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貞觀十三年霜降,鳳翔城籠罩在一片蕭瑟的秋意中。城墻下的尸體已經清理干凈,但暗紅色的血跡依舊滲入泥土,散發(fā)出淡淡的腥氣。玄昭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連綿的軍營,李道宗的軍隊正在加固營寨,打造攻城器械,顯然是準備打持久戰(zhàn)。
“玄昭哥,糧食還能撐一個月,但草藥快用完了。“王二柱的聲音帶著疲憊,他雙眼布滿血絲,顯然又是一夜未眠,“昨天去山里采藥的弟兄,被敵軍的斥候發(fā)現了,犧牲了三個。“
玄昭的心沉了沉。草藥是守城的關鍵,沒有草藥,傷員就無法救治,士氣也會低落。他看向城外的山林,那里盛產草藥,卻已被敵軍封鎖。
“讓醫(yī)務隊整理現有的草藥,優(yōu)先救治重傷員。“玄昭下令,“老馬,你派人繞小路去終南山,讓那邊送些草藥過來,告訴他們鳳翔的情況。“
老馬點點頭,眼神卻有些擔憂:“終南山到鳳翔的路被李道宗封了,怕是不好送進來。“
“試試吧,總要爭取一下。“玄昭望著遠方,終南山是他們的根,那里的山民們一定會想辦法支援。
朱明走上城樓,手里拿著幾塊干糧:“先吃點東西吧,你已經兩天沒好好吃飯了。“她的臉色也有些蒼白,連日來的勞累讓她清瘦了許多,但眼神依舊明亮。
玄昭接過干糧,卻沒有吃,只是望著城外:“李道宗是沙場老將,知道我們糧草有限,在等我們彈盡糧絕。“他指著敵軍營寨,“你看他們的攻城器械,是在故意拖延時間,想消耗我們。“
“那我們怎么辦?“朱明問。
“我們不能等。“玄昭的眼神變得銳利,“我們要主動出擊,打破他們的封鎖。“
當日午后,玄昭召集了新民軍的頭領們議事。他提出了“堅壁清野,游擊襲擾“的策略:加固城墻,守住城池;派小股部隊出城,襲擾敵軍的糧道和水源;發(fā)動百姓,在城外的村莊和山林里設置陷阱,讓敵軍寸步難行。
“我?guī)б魂犎巳ヒu擾糧道!“王二柱第一個請戰(zhàn),摩拳擦掌。
“我?guī)У苄謧內ド搅掷镌O陷阱!“一個熟悉地形的獵戶頭領說道。
“我們女人們可以在城里制作土炸彈和弓箭!“朱明也提出建議。
議事廳里氣氛熱烈,雖然處境艱難,大家卻沒有絲毫氣餒,反而充滿了斗志。
計策定下后,新民軍立刻行動起來。王二柱帶領五百精兵,趁著夜色潛出城外,繞到敵軍后方,襲擊了運送糧草的隊伍,燒毀了部分糧草,雖然損失了幾十人,卻極大地打擊了敵軍的士氣。
獵戶頭領則帶著村民們在山林里忙碌,他們挖陷阱、設路障、布置偽裝的坑洞,在樹枝上綁上削尖的木棍,甚至將毒藥涂在箭頭上——這些毒藥是用山里的草藥制成的,不會致命,卻能讓人昏迷。
朱明則組織城里的婦女和孩子們,收集陶罐制作土炸彈,用竹竿和布條制作簡易弓箭,雖然威力不大,卻解了燃眉之急。學堂里的書生們也沒閑著,他們寫了許多傳單,用弓箭射到敵軍營寨里,講述鳳翔的“均田制“,訴說百姓的苦難,動搖敵軍的軍心。
幾日后,李道宗的軍隊開始進攻了。他們推著云梯,扛著撞車,在弓箭手的掩護下沖向城墻。然而,等待他們的不僅是城墻上的滾木和石頭,還有城外無處不在的陷阱——士兵們踩中陷阱,掉進坑洞,被樹枝上的尖刺扎傷,行軍速度大大減慢。
“將軍,這鳳翔城就像個刺猬,根本無從下手!“副將氣急敗壞地報告,“弟兄們傷亡慘重,糧草也快不夠了!“
李道宗站在高處,望著鳳翔城,眉頭緊鎖。他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縣城如此難攻,更沒想到那些看似柔弱的百姓,竟能爆發(fā)出如此強大的抵抗力。營寨里流傳著傳單上的內容,士兵們人心惶惶,甚至有人開始偷偷逃跑。
“加大攻城力度!“李道宗下令,“必須在糧草耗盡前拿下鳳翔!“
然而,新民軍的抵抗越來越頑強。他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yōu)勢,時而襲擾,時而堅守,讓李道宗的軍隊疲于奔命。更讓李道宗頭疼的是,城外的村莊早已堅壁清野,百姓們帶著糧食和物資躲進了山里,軍隊根本無法就地補給,只能依靠后方運送,而糧道又時常被襲擾。
深秋的一場大雨,讓局勢更加惡化。李道宗的軍隊在泥濘中艱難前行,攻城器械陷入泥沼,士兵們衣衫單薄,許多人患上了風寒,軍營里咳嗽聲此起彼伏。
“將軍,不能再打了!“副將勸道,“再這樣下去,不等攻下鳳翔,弟兄們就先垮了!“
