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捅婁子【5K】
- 這個編劇想當影帝
- 貧道非常帥
- 4956字
- 2025-07-25 23:59:18
童星轉型向來是娛樂圈的一大難題,國內國外都是如此。
然而舒唱卻是內地轉型最為成功的童星,沒有之一!
2002年以前,她飾演的清一色都是兒童角色。
但2002年底播出的《孝莊秘史》,舒唱所飾演的董鄂妃卻讓她絲滑轉型。
要知道她那個時才15歲而已,就已經闖過了讓所有童星頭疼的難關。
隨后更是主演《金粉世家》《天龍八部》《連城訣》《少年大欽差》等劇。
尤其是去年在央視八套播出的《寶蓮燈》,平均收視達5.4%,最高收視9.1%,直接成為了當年央視劇王。
對了,再過兩年她還會有部央視爆劇《魔幻手機》播出。
嘖嘖,不得不承認,舒唱這運氣確實有點玄乎。
難怪圈內常說“小火靠捧,大火靠命”,這話還真有點道理。
同年齡段的女星之中,估計也就只有劉藝菲能與她相提并論了。
只是從她轉頭就接《傳奇·幻想殷商》這種劇來看,她確實不怎么挑劇本。
而當馬哲詢問她為什么放棄中戲的錄取通知書,轉頭去北外上大學時,舒唱想了想,竟然嘴角微翹道:“技多不壓身嘛!”
說罷她還輕輕搖了搖手中的劇本,笑呵呵道:
“這樣以后沒戲演了我還可以去當翻譯,總不至于餓死!”
馬哲聞言有些哭笑不得,當即玩笑道:
“那你多買幾套房子,安心當包租婆不就好了?”
“反正京城的房子什么時候都不愁沒人租,這不比當翻譯安穩?”
見他這么一說,舒唱頓時就愣住了。
“……有道理!”
也不知道她腦子里想到了什么,心情忽然變得開心起來。對馬哲的問題有問必答,還主動提出和馬哲合照,主打的就是一個配合。
也不知道是不是兩人聊的太開心了,一不小心被導演盯上了。
這廝竟然想要邀請馬哲客串一波,飾演闡教的盜版大師“云中子”,嚇得馬哲找個借口連忙跑路了。
不錯,他確實想當明星,但這個劇組的妝造實在太嚇人了。
短劇癲狂歸癲狂,可至少人家造型過關啊,不然沒法裝逼。
……
片刻之后,《五號特工組》的片場。
魏昆見他這幅模樣不由好奇的問了兩句。
馬哲一言難盡的嘆了口氣。
“我剛從福納那邊過來,他們服化道玩得也太嚇人了?!?
說罷他還心有余悸的喝了一口水壓壓驚。
不想魏昆聞言卻哈哈一笑:
“嗐,他們就那兒樣,這是福納的風格?!?
“你呀還是太年輕,還得多看看?!?
“觀眾口味是千奇百怪的,你不喜歡吃臭豆腐不代表別人不愛吃?!?
馬哲有些不服,搖了搖頭:
“我知道神話劇是福納的招牌,但你不覺得他們現在有點走火入魔了嗎?”
“觀眾或許會喜歡吃臭豆腐,可是他們絕不會喜歡吃屎!”
二十年后電視劇和電影為啥沒人看?
還不就是影視資本堅持不懈的給觀眾強行喂屎,這才逼得大家直接不看嗎?
然而魏昆聞言還是笑呵呵,但沒說什么。
市場只相信成功者!
