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麒麟童遇·京黃初融

第六章麒麟童遇·京黃初融

(1941年冬—1942年春,皖西—屯溪—上海)

一、流亡

省城折翼后,安慶亦陷。丁永泉咳血加劇,嚴鳳英背著師父隨難民溯江而上。臘月,至皖西屯溪,山城薄雪,徽商舊宅改為“難民營”。

丁老高燒,鳳英在城隍廟前擺地場,唱《孟姜女》換草藥。嗓音未復,腕骨仍痛,唱到“哭倒長城”處,雪落無聲,聽者卻嗚咽成潮。

二、麒麟童

1942年正月初三,屯溪“同慶舞臺”掛出臨時海報:

“上海麒麟童周信芳率移風社勞軍義演,劇目《明末遺恨》《追韓信》?!?

鳳英擠在人群最末,踮腳望臺。周信芳一聲“我本是頂天立地奇男子”,炸開山城寒夜。

她第一次聽見京劇中板與黃梅水磨腔并置的震撼——原來戲可以如此沉雄。

三、后臺暗燈

義演第三晚,鳳英鼓勇繞到后臺。守門童子攔她,她遞上丁永泉手書:

“黃梅后學嚴鳳英,求周老板賜一角旁聽?!?

周信芳正卸髯口,側目見少女腕纏繃帶、眸子極亮,心頭一動,招手:“進來?!?

柴房改妝室,油燈昏黃。鳳英輕聲唱《女駙馬》“為救李郎離家園”,嗓子尚啞,卻自帶黃梅特有的水氣。

周信芳用指節叩桌,忽以京韻接唱下句:“不由人血淚灑羅衫。”

一京一黃,榫卯契合。

周信芳擊節贊嘆:“徽池雅調,可化百戲。小姑娘,愿不愿意把黃梅花旦的身段借我一用?”

四、京黃并軌

次日,移風社缺二路旦角,周信芳破例讓鳳英在《明末遺恨》里跑宮女。

她第一次穿厚底高靴、學“圓場”,腳底生風卻步步生澀。周信芳教她:

“京劇重骨力,黃梅重水磨;骨力立起來,水磨才能淌得遠。”

鳳英記在心里,每日黎明在屯溪老橋上練“云步”,橋下溪水映出兩重影子——

一個是京劇的剛,一個是黃梅的柔。

五、偷藝

移風社有兩位老伶工:

鼓師郝二錘,擅“撕邊一擊”;琴師陳十二,能用京胡拉出徽調花腔。

鳳英白天跑宮女,夜里躲側幕偷看。鼓點急時,她拿兩根柴棒在大腿上練板眼;琴音起,她用嘴哼胡琴過門,直哼得嘴角發麻。

一次被郝二錘逮個正著,老頭卻把一對小鈸塞進她懷里:“敲,敲錯了打手心!”

十天后,她竟能用小鈸打出《貴妃醉酒》的“十三咚”。

六、折扇贈別

3月,移風社返滬。臨行,周信芳贈鳳英一把折扇:

扇面自繪墨麒麟,背面題字——

“京黃同源,水磨穿石。他日滬上再逢,愿聽小鳳英開鑼?!?

鳳英回贈一方舊帕,帕角繡著折斷的銀蝴蝶。

周信芳收帕大笑:“破繭才能化蝶,折翼方可乘風?!?

七、返鄉

4月,江水回暖。丁永泉病情稍緩,鳳英背師順流東下。

船過蕪湖,江面寬闊。鳳英站在船頭,打開折扇,風把麒麟吹得似要躍出紙面。

她輕聲試嗓,把京劇的“嘎調”融進黃梅的“水磨”,一聲“啊——”穿云裂帛,江鷗驚起。

丁老在艙內咳血,卻露出笑意:“丫頭,你的嗓子回來了,還帶上了骨頭?!?

八、尾聲

歸安慶已是一片斷井頹垣。老槐樹尚在,枝椏間懸著去年殘破的紅燈籠。

鳳英把折扇插在樹杈,權當給祖師爺上一炷香。

夜來風雨,樹影搖動,扇面麒麟若隱若現。

她對著樹洞低聲發誓:“我要讓京劇的骨頭,長進黃梅的肉里;也要讓黃梅的水,流進京劇的血里?!?

遠處江輪汽笛長鳴,像給這誓言打上拍子——

京黃初融,新的聲腔,已在十四歲少女胸中孕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盘山县| 涟源市| 察哈| 青铜峡市| 梨树县| 大石桥市| 长治市| 阳泉市| 仁寿县| 府谷县| 浠水县| 盐城市| 时尚| 桂林市| 永丰县| 镇江市| 沙河市| 革吉县| 视频| 长葛市| 乌苏市| 抚州市| 乐山市| 巴里| 六盘水市| 三门峡市| 黄石市| 黄梅县| 双峰县| 龙山县| 怀集县| 清水县| 司法| 手游| 娱乐| 宁河县| 车险| 颍上县| 邓州市|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