李道宗望著連綿的陰雨,心中第一次產生了撤軍的念頭。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撤。趙德言在長安盯著,皇帝也在等著捷報,撤軍就意味著失敗,意味著給了趙德言攻擊自己的借口。
就在這時,一個親兵匆匆跑來,遞上一封密信。李道宗拆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鐵青——趙德言在長安誣陷他“圍剿不力,私通亂匪“,皇帝雖未降罪,但已經派了監(jiān)軍前來,名為監(jiān)軍,實為奪權。
“趙德言匹夫!“李道宗氣得將密信捏碎,他沒想到自己在前線浴血奮戰(zhàn),后方卻遭人暗算。
城樓上,玄昭也收到了消息。是終南山的老道士派人送來的,信中說趙德言在長安構陷李道宗,還說駙馬府正在暗中聯(lián)絡大臣,為鳳翔說話。
“趙德言和李道宗內訌了。“玄昭對朱明說,眼中閃過一絲笑意,“這是我們的機會。“
“你想聯(lián)合李道宗?“朱明有些驚訝。
“不是聯(lián)合,是讓他知道誰是真正的敵人。“玄昭說,“趙德言能誣陷李道宗,也能誣陷其他人。只要李道宗還有良知,就該知道我們的目標是趙黨,不是朝廷。“
他提筆寫了一封信,信中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指出趙德言才是天下大亂的根源,建議李道宗“停止內耗,共抗奸佞“。
當晚,玄昭派了一個機靈的士兵,將信偷偷送到了李道宗的營中。
李道宗收到信時,正在帳中飲酒解悶。他拆開信,越看臉色越復雜。玄昭的話雖然刺耳,卻句句在理。趙德言的野心昭然若揭,自己若與玄昭兩敗俱傷,只會讓趙德言漁翁得利。
“將軍,這是亂匪的離間計!“副將提醒道。
李道宗擺擺手,沉默了許久。他想起了陣前玄昭的話,想起了那些百姓的吶喊,想起了趙德言的誣陷,心中百感交集。
“讓士兵們休整三日,暫停攻城。“李道宗下令,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
這個命令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但沒有人敢質疑。
鳳翔城內,新民軍和百姓們也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朱明帶著醫(yī)務隊抓緊時間救治傷員,王二柱組織士兵加固城墻,百姓們則從山里運來了糧食和草藥——終南山的山民們繞道將草藥送來了。
玄昭站在城樓上,望著雨中的敵軍營寨,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李道宗是個聰明人,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雨停后,李道宗派人來了。這次不是勸降,也不是挑戰(zhàn),而是送來一封回信,信中只有八個字:“各守其土,靜待時機。“
玄昭看到這八個字,笑了。他知道,李道宗雖然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已經默認了休戰(zhàn)的提議。
貞觀十三年立冬,鳳翔城下的戰(zhàn)斗暫時停止了。李道宗的軍隊不再攻城,只是保持著包圍的態(tài)勢;新民軍也沒有主動襲擾,雙方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史書上會記載“李道宗圍鳳翔,久攻不下,雙方對峙“,卻不會記載這場對峙背后的政治博弈,不會記載百姓們在堅壁清野中的付出,不會記載玄昭與李道宗之間的心照不宣,更不會記載那些在風雨中堅守的信念。
冬日的陽光偶爾透過云層灑下,照在鳳翔城的城墻上,也照在城外的軍營里。玄昭知道,這種平衡只是暫時的,趙德言不會善罷甘休,長安的局勢隨時可能變化。但他不著急,因為他有民心,有土地,有時間。
他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內忙碌的百姓,望著城外平靜的軍營,心中充滿了希望。堅壁清野不僅困住了敵軍,也守住了百姓的希望。只要希望還在,這場戰(zhàn)爭就還沒有結束。
而勝利的天平,正在悄然向他們傾斜。因為他們守護的是正義,是民心,是天下人共同的渴望。這渴望,終將沖破一切阻礙,迎來屬于百姓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