范小天的那套再怎么荒誕,只要市場還買賬那他就是對的。
反之馬哲說的再有道理,他的話也不會有多少人在意。
馬哲知道這點,也沒有糾結。
等到下午三點,馬哲終于上場了。
他要客串出演的其實是女主角高寒的前男友,一個愛國青年。
準確來說,他其實是高寒與馬云飛分手回國之后的談的男友。后來在一場游行過程中,死于軍閥匪兵的黑槍之下。
戲份不多,攏共就一場戲,不到十分鐘,而且只出現在高寒的回憶之中。
以馬哲的演技甚至不用構建人物模型……實際上也沒必要構建。
畢竟一共就五分鐘的鏡頭,你就算是影帝來了那也沒地方發揮。
所以馬哲干脆代入《與妻書》的林覺民,以這個人物模型來演。
這也算是馬哲混跡衡店多年總結出來的一點偷懶小技巧。
他能被影視城不少群頭當做救火隊長,靠的就是這種即插即用的能力。
……
“咔~”
“恭喜馬老師殺青!”
聽到這句話,一身中山裝的馬哲方才滿身灰塵的從地上爬起來。擦了擦嘴邊血漿,順手接過劇組的殺青紅包。
倒不是馬哲薅劇組羊毛,而是劇組慣例。
一般遇到這種死人的情況,劇組都會給演員包個紅封去去晦氣。
錢不多,就是意思一下。
只是……
看著馬哲這幅老練的模樣,一旁的魏昆忍不住狐疑的摸了摸下巴:
“我記得戲文系沒表演課啊?”
馬哲樂了。
“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嗎?”
“天天看表演系那幫人訓練,我順帶也學了點皮毛,這不奇怪吧?”
魏昆啞然,隨即也忍不住一陣失笑。
他現在算是明白馬哲為什么想轉行當演員了,敢情確實有兩把刷子。
不過想到馬忠俊的安排,魏昆還是沒有說什么。
相比之下,王儷坤看馬哲的眼神就有點驚訝了。
作為馬哲的對手戲演員,沒有人比她剛才的感觸更深。
兩人的關系本來就不清不楚的,眼下又經歷了這么一遭,一時間她看馬哲的眼神都有點小迷戀了。
而另一邊馬哲可不知道身后有個癡女在看著他。
換好衣服之后,馬哲便順便和魏昆說了一些后面幾天的安排。
“畢業典禮?”
當從馬哲口中聽到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詞語,魏昆不禁有些唏噓。
“一眨眼都畢業十多年了,也不知道老師還記不記得我!”
馬哲笑呵呵道:“瞧您說的,我剛入學那會兒苗老師還總提起您呢!”
然而魏昆只是笑笑,壓根沒當回事兒:
“行吧,你先回去,這邊有我盯著?!?
這就是監制和跟組編劇的區別,馬哲行程十分自由。
……
三天后,京城西土城路4號。
“電影故事餐吧”,只見一群多愁善感的年輕人推杯換盞扯。
拍畢業照,拿畢業照的時候還沒什么,沒想到現在忽然有些憂愁了。
對于他們來說,現在或許是人生最復雜的一個階段了。
作為畢業生,他們太老了。
但是作為打工人,他們又太新了。
對過去的不舍,以及對將來的迷茫,讓不少人都有些惶恐。
馬哲就看見幾個往日交情一般的同學,此刻一口一個兄弟。
當然,這里面也有個別人例外。
比如馬哲和范衡幾人應付了一陣之后就撤了,轉頭去了另一家酒吧。
和剛才那番場景相比,這個小聚會就比較悠閑了。
大大的包廂里面,幾乎都是北電的學生,有幕后,有演員。
怎么說呢,這里算是更深一層的北電小圈子聚會。
普通畢業生沒什么依仗,一般不會被人帶進來。
相比于曾經的書呆子馬哲,范衡倒是交際廣泛。
坐下來后他便笑著給馬哲介紹起熟人來。
“邢愛那,萬瑪才旦,都是今年導演系藝術類研究生!”
馬哲聞言頓時忍不住眉頭微挑。
邢愛那見狀不禁有些奇怪:“我們認識?”
“不不不,咱們肯定是第一次見,不過我認識你丈夫。”
馬哲笑著擺了擺手:
“聽說寧導的電影快要上映,不知道檔期定下來了沒有?”
