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淺谷爭奪戰
- 開局十個神項羽
- 拉布拉咔
- 4109字
- 2025-08-08 14:17:18
月中將近,十之七八的圓月本該如銀盤般懸掛蒼穹,奈何天公不作美,層層巒巒的陰云將老天都糊住,不至光氣露出分毫。
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靜謐相宜。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陣密集的鼓聲卻打破了草原的平靜。
“咚咚咚!”
“咚咚咚!”
人馬皆醒,牲畜皆驚。
赫赫部微亂,還以為敵人前來夜襲。
可夜色太暗,敵人也沒有沖營,唯恐外邊有埋伏的胡人不敢出去,只能隔著營地凝視遠處黑暗內傳來的鼓聲。
然后命令士兵加強防守,命令牧民安撫牲畜,甚至,不得不多點燃一些光源照亮,哪怕這樣會暴露營地帳篷的位置和排列方位。
鼓聲續續斷斷,響了大概兩個時辰,好不容易熬到后半夜,卻又傳來了負責取水運輸的“百騎長”部落遭遇了襲擊的消息。
草原部落的用水通常是老大難的問題,所以大部分部落大多都盤踞在水草豐滿之地。
遇到戰時則用皮囊、木桶、水車進行水源儲備。
但哪怕儲備再多總有用完的一天。
狼毫山方圓幾百里沒有明顯的河流和小溪,隱秘的泉眼倒是有不少,尤其以狼毫山上居多,但現在狼毫山被“敵人”所占據,就算讓赫赫取水他們也不敢喝。
因此,負責取水運輸的“百騎長”部落取的是行軍路上的隱秘泉眼,但不知道怎么的,如此廣闊的荒野上,一行不過百人左右的規模,在茫茫草原上竟然還能被那伙兒不知名的“敵人”盯上,甚至還在夜色漸濃時進行了伏擊!
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這些家伙是怎么做到的?
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沒有了那些隱秘泉眼的穩定供給,赫赫部的水源雖然不至于立馬斷絕,但也出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
牲畜喝水可是大戶。
為此了供應大軍和牛羊牲畜,赫赫部不得不讓熟悉地況的獵人趁著天色沒亮緊急出營,追蹤野生動物的蹤跡,以尋找新的隱秘水源。
順便還對部落的水源儲備進行了嚴格的管制和配給。
一些動作落在了夜班“千里鷹”的眼中,傳回狼毫山后也印證了三郎的某些判斷,赫赫部的水源儲備不多了。
其實不光是水源,因為只要從高處遠望過去,就能大致從對方眼下攜帶牛羊牲畜的規模得出,對方的口糧大概也不多了,畢竟被項秋騷擾了好幾天,光是死在路上的就足有一半。
眼下以是五月,草原綠草瘋漲,正是暖和之時,肉食已經不像冬天那么耐儲存了。
因此,赫赫部更急了!
……
第二天一早,伴隨著號角連續不絕的轟鳴聲,赫赫部在營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祭祀儀式。
這是草原部落在大戰前經常出現的場景。
赫赫部的祭司帶著精通業務的“團隊”,皆是穿著華美絢麗的寬大緋袍,臉頰上帶著純白色的三角儺戲面具,上面涂抹著三道杠的紅色的漆料,一陣鬼畜般群體舞蹈后,音調不明的聲響緩緩傳遞,隨后,巨大的石碾被推到了營地的正中央。
這是祭祀的壓軸節目,為白光菩薩獻祭“牲畜”。
尚在襁褓且先天攜有病灶的畸形女嬰、被祭祀“甄別”后認為喪失了生育能力的臟辮婦女、垂老不堪滿口只掉的剩下一顆黃牙的“罪人”老朽。
這些人早就被灌了迷藥,然后安安靜靜地被依次推入巨大的石碾內,開始“榨汁”。
“嘎吱……嘎吱……”
伴隨著石碾的緩緩轉動,猩紅的液體開始流出。
祭司則用金屬圣杯盛滿第一杯,然后一路夸張的邁著雙腿,繼續跳著舞蹈,直至將圣杯高舉遞到中央大帳之前。
金色的狼頭大纛屹立在那里,身高近兩米二的猛士站在大纛之下,護衛著一個帶著金盔金甲的強壯身影。
那人接過后,跪在地上,將金屬圣杯的汁液倒在了面前的白綢之內,虔誠地獻給了“白光菩薩”享用。
并寓意著部落來年降下的孩童不會降生出先天疫病;部落的婦女則會一一生出子嗣,尤其是大量且強壯的胖小子;疾病和衰老也會在部落中遠離和延緩。
“啪!”
