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灑落在凌亂的臥室內。
片刻之后,床上的兩人終于有了反應,馬哲睡眼朦朧的看了懷中一眼,先是一愣,隨即會心一笑。
果然,還是大姐姐知道疼人,什么知識都愿意配合。
即便是高媛媛的羞惱,在馬哲眼中也是一番別樣風情。尤其是那軟糯聲音,聽得讓人就忍不住熱血沸騰。
或許是察覺到馬哲的反應,高媛媛緩緩睜開雙眼。但在迷迷糊糊的嘟囔了兩句后,她便又翻了個身,背過身子繼續睡覺。
本來清晨就陽氣最旺的時候,馬哲見狀哪里能受得住。
但想了想馬哲還是輕嘆一聲叫醒了她,因為今天要拍攝的是大結局那場戲。
高媛媛窩在床上哼唧了一會兒之后,只能不情不愿的起來了!
……
一個小時后,酒店后花園的草坪上。
“第348場,一鏡一次”
“預備…三、二、一,開始!”
隨著場記打板退出,只見高媛媛與劉師師身穿婚紗站在紅毯的盡頭。
今天這場戲的劇情,主要就是楊桃與藍未未兩個新娘同時舉辦婚禮。
關于這場戲到底怎么拍攝,馬哲其實和林玉芬討論了很久。
商量再三之后,兩人覺得還是室內婚禮更加浪漫一點。
而都市愛情劇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浪漫!
除此之外,馬哲覺得其他要素都可靠后。
為此他不惜等了一個多禮拜,才等到了今天這個藍天如洗的好天氣。
如果當真天公不作美,馬哲也只能將就著了。
幸好他的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
當看見兩位新娘相互牽著對方,緩緩入場,監視器后的馬哲那叫一個滿意。
不得不說,這場面實在是太養眼了。
無論是劉師師還是高媛媛,在一襲潔白的婚紗襯托下,都平添了三分魅力。
前者清冷,后者知性,都讓人忍不住心動。
看著這唯美的一幕,馬哲頓時便知道這場戲妥了。
其實制作一部劇很簡單,只要明白觀眾愛看什么就完了。
該浪漫的浪漫,該刺激的刺激,就是這么簡單。
反之,如果在警匪劇里搞浪漫,愛情劇里搞懸疑,那就多少有點大病了。
……
“汪主任,謝謝,這回真是麻煩你們了!”
下午,拍完“愛情海岸”的沙灘戲后,馬哲與管理主任汪泉道謝著。
畢竟劇中的這個所謂的“愛情海岸”,完全就是劇組現造的。
選景師幾乎繞著整個海南跑了一圈,才找到了這處愛心形的海灘。
在當地的相關部門配合下,今日方才能成功拍攝這場沙灘派對的戲份。
不用說,這又是慈雯的面子。
否則就憑馬哲這個小年輕,還真沒辦法讓地方領導重視。
不過汪主任倒是挺隨和的,見馬哲這么一說反而哈哈一笑道:
“馬總客氣了,是我們要感謝你呀。”
“說不定明年貴公司的電視劇熱播,還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游客呢!”
作為景區的管理部門,他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甚至海南的領導層還專門研究過馬爾代夫的案例,對影視拍攝尤為重視。
如果不是經濟實力太次了,說不定相關的拍攝補貼政策都出來了。
而在送走了這位汪主任之后,馬哲轉頭便找上林玉芬:
“林導,剩下的戲份我就交給你了。”
“殺青那天我就不來了,京城那邊有點事情。”
說到這里,馬哲神情多少也有些感慨。
這部戲可以說是他和林玉芬一點點磨合出來的。
從審美基調到畫面風格,兩人都是花費了不少心血才確定的。
做到眼下這個地步,馬哲其實已經很滿意了。
相比之下,經過這次的獨立執導之后林玉芬反而愈發有大將之風了。
見馬哲如此說,她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放心,二月份之前肯定殺青!”
不得不說,不愧是TVB出來的,到了這個時候還在想著控制預算。
不過按照眼下的這個進度,也確實不太會超期。
然而回到酒店之后,馬哲終究還是沒有走成。
因為在他的花言巧語下,高媛媛終究還是紅著臉穿著婚紗陪他胡鬧了一次。
“馬哲,你就是個混蛋!”
深夜,餐桌前。
身穿婚紗的高媛媛羞惱的罵出這句話后,便手腳發軟的趴在桌面上。
因為某個言而無信的混蛋,給她灌了滿滿的泡芙。
次日,上午。
回京的飛機上,回想起昨晚的刺激馬哲依舊有些回味無窮。
雖然事后被高媛媛掐的腰都快紫了,但不得不說這個體驗確實沒話說。
只可惜高媛媛不讓他掛楊桃和果然的婚紗照,要不然就更刺激了!