聽馬哲這么一說,邢愛那這才恍然。
確實,北電雖然多導演、明星,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拍電影的。
在年輕一輩畢業生中,能拍攝院線電影的寧皓已經和牛逼了。
再怎么小投資,那也是院線電影!
至少在北電的小圈子里面,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寧皓。
“哈~你這消息還挺靈通的?!狈逗庹{侃了馬哲兩句,便向邢愛那兩人簡單介紹了一下馬哲。
沒想到這兩位一聽,當即半是調侃半是湊趣道:
“這位就是馬公子?”
畢竟京城的編劇圈就那么大,她們又都是北電的,自然聽過那些小道消息。
然而馬哲卻被這個外號尬的不行,當即連連求饒。
“別,兩位學姐還是饒了我吧!我先干為敬!”
說罷馬哲便干了一杯,然后才和其他閑聊起來。
什么蘇州福納的神話劇太扯了,行外人搞的草臺班子越來越多之類的。
很多時候,大家交流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
不過對于他們自己來說不重要,但對于別人來說就未必了。
比如馬哲就是從邢愛那口中得知,《瘋狂的石頭》的檔期已經確定了。
“月底上映?”
馬哲點了點頭,他不記得確切時期,但好像確實在在暑期檔上映的。
“我人微言輕,就不去蹭熱度了,還是自己買票吧?!?
邢愛那聞言卻沒有嫌棄,反而感謝的舉杯和他碰了碰。
“你有這個心我們就很感激了!”
說到這里,邢愛那忍不住嘆了口氣。
沒人比她更清楚這部電影對自家老公的意義。
如果這部電影失敗了,她覺得寧皓自此以后恐怕都會默默當個MV導演了。
關于《瘋狂的石頭》這個話題,就此點到為止。
今天的聚會雖然小,但零零碎碎也有十來個人。
有導演夫人邢愛那,也有據說靠山很硬的江壹燕,諸如此類。
混圈子嘛,就是這樣一個聚會一個聚會的打轉。
什么時候你有能力自己攢局了,那差不多算是混出頭了。
……
拿到畢業證后,馬哲在京城足足呆了一個星期。
幕后的、臺前的,聚會參加一堆,也拿了一堆聯系方式。
沒辦法,人脈不會突然從天而降,那是需要一點點積累的。
倘若日后馬哲需要一個靠譜的攝影師或燈光師,說不定就要靠這些人脈。
否則隨便找一個人來,誰敢放心的把鏡頭畫面交給他們?
與此同時,《五號特工組》的拍攝也漸入佳境。
經過幾部電視劇的操練之后,慈文傳媒早就積攢出了一批班底。
或許這個班底還有些稚嫩,但確確實實算是正規軍了。
這讓一直旁觀的馬哲受益匪淺,對幕后拍攝工作總算是有一個具體的認識。
與此同時,馬哲的個人博客也終于有了起色。
在薪浪博客的流量扶持之下,馬哲的博客雖然沒有像徐京蕾、韓涵那樣一飛沖天,但隨著《跟組筆記》系列的更新也算是熱門博客之一了。
個人博客點擊率差不多已經有將近小三十萬,如果算上貼吧、天涯那種轉載的帖子,馬哲《跟組筆記》的曝光率估計會更大。
說起來,他這回也算是占了版本優勢。
若不是社會上大部分網友都不知道影視劇拍攝是怎么一回事兒,他也不能利用網友的好奇心理收割這么一波熱度。
不過對于馬哲的宣傳成果,馬忠俊倒是挺高興的。
《五號特工組》眼下雖然談不上未播先火,但是曝光率卻顯著增加不少。
幾大娛樂新聞盤點國內新劇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提到了這部劇。
眼下的社會環境就是這樣,娛樂媒體也缺新聞。
關注度上去了,不塞公關費他們也會搶著播報。
然而馬忠俊高興了沒兩天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馬哲又給他整出了一個大新聞!
