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夠用就好

周敏的報道《十億富豪的維修店》一經發表,立刻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但身處風暴中心的林默,生活卻沒有任何改變。

清晨六點,林默像往常一樣從公司公寓的折疊床上醒來。這套不足四十平米的單間,是他創業初期買下的,至今仍是他唯一的住所。房間陳設簡單得近乎簡陋:一張床,一個工作臺,一個塞滿電子元件和工具的架子,以及角落里那臺老舊的冰箱。

林默從冰箱里取出昨晚公司食堂打包的飯菜,放進微波爐加熱。等待的間隙,他打開手機查看郵件。默科集團CEO發來消息,詢問是否需要為他配備專職司機和保鏢——自從身份曝光后,公司門口開始出現記者和好奇的圍觀者。

“不用。“林默簡短回復,然后點開B站查看昨晚發布的維修視頻數據。播放量意外地突破了五百萬,評論區新增了上千條留言,大部分都在討論他的“富豪身份“而非視頻內容。

“真是林總本人?不敢相信!“

“大佬這么有錢還親自修手機?“

“肯定是作秀,有錢人怎么可能真的干這種活...“

林默推了推眼鏡,沒有回復任何一條評論。他關掉app,專心吃完早餐,然后換上那件洗得發白的藍色工作服,背上工具包出門。

七點整,他騎上那輛已經用了五年的電動車,穿過清晨安靜的街道,前往“林氏維修“小店。路上經過一家新開的咖啡館,門口掛著“充值十萬送iPhone“的橫幅。林默掃了一眼,心想:一臺iPhone的利潤空間竟然能支撐這種促銷,看來供應鏈還有優化空間。

維修店門口已經有人在等候——是周敏。她穿著便裝,手里拿著兩杯豆漿和一袋包子。

“早啊,林總。“她笑著打招呼,“能蹭個采訪嗎?我帶了早餐。“

林默停好車,掏出鑰匙開門,“我說過,沒什么好采訪的。“

“就當聊聊天。“周敏鍥而不舍,“我很好奇,您每個月十二萬工資都花在哪了?“

林默拉開卷簾門,示意周敏進來,“基本上不怎么用。“

“啊?“周敏瞪大眼睛,“十二萬一個月,不怎么用?“

林默走到工作臺前,開始整理昨天沒修完的設備,“公司包吃住,我沒什么消費需求。“

他打開抽屜,取出一本老式記賬本遞給周敏。上面記錄著近幾個月的收支:每月工資入賬十二萬,支出最多的一筆是三萬八——購買了一臺進口精密焊接臺;最少的一個月只花了六百二十元,全是外賣和日用品。

“就這些?“周敏難以置信地翻著賬本,“不買衣服?不娛樂?不旅游?“

“衣服夠穿。“林默指了指身上那件工作服,“公司發的工作服,每年四套。娛樂...“他頓了頓,“修東西就是我的娛樂。“

周敏突然注意到墻上貼著的一張照片:林默站在一片油菜花田里,身邊圍著幾個笑容燦爛的孩子。照片角落寫著“青山福利院,2022年春“。

“這是...?“

林默迅速取下照片塞進抽屜,“沒什么。你如果要寫報道,別寫這個。“

周敏敏銳地察覺到這其中一定有故事,但現在顯然不是追問的時機。她轉而問道:“您這樣生活,不覺得虧待自己嗎?那么多錢...“

“錢只是工具。“林默打斷她,“夠用就好。“他拿起一臺待修的筆記本,“我要開始工作了。“

周敏識相地起身告辭,但心里已經打定主意要深挖這個謎一樣的男人。

接下來的一周,周敏以各種理由出現在維修店:有時假裝顧客,有時帶著新的問題,更多時候只是安靜地坐在角落觀察林默。她發現這位富豪的生活規律得近乎刻板:

每天早晨七點開門,中午吃公司食堂送來的盒飯,晚上八點關門后回公司處理集團事務,常常工作到凌晨。周末兩天,他會關店去“處理私事“——周敏跟蹤過一次,發現他去了城郊的一家兒童醫院。

更令周敏驚訝的是,林默的維修技術確實精湛。無論多復雜的故障,他都能耐心診斷、修復。收費也低得離譜,有時甚至不收貧困學生的錢。店里最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塊手寫牌子:“老人、學生、殘疾人半價“。