金屬圣杯被扔下高臺,一陣高昂的吼聲此起彼伏,隨后蔓延到營地的每一個角落。
一刻鐘后,赫赫部“百騎長”以上的身影全部離去,但祀儀式還未曾禮成。
因為最后的儀式,是用敵人的鮮血和頭顱來澆灌和壘砌白光菩薩的圣廟。
“嗡嗡嗡嗡嗡——”
悠長的號角聲再次開始傳遞,赫赫部的騎兵整裝待發,當一根大纛開始移動的時候,宛若洪流的隊伍從營門中洶涌而出。
……
草原人眼中的狼毫山就是一條側面卷躺的狼,呈現半月狀的弧形,兩側的“狼爪”包裹著腹部形成了一處淺谷。
狼毫山的市集就在淺谷里,寬闊平坦,可縱馬奔馳。
“狼背”上還長了不少“毫毛”般的小山峰,大多只有一兩丈高,而像“五翅峰”這么高的山峰在狼毫山算是鳳毛麟角。
作為赫赫部的錢袋子,赫赫部當然熟知狼毫山的地形。
“狼背”方面雖然也能通人,但騎兵是通過不了的,只能下馬當步兵爬上去。
因此,赫赫部的大軍直接出現在了“狼爪”交匯的淺谷口外堵門。
不知名的敵方明顯就在里面,因為谷口至深處游蕩著大量的牛羊,對方擺出了一副“牛羊陣法”據谷而守的樣子。
赫赫部的大軍見了,則排列在淺谷口外的草原上,有單騎沖進谷口,一陣胡語高喝,仿佛在邀請敵方進行交流。
赫赫部到現在都不知道,這些頻繁騷擾他們行軍的騎兵到底是哪路人馬。
可能他們也比較好奇。
但胡人的喊話沒有得到回應。
不,也不是說沒有。
“嗖!”
利箭迸射,那單騎喊話的胡人騎兵直接被射落馬下。
外圍的五千鐵騎見了,頓時出現了一陣騷動,名為憤怒的氣息在胡人中蔓延!
對方敢殺信使?
有胡人大將立刻勒馬站在騎兵前方高聲大喝,似乎開始用話語對胡人鐵騎進行最后的戰爭總動員,鼓舞著士氣。
陳珂就站在山谷上的“五翅峰”凝視著遠方人山人海的騎兵軍團。
淺谷的地勢雖然比“狼爪”低,但還比草原上高一些的,算不上居高臨下,但站在山峰上,胡人配置隊形還是能看的一清二楚的。
他直接看向對方中軍的位置,金色的大纛聳立著,上面用金絲繡著一頭惡狼!
下方是一隊金燦燦的黃金騎士,簇擁包裹著一個帶著金盔的身影。
看不真切,因為曇花一現。
大多視線都被人擋住了。
“小可汗的大纛?”
陳珂笑了。
赫赫部的大首領小可汗“阿史那和拖”竟然親自率軍趕來了?
看來,他那個幼子比想象中還要受寵。
“主公,快看,敵人動了。”
胡人果然開始進行部署了。
很經典的胡人戰術。
外圍封鎖,切斷內外聯系。
赫赫部分出了一隊騎兵群,大概600-700人左右,負責在狼毫山外側建立警戒線,防止谷內這些不知名的敵人從非谷口處突圍逃竄。
淺谷的谷口是主攻方向,除了少量留守的騎兵用來防止對方反撲奪回出口外,赫赫部集中了大部分力量投入了其中,并且先后派了幾隊百人隊的騎兵進谷試探。
這些胡人沿著谷壁一層梯次推進,驅趕牛羊,似乎打著分割淺谷內部空間的主意。
不過,梯次推進的騎兵率先碰到的是項秋等人的輕騎襲擾,一輪弓箭攢射后,火力壓制下直接射死數十胡人。
赫赫部的“百騎長”立馬派手持小型木質盾牌的騎手上前支援。
項秋見了則立馬帶人退去,換上項夏的輕騎兵進行沖陣。
雙方直接撞在了一起,一番短兵相,其實也沒打上多久,胡人“百騎”部被鑿穿后,項夏見好就收,又連忙帶人撤出戰場。
胡人見狀又派了三個“百騎”從后方涌來,不斷追逐襲擾著逃走的項夏。
但牛羊阻路,他們不得不先驅趕,然后等人跑到淺谷第一塊區域時,又遭遇了項秋當頭攢射。
就這樣,依托牛羊的組織的“障礙物”。
一方防守,一方進攻,雙方在淺谷內來回拉扯。
胡人則是派出了兵力盡量進行疏散,以免牛羊暴動,引起類似于“火牛陣”般的混亂局面。
三郎則以添油戰術填充著兵力,不斷更換百人隊加以騷擾偷襲,并且讓這些善騎射的“輕騎”逐漸暴露在胡人的眼中。
