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銀釵驗毒
- 穿越古代的法醫
- nono愛吃零食
- 3358字
- 2025-07-22 17:18:59
#第二章銀釵驗毒
酉時三刻,秦明遠回到秦府東廂房,小心閂上門扉。他從懷中取出一方素白手帕,展開后露出里面包裹的證物——幾片從周員外口中取得的穢物殘渣。
“需得尋個妥當法子驗看。“他喃喃自語,目光在房內搜尋合用的物件。
作為現代法醫,他熟稔各種毒理檢驗手段,卻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在這大梁朝永和年間,任何超出當代認知的檢驗方法都可能招致懷疑。他想起曾在《洗冤集錄》中讀到的“銀釵驗毒法“,雖不夠精準,卻是這個時代公認的檢驗手段。
秦明遠從妝奩中取出一支銀釵,又向廚房討要了半盞苦酒。回到房中,他將銀釵用皂角水洗凈,按古法先插入死者喉部穢物中。銀釵很快泛起一層灰黑色澤。
“確是毒物所致。“他微微頷首,又將銀釵置于苦酒中煮沸。待取出時,釵身黑暈不退,湊近細聞,隱有蒜臭之氣。
《洗冤集錄》有載:“凡服毒死者,銀釵入喉,取出作青黑色,再用皂角水洗不去,熱酒洗之,其毒自現。“此般情狀,當是砒霜中毒無疑。
正思索間,窗外傳來三聲鷓鴣啼叫——與崔逸約定的暗號。秦明遠吹滅燭火,輕啟窗扉,只見月光下立著個著靛藍直裰的修長身影。
“崔兄來得正好。“秦明遠壓低聲音,“已驗明系砒霜中毒。“
崔逸翻窗入內,帶來一身夜露寒氣。他看了眼案上驗毒器具,贊許道:“秦兄果然通曉《洗冤》之法。我方才查得,周夫人半月前曾命管家購砒霜二兩,說是熏衣防蛀。“
“砒霜確可驅蟲,但二兩之數未免過多。“秦明遠指出破綻,“尋常熏衣,三錢足矣。“
崔逸從袖中取出一本簿冊:“這是從生藥鋪抄來的賬目。更有趣的是,周員外死前三日,其妾室柳氏也曾購烏頭一錢。“
二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秦明遠想起《本草綱目》中記載:“烏頭、附子,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兩種劇毒先后出現,絕非巧合。
“需查驗尸身。“秦明遠道,“不知崔兄可有良策?“
崔逸唇角微揚:“周府今夜做法事,住持乃我故交。子時過后,可扮作道士入內。“
亥時末,二人換上道袍,手持桃木劍,隨慈云觀張道士混入周府。靈堂內香煙繚繞,周員外棺木停在正中,四周跪著披麻戴孝的親屬。秦明遠低眉垂目,余光卻將眾人神色盡收眼底——周夫人雖哭聲凄切,眼角卻無淚痕;身旁管家眼神閃爍,不時偷瞄棺木。
待法事畢,眾人退去守靈。張道士假意為亡魂超度,支開閑雜人等。秦明遠趁機查驗尸首,見死者十指指甲青黑,掰開下頜,舌底有紫斑,此皆砒霜中毒之癥。又驗其腹,發現臍周有銅錢大青痕,按之堅硬。
“《洗冤集錄》稱'毒入腹者,當驗臍周'。“秦明遠低聲道,“此痕非尋常尸斑,乃毒發攻心之兆。“
崔逸遞來一盞油燈。借著燈光,秦明遠發現死者衣領處有淡黃粉末,小心刮取包好。忽聞外間腳步聲近,二人連忙恢復法事姿態。
來者是周府大小姐,年方二八,雙眼紅腫如桃。她向道士們行過禮,突然跪在崔逸面前:“道長慈悲!家父死得蹊蹺,求道長作法查明真相!“
崔逸假意扶起小姐,趁機探問:“小姐何出此言?“
“那日...“小姐剛開口,外間突然傳來周夫人厲喝:“玉娘!深更半夜在此作甚?“小姐頓時噤若寒蟬,匆匆離去。
離了周府,崔逸面色凝重:“此中必有隱情。明日當尋機再訪周小姐。“
秦明遠卻取出衣領刮下的粉末:“先驗此物。“回至崔逸寓所,他將粉末置于白瓷盤中,滴入醋汁,粉末立時泛起泡沫,散發刺鼻蒜味。
“確是砒霜。“秦明遠斷言,“且是未經調和的生砒,毒性極烈。“
崔逸取來《檢驗格目》翻閱:“依律,毒殺案需有原贓、見證、尸傷三樣俱全方可定讞。如今雖知毒物,尚缺見證。“
“周小姐或可為證。“秦明遠提議,“但需防打草驚蛇。“
正當二人籌謀之際,縣衙差役匆匆來報:“崔大人,宋老爺急召!說是明日要當堂結案!“
崔逸拍案而起:“豈有此理!證據未全,如何結案?“
差役壓低聲音:“聽說周府送了一對純金鎮紙到后衙...“
次日辰時,縣衙鳴鼓升堂。宋縣令高坐明鏡之下,命押上廚娘趙氏。那婦人四十上下,面容憔悴,公堂上連呼冤枉。
“大膽刁婦!“宋縣令驚堂木拍得震天響,“證據確鑿還敢狡辯!來人,大刑伺候!“
