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亞洲新星導計劃
- 華娛:你說楊老板也重生啦!
- 大禹若治
- 2132字
- 2025-08-12 00:26:56
“呼~呼~”
陳朝元半跪,額頭上的汗水不斷滴落,身下軟墊濕一大片。
特么的!
真一點不留手!
劇組時間緊,任務重,沒時間讓他慢慢練,一開始就上強度。
不到五分鐘的打戲,硬生生讓趙劍編出花來。
“給點勁啊!”趙劍懶洋洋站在一旁,得意道:“才半天你就不行啦?”
他一直有當個頂尖武指的心,無奈劇組都是些流量小生,也不是說他們不努力。
實在不好設計高難度動作,不小心傷到麻煩就大了。
陳朝元這小子,年輕耐操,不知從哪里學的武術,各種高難度動作熟悉幾遍便能信手拈來。
他只好提高難度,改了好幾次,才將將把這小子難住。
趙劍憋了許久的抱負,全特么使在陳朝元身上。
周圍動作組演員投去同情的目光。
太殘暴了!
各種急停,翻轉,空中踢腿,真不是人干的。
不過,這小子倒也硬氣,一聲不吭挺下來,是一塊特技演員的好料子。
一旁練習動作的高戶同樣苦不堪言,他演霍都來著,倆人對手戲。
提前幾天趕到象山的他,早早開始練習,動作難度陡然變大,有點吃不消。
但跟陳朝元一比,他這點難度算不上什么。
高戶看著氣喘不止的陳朝元,心中疑惑,這小子怎么堅持下來的,那么高難度動作都做的出來。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
他尋思自己也才三十一,不至于跟不上時代吧!
倉庫的溫度不低,陳朝元上半身短袖早已浸透,頭發濕噠噠黏住額頭。
他就奇了怪了,趙劍特么哪來這么大本事,設計這種動作。
你這么能干,怎么不去拍電影,到這禍害我一個小角色。
“再來!”
陳朝元抹去臉上汗水,大喝一聲。
“拉!”
一聲令下,好幾個工作人員扯著威亞,同時發力往后跑。
陳朝元高高吊起。
也就是練習時的威亞不是鋼絲繩,不然高強度的練習絕對皮開肉綻。
一天下來,沒給他累壞,回到酒店倒頭就睡。
第二天繼續。
如此反復,逐漸將這套動作熟悉,后面倒也習慣。
時間來到2005年三月。
劉德滑的“亞洲新星導計劃”在圈內引起不小震動。
計劃拿出自己的片酬2500萬,在亞洲范圍內挑選新人導演,資助他們拍攝。
剛啟動,還沒開始挑,圈內便聞風而動。
好人吶!
如今電影大多數沒什么賺頭,他還無償投資新人導演,上哪去找這種投資方。
就連神雕劇組不少工作人員都在討論這事。
實在是匪夷所思,有錢也不是這么花的。
這計劃沒有官方背景,算是民間個人行為,更讓人敬佩。
陳朝元聽到劇組人員討論,心中感慨。
不愧是劉天王。
“亞洲新星導計劃”不光是發掘出寧昊幾人,對未來電影市場的影響甚大。
《瘋狂的石頭》成功,讓更多投資方目光聚焦在新人導演上,各種投資新人的計劃應運而生。
對國內電影市場絕對是一個長遠而又有利的影響。
格局是真大。
怪不得一直演爛片還是那么多人喜歡。
陳朝元并未急著讓小明哥去投資寧昊。
《瘋狂的石頭》能上映,跟這個計劃離不開關系。
一方面是資金,另一方面是韓三瓶。
三爺通過這個計劃發現《石頭》這部商業片,現在的他,一心想著發展國內商業片。
主動找上寧昊,幫忙發行電影。
陳朝元上輩子成名后沒少跟寧昊私下里喝酒聚餐。
人嘛,老了之后總是忍不住回憶過往,《石頭》的拍攝經歷在年近五十的寧昊嘴里堪稱創奇!
聊一次說一次,說一次裝一次。
陳朝元還記得那次聊起投資,這比叼著根煙,一拍桌子,很是氣憤道:
“他娘的,這群出生下手真特么快,老子去的時候什么都沒撈著,只剩300萬,逼得老子改用DV拍攝!”
陳朝元當時就不屑道:“你特么的,這事還有先來后到?人家那么大一個計劃,不得選好了再分錢,是誰先到先得嘛!”
寧昊嘿嘿一笑,說出了實情。
那時他還是個文藝片導演,《香爐》跟《綠草地》讓他有了些名氣。
突然拿著一部商業片去要投資,鬼會相信他。
不過,劇本確實寫得好,劉德滑猶豫再三,給了三百萬。
寧昊預算六百萬,這三百萬也不夠,但他不想再去拉投資。
以他當時的名氣,低聲下氣拉個三百萬還是沒問題的,但投資方屁事都賊多,要求這要求那。
這比索性用DV拍攝,把成本壓到三百萬,一人攬下劇組多項工作,后期花超沒錢了,又不好意思找劉德滑再要,把自己導演費跟家底投進去補上。
一開始沒想過上院線的,《綠草地》拍攝過程很不順利,磕磕絆絆,導致沒什么自信。
想著《石頭》打出名聲,下一部再上院線。
誰知韓三瓶找上來。
這才有了《石頭》的瘋狂。
后來嘛,繼續拍,繼續成功。
陳朝元跟他認識時,寧昊基本上不拍電影,退居幕后。
倆人也就沒合作過,有點可惜。
寧昊當時開玩笑說:“要是你能早點出名,說不定咱哥倆還能合作一把,席卷電影圈。”
陳朝元笑笑不說話。
然后,他就重生了。
《石頭》這部電影,說實話賺的錢不是很多,更多的在于隱性利潤。
導演的成功,讓投資方樂于投資,之后電影不再為資金煩惱。
演員出名,代言、商演、劇本等等上一個臺階。
《石頭》IP打響,開發后續、周邊。
小成本商業片的崛起,給予市場信心。
最重要的是觀眾的信任,這可是有錢都買不來的。
電視劇能不能賣出,大概率看電視臺購片部門那一小撮人,電影不同,一個一個觀眾,真金白銀買票進電影院。
大導演、名演員、大制作、故事、噱頭都是理由。
無一不是在購票前建立觀眾心中的信任,認為是個值得一看的電影,對得起花出去的鈔票。
陳朝元之所以想著讓小明哥投資,也是為了跟寧昊合作一次。
不光這個,寧昊后面的《無人區》他也想演。
算是彌補上輩子的遺憾吧。
而且,參與進去,不說爆火,起碼做到臉熟。
之后去別的劇組試鏡也更方便。
人家一看,這不是誰誰誰嘛。
來,給你個機會,演一段。
事不就成了。
演一部電影,為以后省多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