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第一次 “勝利”

晨會的陽光斜斜切過科室會議室的長桌,在陳浩的復查報告上投下一道金邊。林薇的指尖沿著腸鏡圖像的邊緣滑動,屏幕上降結腸黏膜的紋理清晰可見——兩周前還充血腫脹的腸壁,此刻已經恢復了健康的粉白色,糜爛點完全愈合,只剩下幾處淡淡的紅暈,像褪去的晚霞。

“鏡下可見黏膜絨毛排列整齊,隱窩結構完整,未見中性粒細胞浸潤。”她的聲音比上周沉穩了許多,目光掃過參會者的臉,最終落在張莉身上。對方正用鋼筆尾端敲擊著桌面,發出規律的嗒嗒聲,像是在給這場匯報倒計時。

系統在視野右下角彈出半透明的數據框:“治療有效率 91.7%,高于本院近三年同類型病例均值(79.3%)。關鍵干預因素:及時停食亞硝酸鹽來源(權重 42%)+谷氨酰胺黏膜修復(權重 31%)+益生菌調節(權重 27%)。”林薇不動聲色地記下這個比例——系統總能把復雜的治療效果拆解成精確的數字,這讓習慣了經驗判斷的她既新奇又警惕。

“說來說去,不還是靠運氣嗎?”張莉突然開口,將手里的《臨床消化病學》重重合上,書脊撞擊桌面的聲音在會議室里格外刺耳。“林主任要是真有本事,怎么解釋前三十七天都查不出病因?”她推過來一份打印的診療規范,用紅筆圈住“亞硝酸鹽中毒屬于急診科范疇,消化科無需常規篩查”的條款,“按規矩辦事,哪來這么多彎彎繞繞?”

林薇拿起那份規范,系統瞬間在頁面邊緣標注:“該條款制定于 2018年,未納入 2021年《中華預防醫學會》發布的《飲食源性腸病診療指南》,存在時效性滯后風險。”她指尖一頓,注意到規范的最后一頁蓋著某三甲醫院的公章,而那家醫院的消化科主任,正是張莉博士期間的導師。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林薇把規范推回去,調出系統緩存的指南原文,“最新指南明確指出,對于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飲食史采集應包含腌制食品攝入頻率、儲存方式及加工工藝,這比反復做 CT更有意義。”她頓了頓,補充道,“就像陳浩這個病例,系統分析顯示,他的腹痛發作時間與腌菜食用頻率的關聯度高達 0.83(P<0.01),這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強相關。”

張莉的臉色沉了下去:“林主任現在連看病都要靠機器算命了?”

“是靠數據說話。”林薇打開陳浩的飲食日志,系統自動生成的折線圖上,腹痛評分與腌菜攝入量的曲線幾乎完美重合,“這是患者自己記錄的,每天吃多少、疼得多厲害,一目了然。”

會議室里響起竊竊私語。老主任周明咳嗽一聲:“好了,討論到此為止。林薇的方案有效,值得肯定。張莉,你負責的那幾個腸息肉患者,也多注意下飲食史。”

散會后,林薇剛回到辦公室,護士長高姐就拿著面錦旗走進來,上面繡著“妙手仁心,醫德高尚”八個金字。“陳浩他媽一早送來的,非要親手給你。”高姐把錦旗往墻上掛,“說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是咱們科林主任治好了她兒子的怪病。”

話音未落,張莉端著保溫杯從外面進來,看見錦旗眼睛一亮:“喲,這不是陳浩家送的嗎?昨天他母親來科室,可是先把錦旗塞給我的。”她伸手就要摘錦旗,“按規矩,錦旗得統一掛在科室榮譽墻。”

“高姐可以作證,陳母明確說要掛在林主任辦公室。”李明不知從哪冒出來,手里還拿著陳浩的出院小結,“患者特意在出院滿意度調查表上寫:‘感謝林薇主任發現病因,避免誤診’。”

張莉的手僵在半空,悻悻地收回:“既然是患者的意思,那就掛著吧。”轉身離開時,林薇聽見她低聲嘟囔:“不過是走了狗屎運。”

系統在這時彈出提示:“檢測到張莉情緒波動指數 82%,可能采取競爭性診療行為。建議密切關注其負責的腸息肉患者,系統分析顯示其中 3例存在飲食相關誘因未排除。”林薇看著張莉的背影,想起系統之前標注的“腌制品企業贊助”信息,心里掠過一絲不安。

下午三點,陳浩來辦理出院手續,手里提著一籃新鮮的馬齒莧。“我媽特意從老家摘的,說讓您嘗嘗鮮。”他把籃子放在桌上,撓著頭笑,“她還說,以后再也不搞什么老壇子腌菜了,新鮮的多好。”

林薇拿起一根馬齒莧,嫩綠色的莖葉上還帶著水珠。系統突然掃描出成分表:“水分 92%,膳食纖維 1.6g/100g,ω-3脂肪酸 0.3g/100g,維生素 C 23mg/100g。提示:焯水后涼拌可保留 85%營養成分,避免高溫破壞活性物質。”