衙役正要動手,崔逸突然出列:“大人且慢!下官有新證呈上。“
宋縣令臉色一沉:“崔推官,此案已明,休得多言!“
“《大梁刑統》有載:'凡決死刑,必三覆奏'。“崔逸不卑不亢,“今案存疑點,豈可草率定讞?“
堂下一片嘩然。宋縣令面皮紫漲,卻又礙于律法,只得冷哼:“有何新證?“
崔逸呈上銀釵與驗毒記錄:“經檢驗,周員外實中砒霜毒而死。而趙氏常年掌勺,若要用毒,何須砒霜?廚房里斷腸草、烏頭等物唾手可得。此其一疑。“
秦明遠在旁補充:“學生曾閱《本草衍義》,砒霜味辛性烈,若下于飲食,必被察覺。而周員外所飲參湯中并無此味,可見下毒者另有他法。“
宋縣令瞇起眼睛:“爾等言下之意,真兇何人?“
“請大人允準再審周府管家。“崔逸拱手,“下官查得,此人月前曾購砒霜二兩,遠超熏衣所需。“
宋縣令正要發作,堂外突然傳來喧嘩。只見周小姐掙脫仆婦阻攔,撲跪堂前:“青天大老爺明鑒!民女有下情稟告!“
原來周小姐那夜欲言又止的,是曾在父親亡故當日,撞見母親與管家在偏院私會。更駭人的是,她親耳聽見管家說:“砒霜已下,老爺活不過午時。“
“逆女!“周夫人突然從聽審席沖出,揚手就要掌摑女兒,被衙役攔住。這一失態之舉,反倒坐實了心虛。
宋縣令見局勢逆轉,急忙改口:“既如此,且將周夫人與管家收監候審!趙氏暫押,容后再議!“
退堂后,崔逸與秦明遠在廨舍復盤案情。
“雖暫阻冤獄,但真兇未必伏法。“崔逸眉頭緊鎖,“宋大人與周家...“
秦明遠會意:“可是有銀錢往來?“
崔逸點頭,從案頭取出一冊賬本:“這是我暗中抄錄的'羨余'賬目。上月周家確有一筆二百兩的'捐輸'。“
所謂羨余,乃是地方官在正稅外巧立名目的雜稅。秦明遠了然,宋縣令這是收了周家好處,才急于結案。
“此事棘手。“崔逸嘆息,“即便我們握有證據,若宋大人執意包庇...“
“不如釜底抽薪。“秦明遠提議,“可曾聽說新任提刑按察使將至?“
崔逸眼前一亮:“魯按察?此人素有鐵面之稱!只是按察使行轅尚在三百里外...“
“不妨先將案情整理成詳文。“秦明遠道,“待按察使蒞臨,直呈案卷。“
正商議間,門外傳來急促腳步聲。秦府小廝慌慌張張闖進來:“少爺!不好了!老爺被宋大人請去問話,說是...說是您私驗尸首,有違律法!“
崔逸拍案而起:“好個宋大人!這是要拿秦縣丞作要挾!“
秦明遠心中一沉。古代最重孝道,若因自己連累父親,不僅違背人倫,更會斷送前程。他必須想個兩全之策。
“崔兄,依《大梁律》,私驗尸首該當何罪?“
“杖六十,徒一年。“崔逸沉聲道,“但你是為查案,且有我作保...“
秦明遠搖頭:“不可連累崔兄。不如這般...“他附耳低語,崔逸先是皺眉,繼而舒展,最后拊掌稱妙。
當日下午,秦明遠自縛至縣衙請罪。公堂上,他坦然承認私驗尸首之過,卻話鋒一轉:“然學生所為,皆因見《檢驗格目》有疑。依律,毒殺案需驗明毒物來路。廚娘趙氏家中搜遍未見砒霜,而周府管家房中...“
“住口!“宋縣令急聲喝止,“此乃公堂,豈容爾信口雌黃!“
“大人明鑒。“崔逸突然出現,手捧一包證物,“適才下官帶人搜查管家住處,在床榻暗格中尋得砒霜余毒一兩三錢,與生藥鋪賬目相符。“
宋縣令面如土色,驚堂木都拿不穩了。就在此時,衙外鳴鑼開道,差役飛奔來報:“提刑按察使魯大人到——“
原來崔逸早派人快馬請來了按察使。魯按察須發皆白,不怒自威。他閱罷案卷,當堂斥責宋縣令瀆職,命將周夫人、管家收監詳審,釋放趙氏。至于秦明遠私驗尸首一事,念在查明命案有功,罰銅十斤了事。
退堂后,魯按察單獨召見崔、秦二人,捋須道:“此案你等辦得妥當。尤其是驗毒之法,頗合《洗冤》要義。“
秦明遠趁機進言:“學生愚見,當今檢驗之法尚有可改進處。譬如銀釵驗毒,可佐以雞蛋清...“
他謹慎地提出幾個符合時代認知的改良方法,既展現專業,又不逾越當代科技界限。魯按察聽得連連頷首,最后竟道:“本官欲薦你二人參與修訂《檢驗格目》,不知意下如何?“
離開縣衙時,暮色已沉。崔逸忽然駐足,鄭重向秦明遠長揖:“此番多賴秦兄慧眼。不瞞你說,初時我還疑心你...“
“疑心我什么?“秦明遠心頭一緊。
崔逸笑道:“疑心你是哪位隱士高徒。尋常儒生哪能如此精通《洗冤》《檢驗》諸法?“
秦明遠暗松口氣,順勢道:“家父有位故交曾任提刑官,少時曾蒙教誨。“
二人相視一笑,踏著滿地月光各自歸去。秦明遠知道,這只是他在這陌生時空破解的第一個謎團。前方等待他的,將是更多需要他用現代法醫智慧去解開的古代懸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