一兩個老鼠屎見不得他人好。
“那就好,你看,我特意從咱家小河里打上一尾青魚給你補補身子。”
對于河神李正是無比虔誠的,它不但給了讓他全家人能活下去的衣食,還能讓全家無病無災。
“原來如此,怪不得兩個小饞貓這么高興。”
柳玉箐笑罵道:“我這就去清理一下,中午紅燒青魚。”
“好耶!”
兩兄弟最喜歡吃柳玉箐做的紅燒魚,當下又是圍著柳玉箐一番雀躍。
李正推回柳玉箐伸過來要取走青魚的手,故意板起臉道:“說好了這幾天你多休息,我來做。”
雖有河神之佑,但李正總是心疼柳玉箐,可能與她小時候吃了太多苦有關。
現在自家生活也好了,李正就想讓她享福一些。
而后李正起鍋燒了一鍋熱水。
把魚帶到井邊,刮鱗去內臟。
他準備這條魚兩種做法,一半紅燒,一半熬湯,湯就給柳玉箐補補身子。
紅燒就給那兩個小饞貓解解饞。
這邊他處理著青魚。
院里,兩個小家伙圍著母親給胎中不知是弟弟還是妹妹做著胎教,柳玉箐面帶微笑看著他們。
咚咚咚。
恰在這時,有人敲門。
李正把魚擱在砧板上,起身開門。
“弟妹?”
來人正是李正二弟的媳婦李張氏。
見到她李正眉頭微皺,多年前分家后,他們便極少見面。
有時候在村里望見,也早早有意無意的躲開。
如今怎么直接找上門來了?
“大.....大哥。”
李張氏結結巴巴的開口喊了聲,隨后利落的從袖口拿出一張泛黃舊紙,遞了過來。
李正接過看了兩眼,臉上這才露出明白之色。
這紙上內容很簡單,就是記下當年分家時李正家從她家暫時擁有小河的借條。
如今時間已快到期。
但李正并不想還,因為借條上還標注了:到時若是不愿歸還,可以買下,永遠成為自家之物。
當時這條河并沒顯現任何特殊之處,老二家對這條小河也是可有可無,不然憑李張氏的貪婪性,全家東西都被其搶去,如何獨留這條小河給李正家住。
李正也是住過來才知道這條河的神異之處,他示意柳玉箐去房中取錢。
但誰知李張氏卻攔住,嘿嘿笑了聲道:“大哥,甭麻煩了,這河啊,咱家那口子說不賣了。”
不賣?
李正立時眉頭皺的更深了,心低也涌上一絲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