當然,馬哲也就是想想。
高媛媛如果真答應,馬哲未必敢真這么做。
畢竟一次性透支了小姐姐的信任,不如細水長流來的享受。
……
12月23號,滬上某商場。
“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還是那個地點那條街~”
“哦~(那分手的夜)那纏綿的地點~”
“難道是愛的天平已經傾斜~”
舞臺上,只見馬哲與戚微兩人好似情侶一般深情對唱。
不得不說,《外灘十八號》這首歌還挺應景的。
隨著慈雯第二波先導片放出之后,很快便接到了滬上這邊演出邀請。
對此馬哲自然是求之不得。
非名即利,除此無它,他就是這么純粹!
至于戚微那邊也早就簽了合同,參與電視劇的宣傳本就是后續服務之一。
對此EQ唱片倒是樂見其成,畢竟慈雯的宣傳資源不蹭白不蹭。
而這次的宣傳則是魏坤親自帶隊。
馬忠俊對先導片預熱電視劇這套模式很是重視,為此要求魏昆必須摸透。
不過當馬哲下臺,看著一身紅西服,打扮花哨的他,魏昆不禁搖了搖頭:
“小馬,我真有點搞不懂你了。”
“又是歌手,又是編劇,對了,還在博客上客串了一回主持人。”
“你到底想干嘛?”
馬哲聞言卻隨意一笑,反問道:
“昆哥我才24呀,你想讓我干嘛?看破紅塵嗎?”
魏昆頓時啞口無言。
不過魏昆只以為馬哲年少氣盛,倒也沒有多想。
帶著馬哲等人接受完采訪,跑了幾家電視臺之后,他便打道回府了。
畢竟眼看著就快要過年了,馬哲愿意在外面奔波他都不愿意。
至于戚微和馬哲自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是日,首都國際機場。
只見一同回京的馬哲、戚微、魏昆等人出現在出站口。
不過臨別之際,戚微卻忽然有些不舍的看著馬哲:
“馬老師,下次合唱記得找我喲,我免費!”
說罷她給了馬哲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灑脫的轉身離開。
見此情形,魏昆頓時一臉壞笑看著他:
“嘖嘖,可以呀,又勾搭上一個小妹妹了?”
“別血口噴人好不好?我向來潔身自好!”
馬哲無語的白了他一眼,便率先坐上慈雯的接送車。
他倒是不介意和戚微來上一段,可是天天跑宣傳哪有時間?
再說了,有魏昆這個電燈泡一直跟在身邊,馬哲也沒那個心情。
對于這點魏昆自然知道,故此調侃了兩句之后便說起了后面的安排:
“《五號特工組》的后期工作差不多接近尾聲了,年后應該就能看到樣片,3月份差不多就能和電視臺那邊談了。你做好準備,到時候少不得應酬一陣。”
“三月?行,我沒問題。”
馬哲點了點頭,隨即忍不住問道:
“接下來應該沒事兒了吧?我爸媽可都在等我回家吃年夜飯呢!”
魏昆見狀忍不住點了點他。
“你呀,唉,行吧,就當提前給你放個年假!”
反正真正有能力的創作者,從來都不是靠坐班磨出作品的。
對于馬哲這樣的人才,魏昆也明白不能太過拘束。
況且今年馬哲的績效已經拉滿了,慈雯上下估計沒誰比得上他。
當然,今年收獲最大的還是要屬慈雯老總馬忠俊。
《神雕俠侶》的大爆讓他在業內揚眉吐氣,《五號特工組》與《咱們結婚吧》的出現,則是讓他徹底有了底氣。
當馬哲在外面奔波的時候,馬忠俊已經在創作中心又搭建了兩個編劇小組。
鑒于馬哲出色的表現,他覺得以編劇為中心的內容創作模式大有可為。
一個馬哲不算什么,如果能不斷的出現新的“馬哲”,這才是他想要的!
