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農村人質樸、直爽,趙明豪更是這樣的人。
“行!小四,你好樣的,明天吃早點飯,跟我去試試。”下一刻趙明豪眼睛亮晶晶的笑道。
也只能是試試,因為有力氣和有耐力是兩個概念,有耐力在農村被叫做有長力。這一點區別常年干重體力活的人是十分清楚的。
但不論怎樣,因為覺得趙明海有力氣,趙明豪心里已經認可趙明海了。
“那行,謝謝三哥了。”
“自家人,別說客氣話,洗澡了沒?”
“沒。”
“走,洗澡去。”
……
隨后趙明海與趙明豪以及趙明熊、趙明章等三三兩兩的往村前野塘而去。吃完飯,休息、玩耍一陣,洗個澡,這其實是李圍子村所有男子的慣例。
……
洗完澡,頂著一頭星辰,忍著些饑感,不知不覺中,趙明海睡著了。
而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四、四……”趙明海隱隱約約的聽到了趙明江的呼喊聲,趙明海猛然睜開了眼睛,卻發現趙明江正蹲在他的身側。
“大哥?”
這深更半夜的,趙明海疑惑的揉了揉眼睛。
“進屋吃瓜去。”趙明江小聲的說道。
“大哥,哪來的瓜?”趙明海疑惑的問道,他是知道自家的自留地里的幾顆瓜還沒熟的,更何況自家的瓜也不用半夜吃。
“別問了,我看你沒吃飽,吃點瓜看看能飽不?”趙明江繼續小聲的說道。
只是一瞬間,趙明海全明白了……
……
第二天,太陽只是露出一抹魚肚白時,在打谷場里睡覺的就都起來了。
而在這時農村要到八九點鐘才吃飯,在起床之后與吃早飯這段時間,天氣涼爽,是農村勞作的黃金時間。
而回到家里,趙明海剛到水桶邊,準備洗臉,趙士禮就像以前一樣,蹲在石磨邊,“吧唧”著旱煙,安排道:“大孩,你跟我去坡地;二海你們幾個去高粱地,把草薅薅,盡快薅完它。”
“爹,我不去了。我跟明豪哥說好了,今天去糧庫,跟他扛大包去。”趙明海一邊洗著臉,一邊說道。
還是那句話,扛大包這活一般的勞力都受不了,更何況在趙士禮眼里,趙明海只是初出茅廬,筋骨尚嫩,因此心里一下子就本能的認為,這一定是趙明海為了偷懶所想到的借口。
“你!就你!扛大包!”趙士禮眉頭一皺,脫口而出,怒火也在雙眼間醞釀。
而鄭桂枝、趙明江、趙明河、趙明湖、趙明敏、趙明蘭也沒想到趙明海小小年紀,居然要去扛大包,不由的一下子愣了。
隨即趙明江、趙明河、趙明湖也不約而同的認為趙明海是胡說八道。畢竟他們也沒抗過大包!他們倒是聽趙明豪說過抗大包的辛勞,而縱然只是聽說,他們就有了自知之明,知道這大概不是他們能干了的活,但現在趙明海居然說要去做他們干不了的活!
雖然知道趙明海的力氣變大了些,能把小磨推的溜溜轉,但要做這樣的體力活,他們還是感覺趙明海有些不自量力。
只是趙士禮的話剛剛說完,大黃突然“汪汪”著奔向了門口,“叮鈴鈴”隨即門口響起了清脆的自行車鈴聲,緊接著是趙明豪的聲音:“小四、小四。”
“來嘍!”趙明海急忙應了一聲,然后向門口跑去。
沒想到趙明海說的居然是真的,趙士禮與鄭桂枝不由的互相看了一眼,隨即兩人也向門口走去,而在走動之間,趙士禮的臉色已經多云轉晴,變成了一張笑臉。
……
趙明海出了大門一看,只見趙明豪推著他那輛大架子的永久自行車已經站在了門口,上身紅背心、下身大褲衩,肩膀上甩著一條灰色的毛巾。
他的媳婦張玲則站在自行車座位的后面,“的確良”的小白褂,青褲子,腦后甩著一條油光光的粗大的辮子,顯得既美麗又樸素。
“小四,你怎么去?本想帶你的,你嫂子要去她娘家薅草,哎。”見趙明海出來,趙明豪直接說道。
最后一聲“哎”道出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卻也充滿無可奈何。
而趙士禮一家是沒有自行車的,這個時代自行車像后世的寶馬汽車似的,借也不好借,而趙圍子村距離壩子鎮不過五六里路,記憶中,以前的趙明海上學都是徒步而去的。
“明豪哥,我走著去。”趙明海回道。
“行,別忘了拿條毛巾,擦汗。”趙明豪交代道。
而在這時趙士禮與鄭桂枝也走了出來,趙明豪與張玲“三叔,三嬸”的打了招呼以后,趙士禮滿臉堆笑道:“小三,進屋喝口茶。”
“三叔,不喝。”
鄭桂枝緊接著笑道:“小三,你兄弟跟你去,你可得照顧點兒,他年紀小,不懂事。”
“這個三嬸你放心。”
……
閑說了一陣子話,趙明豪兩口子騎著自行車走了。而趙明豪兩口子走后,趙士禮與鄭桂芝卻一下子沉默了。
隨即鄭桂枝就一臉擔心的向趙明海說道:“四兒,你能干了嗎?那么重的活!”
“我試試。”
趙明海簡單的回了一句,轉身進了院子里,然后從晾衣繩上扯下了家里唯二毛巾中的一塊。
“弟弟,你真要去!”
趙明蘭眨了眨眼說道,青春洋溢的臉上流露著明顯的擔心。
趙明海卻不想多說話,只是輕輕的“嗯”了一聲,從屋檐下拿了原來趙明海唯一的一雙黃膠鞋……
而當他走到門口之時,身后趙士禮的聲音突然在他身后響起:“干不了就不干,趕緊回家。”
趙明海猛然一轉頭,卻見趙士禮的紫醬色的臉膛上露著明顯的隱憂。
趙士禮心里微微一暖,但也只是輕輕“嗯”了一聲,然后把有些僵硬的毛巾往脖子上一纏……
……
壩子鎮位于李圍子村的東北側,有一條鄉道可以直通,鄉道兩側長滿了楊樹、柳樹、榆樹,盛夏季節,枝繁葉茂,行走在其間,空氣很是清新。
但是鄉道的路況卻是不怎么樣,路面由泥土與碎石鋪墊而成,并且早已被壓的坑坑洼洼。不過昨天的一場雨更讓道路增添了泥濘,趙明海只能沿著路邊走。
可能因為時間早的緣故,在加上不是壩子鎮逢集的時間,一路上趙明海居然沒見到一個行人,只是在村頭遇到了幾個挎著糞箕子,拾糞的老頭。
不過山野景致也是賞心悅目,鳥鳴聲中,趙明海的心逐漸的活泛了起來……如此大約走了三四里路,一道汽車的轟鳴聲驀然傳到了趙明海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