“回去用沸水焯一分鐘,加蒜泥涼拌就行,別放太多鹽。”林薇把系統生成的《新鮮馬齒莧食用指南》遞給陳浩,上面詳細標注了焯水時間、涼拌調料搭配,甚至還有預防過敏的提示,“你體質偏寒,每周吃一兩次就行,別過量。”

陳浩翻到指南最后一頁,看見系統自動生成的對比表:新鮮馬齒莧與腌制馬齒莧的營養成分差異。當看到“亞硝酸鹽含量:0mg vs 287mg”時,他咋舌:“難怪我吃腌菜時總覺得嘴里發苦,原來差別這么大。”

“亞硝酸鹽會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會覺得口苦。”林薇解釋道,系統正播放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動畫,“這也是身體在提醒你:別吃了。”

送走陳浩,林薇剛坐下,中心實驗室的老王就打來電話:“林主任,你讓我查的李斯特菌,在陳浩家的腌菜里檢出了!血清型是 4b型,這可是能引起敗血癥的高危菌株!”

系統瞬間彈出該菌株的資料:“李斯特菌 4b型,耐低溫性強,在 0-4℃環境下仍可繁殖,常見于未經巴氏消毒的乳制品、腌制食品中。老年人、孕婦感染后死亡率可達 20%-30%。”林薇的心猛地一沉——陳浩的母親有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要是吃了這腌菜……

“王哥,麻煩把檢測報告發我一份,我得趕緊提醒患者家屬。”林薇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系統已經生成了《李斯特菌感染預防指南》,配圖是顯微鏡下的細菌形態,以及不同溫度下的殺滅時間曲線,“特別是冷藏和加熱的規范,一定要說清楚。”

掛了電話,她立刻給陳浩母親打視頻電話。老太太正在廚房收拾東西,鏡頭里能看到冰箱門敞開著,里面還放著半罐腌菜。“阿姨,那罐腌菜千萬別吃了!里面有種細菌,在冰箱里也能活,您有糖尿病,感染了很危險!”

老太太愣住了:“冰箱里還能有細菌?我一直以為凍著就沒事。”

林薇舉著系統生成的溫度-存活曲線:“您看,這種細菌在 4℃能活一個月,必須加熱到 70℃以上,持續兩分鐘才能殺死。以后吃剩菜,要么扔掉,要么徹底加熱,千萬別僥幸。”她看著老太太把腌菜倒進垃圾桶,又把冰箱溫度調到 3℃,才松了口氣。

系統在這時提示:“患者家屬依從性提升至 92%,建議后續 72小時內隨訪一次,確認執行情況。”林薇把隨訪時間記在日歷上,突然想起父親常說的:“醫生治病,不光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傍晚的霞光透過窗戶,在墻上的錦旗上流動。林薇看著“妙手仁心”四個字,心里卻不像想象中那么輕松。系統彈出她的工作統計:“本月確診疑難病例 3例,平均縮短診斷時間 5.2天,患者滿意度提升 23%。”這些數字背后,是每個家庭的悲歡。

張莉在這時推門進來,手里拿著一份腸息肉患者的病歷:“林主任,幫我看看這個,反復出血,腸鏡切了三次又長出來了。”她的語氣里少了平日的敵意,多了幾分疲憊。

林薇接過病歷,系統立刻高亮標注:“患者飲食史顯示每周食用臘魚、臘肉 4-5次,亞硝酸鹽暴露風險等級:極高。腸息肉復發與亞硝酸鹽攝入的關聯度 0.76(P<0.001)。”她指著飲食史那欄:“試試讓患者停吃臘味三個月,也許能減少復發。”

張莉的眼睛亮了一下,又很快黯淡下去:“真的有用嗎?這可是腺瘤性息肉,癌變風險很高的。”

“試試總沒壞處。”林薇把系統調出的相關文獻遞給她,“這是 202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研究,證實減少亞硝酸鹽攝入可降低腺瘤性息肉的復發率。”

張莉接過文獻,指尖在頁面上輕輕摩挲,沒再說什么,轉身離開了辦公室。林薇看著她的背影,系統彈出:“張莉接受建議概率 65%,存在潛在合作可能。”

夜色漸濃,住院部的燈光次第亮起。林薇翻開系統日志,今天的最后一條記錄是:“醫學的勝利,從來不是打敗對手,而是讓每個患者都能遠離病痛。”她想起父親的遺像,仿佛看見他在微笑。

走廊里傳來李明的聲音,他在給下夜班的護士講王大爺的病例:“林老師說,看老年人的病,得去家里看看廚房,比化驗單還準……”林薇笑了笑,起身關掉電腦。

明天,又將是新的開始。而她知道,有系統在,有那些藏在數據背后的真理在,她會更勇敢地走下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杭锦旗| 满洲里市| 尼玛县| 隆子县| 青海省| 汶上县| 深州市| 禹州市| 雷波县| 乌什县| 丽水市| 崇信县| 清水河县| 竹山县| 雷山县| 南和县| 东宁县| 吴桥县| 饶阳县| 渑池县| 陈巴尔虎旗| 桂阳县| 彭山县| 台江县| 松桃| 北安市| 宁德市| 中山市| 都安| 玉林市| 伊川县| 平远县| 昆明市| 巩留县| 岚皋县| 太和县| 寿光市| 凭祥市| 水城县|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