其實馬忠俊真正想挖的是編劇界的大佬劉和平。
只可惜這位大咖是體制內的編劇,雖然位置比馬忠俊低一點,但確實是不是慈雯可以挖動的,鋤頭揮得再好也沒用,劉和平的劇本壓根就不愁沒有影視公司投資。
真正限制劉和平產量的,其實是他慢工出細活的創作速度,往往幾年才能憋出一個本子,然后元氣大傷,又得修養好一陣子。
相比之下,馬忠俊就聰明多了,早就不當全職編劇了。
實際上直到現在,馬忠俊都依舊是華夏文聯音像出版社的常務副社長。
而文聯社則是經總局批準,于1983年成立,是文聯唯一直屬音像出版單位,且是具備電視劇管理、制作、發行資格的獨立國企。
他在擔任常務副社長的時候,文聯社就是張繼忠版《射雕英雄傳》的投資方之一,雖然并非主要投資方,可卻讓馬忠俊的人脈大大擴張。
后來眼見國內影視市場越發活躍,他這才停薪留職,下海經商。
至于慈雯傳媒,其實就是在他早年創立的潮涌東方影視公司基礎上建立的。
國內第一批被授予電視劇(甲種)制作許可證的民營公司,就有他一個。
當時公司的副董事長還是鐵佛,后來鐵佛出去開公司了,雙方也沒少合作。
不過話又說回來,早期拿到電視劇生產甲種證的八大民營影視公司,有一家算一家幾乎都不是簡單角色,無論是靠山、人脈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而早年很多民營影視公司沒有這條件,只能花錢貼靠制片廠和相關國企。
比如唐人、周易等野路子,世紀初那幾年基本上沒少交“買標錢”。
實際上直到現在,唐人也沒有甲種證。
倒不是上面有人故意卡蔡意濃,而是唐人的資質確實不達標。
因為甲種證要求,該申請影視機構在連續兩年內完成6部單本劇、或3部連續劇(三集以上),且無違規記錄,方可申領。
像唐人這種一年一部劇的家庭作坊模式,能給他們頒甲種證才見鬼了。
故此目前唐人、周易等知名的南方影視公司,持有的都是乙種證。
二者的區別其實不大,都有電視劇制作資質。
只不過甲種證的持證機構,兩年內制作的所有電視劇均有效,無需單劇審批。而乙種證則適用于一些規模相對較小但具備一定制作能力的單位,一劇一證,有效期不超過1年。
這種模式剛好適用于像唐人這種規模相對較小但具備一定制作能力的公司。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蔡意濃從來沒有招攬馬哲的意思。
不是她沒有看到馬哲的優秀,而是她知道挖也是白挖,唐人就沒那個實力。
……
2007年,2月17日。
除夕夜,杭城。
隨著新年的到來,馬哲一家照例聚在電視機前看春晚。
話說馬哲本來就是普通家庭出身,父母都是教師。
他在四季青上初中的時候,父親是他數學老師。等到他考進杭十中,他媽則又成為了他的語文老師,銜接的那叫一個絲滑。
或許是小初高都是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考大學的時候他才會跑到了京城。
對了,他還有一個妹妹,是她媽去年領養的一個嬰兒。
小娃娃的父母在車禍中去世了,爺爺則是退休的教職工,老人家辛苦了一輩子,沒想到到老了卻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一下受不了打擊也走了。
學校本來準備把小孩送到福利院,但馬哲的媽媽柳亞男不忍心,加上小姑娘的母親和她又是閨蜜,向來不錯。
故此她和馬哲的父親馬原商量之后,便毅然決定收養小姑娘,并且給她取名馬悅,希望她一生開心。
不過馬哲更喜歡她的小名——馬小花。哈哈,還挺土氣的。
于是這個豬年春晚,馬哲是一家四口渡過的。
還別說,在嬰兒的歡笑聲中,越來越無聊的春晚都變得有意思起來。
只是馬原和劉亞男覺得今年的春晚質量不行,馬哲卻覺得很不錯了。
比如李金斗和大兵的相聲《免費電話》,放在二十年后的春晚那都是亂殺。
至于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策劃》就更不用說了,笑料百出。
最關鍵的二者都不是合家歡的包餃子,而是諷刺型幽默!
前者諷刺無孔不入的廣告;后者則以“公雞下蛋”為由頭,將博客、假廣告、耍大牌、狗仔隊、炒作等熱門話題在笑聲都諷刺了一遍。
這樣的創作態度,顯然要比后來那批只知道包餃子的強多了。
不過今年春晚美中不足的是,在零點鐘聲敲響之前竟然出現了“黑色三分鐘”,一群春晚主持人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表現了什么叫做“尷尬”。
別人怎么樣馬哲不清楚,反正電視機前的他都快替這幾位主持人尷尬死了。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更尷尬的還在后頭。
“你和高媛媛那姑娘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什么時候帶回來讓我也見見?”
看著母親大人那八卦的眼神,馬哲忽然覺得春晚也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