事情還要從《瘋狂的石頭》說起。
……
話說這部電影上映首日,馬哲當天就買了一張票重新溫習了一遍。
嘖,怎么說呢,還是那個味道!
三十歲的寧皓,或許連二十年后的他自己看了都要羨慕!
多線敘事的黑色幽默,在寧皓的鏡頭下就這樣絲滑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于是當晚回去,馬哲就寫了一篇觀后感。
這倒沒什么,不過他的標題寫的就有點嚇人了。
【《無極》+《十面埋伏》=多少部《瘋狂的石頭》?】
然而相比于馬哲的影評內容,他這個標題又不算什么了。
-----------------
甭管是蓋里奇還是蒙太奇,都無法改變《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在這方面,我覺得寧皓導演與昆汀很像。
昆汀就是從不忌諱借鑒其他優秀導演的鏡頭,他覺得好的、適合的就用。
甚至昆汀的電影,連插曲都是他從別的電影里面聽來的。
關鍵是——你講的是不是一個好故事!
在這個方面,我認為《瘋狂的石頭》是毋庸置疑的。
至少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見哪位導演將多線敘事用得這么嫻熟。
能在這么一個小成本電影里面看到這么高級的黑色幽默,更是一個驚喜!
于是我不禁有些好奇,為什么某些導演做不到呢?
說實話,我對第五代導演向來是敬而遠之。
他們怕的電影我都不愛看,看了也看不懂,懂了也不贊同。
仿佛他們并不是為了觀眾而拍電影,而是為了自己那點格調。
當然,這也沒問題——如果他們用的是自己的錢!
誠然,導演們都“想為中國電影市場做點事兒”。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某些導演在好心辦壞事呢?
《無極》《十面埋伏》的投資加在一起,都不知道能拍多少部《石頭》了。
要知道圈內每年的資金就那么多。
當爛片占據的投資多了,自然就擠壓了好電影的生存空間!
在國內市場一片慘淡的情況下,還要花費數億資金去向國際證明什么,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
最后,希望《無極》《十面埋伏》之流越來越少,希望《石頭》越來越多!
-----------------
說句老實話,馬哲其實完全是有感而發。
雖然后來寧皓逐漸也江郎才盡了,但他年輕時至少給電影觀眾帶來了歡樂。
至少他早年的電影,能讓觀眾覺得這個電影票買的不虧!
而不是像《無極》《十面埋伏》那樣,觀眾看完只覺得心疼錢!
然而馬哲也沒想到網友的反應這么激烈。
也不知道他哪句話打動了網友,反正不到三天他的那篇博客就火了。
不過幾天時間,馬哲的博客點擊率已經超過百萬了。
天涯、貼吧上面都不用他自己搬運,早就有熱情網友幫忙傳播了。
面對這波從天而降的熱度,馬哲也有些意外。
這年頭說幾句真心話就這么受歡迎嗎?
然而他還沒有高興一會兒,手機鈴聲就急促的響了起來,是虞長風的。
只聽得他在電話那邊激動的連喊了好幾句牛逼。
“老三,你他娘的真有種!”
“敢指著程凱歌、老謀子一塊罵,咱們學校你是獨一份!”
虞長風這話可是一點都不夸張,戲文系那邊都炸了。
導演系那邊都在驚呼“這是誰家部將?”
中戲那邊的學生更是到處打聽馬哲的信息,想看看是何方神圣。
網友們有多高興,北電中戲這邊就有多驚訝。
嘿,以下克上,這種事可有年頭沒有出現了!
最后虞長風很誠摯的建議道:
“你最近還是別回來了!”
聞聽此言,倒是讓馬哲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在掛斷電話之后馬哲倒是一點也不后悔。
前輩怎么了?
前輩就可以給觀眾喂屎了嗎?
一想到自家糟踐的電影票錢,馬哲就覺得憋屈。
罵就罵了,別想讓他收回去!
問就是年少輕狂,愛咋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