一個時辰后,牛羊大多數被驅離山谷,赫赫部也終于摸清楚了,盤踞在淺谷內的這伙敵人的大致數量。
準確的消息被送到了后方的大纛之下。
不久后,總攻的號角響起。
數千騎兵共分成了六個騎兵群,每個騎兵群600-800人不等,其中四個騎兵群作為突擊主力,兩側各有一個騎兵群犄為側翼,并且以扇形攻勢開展了集團前壓,用緩慢行軍的方式逐漸壓縮對方的戰略空間。
沒有直接沖鋒的原因是在節省馬力,淺谷雖然比兩側的山頭要低洼,但和谷口外的草原相比還是要高上一些的,起碼也有10左右的坡度。
更何況戰馬不可能一直保持沖鋒狀態。
沖鋒列陣的初始間距一般在300-800米之間,最佳沖鋒距離也只有200米左右。
畢竟,若是隔著好幾里地就開始集團沖鋒,等騎兵群沖到敵人面前的時候馬腿早就軟了。
還打什么仗?
干脆洗好脖子讓對方砍得了。
因此,均速遞進,然后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點點壓縮對方的空間,最后再進行決定勝負的沖鋒是常用的軍事手段。
與此同時,各帶百人隊的項秋和項霧緊急撤回營寨換馬,補充箭矢后各自散開,繼續前出騷擾延遲對方的進攻時間。
不久后,項秋的百人隊亦有人中箭受傷。
畢竟,胡人中也是有能拉硬弓的神射手的。
這些人就混在人群之中,專門暗中偷襲項秋部的騎射手,專攻魚鱗甲的薄弱處,要不是魚鱗甲質量極高,又因為弓箭射程等因素雙方距離拉得也遠,項秋的百人隊說不定會造成減員。
哪怕這樣,也引起了項秋的警惕,并且派人告知了另一隊側翼,小心對方隱藏在胡騎內的神射手的偷襲。
可對方大軍壓境,數千騎兵呈扇形一點點的壓過來,就算他們在延遲對方的速度,半個時辰后,陳珂部的所有人也被擠壓到了淺谷最深處的營帳內。
雙方距離甚至已經不足800米了。
當然,這個距離說明,胡人的數千騎兵已經全部進入了淺谷,并且已經深入到了淺谷的后半側。
放棄原定目標,先發制人,奪取戰略要地(√)。
前出四百里,騷擾后勤,掌握戰爭主動權(√)。
邊戰邊退,誘敵深入(√)。
換裝輕騎,示敵以弱(√)。
下一步是啥?
淺谷最深處的營帳后側,白色的帳篷阻擋了外側所有的視野,項夏等600余默默地換下輕騎兵的裝備,并開始相互穿戴80斤的重甲。
三千多馬匹分成了數個批次,承擔著不同的作戰需要。
早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的,穿上了鎧甲的大量戰馬則停靠在一旁。
普通重騎兵從著裝完畢到上馬備戰,通常需要30分鐘至2個小時左右,其深深受到鎧甲的精密類型、協助人員熟練度、馬匹準備等因素的影響。
但陳珂部不一樣,除了早就穿戴好了的戰馬外,人員熟練度高,體力爆表,裝備的80斤重甲更是簡化了細節流程。
嗯,攏共用時6分18秒,全體穿戴完畢。
眾人甚至還有時間打嘴炮。
直到項秋傳訊,表明對方已經壓到營地300米外后,眾人這才肅靜。
穿戴整齊,上馬,持槊,握陌刀。
600人馬俱甲的重騎兵完成了最終的整備。
“隨我來。”
全副武裝的三郎穿著威風凜凜的霸王黑龍鎧,手持三百多斤重的天神破城戟,坐下是馬形坦克神駒烏騅,同樣鋼鐵俱甲,二者全身只是露出了眼部一條宛若黑洞般的恐怖縫隙。
誘敵接戰之術已成,赫赫部八成以上的力量都涌入了淺谷,重騎兵終于能發揮他的作用了。
直到這個時候,赫赫部還不知道他們的敵人,擁有鐵浮圖一般的鋼鐵重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