“您到底圖什么?“第七天下午,周敏終于忍不住直接問道,“身家百億卻過著這樣的生活,是自我感動嗎?“

林默正在調試一臺老式收音機,聞言手指停頓了一下。他放下螺絲刀,第一次用嚴肅的眼神看向周敏。

“你知道這臺收音機對它的主人意味著什么嗎?“他輕聲問,“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送來的,他兒子生前送給他的最后一件禮物。兒子去年車禍走了。“

林默小心地擰緊最后一個螺絲,接通電源。收音機里傳出了清晰的戲曲聲。“老先生耳朵不好,但他說聽著這個,還能感覺兒子在身邊。“

他關上收音機,用軟布仔細擦拭外殼,“你覺得我修好這個,是為了自我感動?“

周敏啞口無言。

“錢很重要,但世界上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林默的聲音很平靜,“我父親去世前,最遺憾的不是窮,而是覺得自己一輩子沒做成任何有意義的事。“

他拿起工具繼續工作,“我現在有能力讓一些事情變得有意義,這就夠了。“

周敏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林默的員工都對他忠心耿耿——這不是什么高明的管理技巧,而是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她想起采訪默科員工時聽到的一句話:“林總記得每個員工的名字,甚至他們家孩子的生日。“

傍晚,周敏幫林默收拾店鋪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推門而入,手里捧著一籃新鮮草莓。

“林師傅,自家種的,給你嘗嘗。“老人熱情地說,“多虧你修好了我的收音機,現在我每晚都能聽著睡覺了。“

林默局促地接過籃子,“張伯,您太客氣了。收音機沒問題了吧?“

“好得很!“老人拍著林默的肩膀,突然注意到一旁的周敏,“這位是...?“

“朋友。“林默簡短地回答。

老人眼睛一亮,“女朋友?好啊!林師傅早該成家了!“

周敏頓時臉紅,林默也尷尬地咳嗽兩聲。送走老人后,兩人之間的氣氛有些微妙。

“那個...“周敏試圖打破沉默,“張伯不知道你是誰?“

林默搖頭,“在他眼里,我只是個修電器的林師傅。“他頓了頓,“這樣挺好。“

周敏突然意識到,對林默而言,“林師傅“這個身份可能比“林總“更珍貴。前者代表著真實的人際連接,后者則只是一個冰冷的頭銜。

第二天,周敏決定調查“青山福利院“的事。通過民政部門的朋友,她查到這家位于郊區的福利院近五年來一直受到一位“林師傅“的資助——不僅提供資金,還定期去看望孩子們,親手為他們修理玩具、電子設備。

更令她震驚的是,類似的項目不止一個:三家兒童醫院的特殊病房、罕見病研究基金、鄉村學校圖書館...所有資助者署名都是“林師傅“,聯系方式無一例外是那個小小的維修店地址。

“為什么不用自己的真名?“周敏忍不住發信息問林默。

回復很快到來:“名字不重要。“

周敏決定親自去青山福利院看看。周末,她驅車來到這座隱藏在青山腳下的建筑群。與想象中破舊的福利院不同,這里設施現代而溫馨,孩子們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操場上有嶄新的游樂設施。

“您找誰?“一位工作人員問道。

“我...我是林師傅的朋友。“周敏試探地說。

工作人員立刻熱情起來,“林師傅今天還沒來呢!他每周日都會來陪孩子們玩,教大點的孩子修理小電器。“她壓低聲音,“孩子們可喜歡他了,雖然他們不知道他其實是個大老板。“

“你們知道?“

“當然啦!“工作人員笑道,“五年前福利院差點倒閉,是林師傅...啊,林總出資重建的。但他要求我們只叫他'林師傅',說這樣更親切。“

她帶著周敏參觀,指著墻上一幅兒童畫,“這是小美畫的,她先天性耳聾,去年林師傅出錢給她做了人工耳蝸手術。“又指向另一張照片,“這個小男孩叫浩浩,重度燒傷,林師傅聯系了國外專家...“

每一個故事都讓周敏的心揪緊一分。她終于明白林默的錢去了哪里——不是豪宅名車,不是奢侈享受,而是這些最需要幫助的角落。

回程路上,周敏的手機響了。是林默。

“你去福利院了?“他的聲音有些緊張。

“嗯。“周敏輕聲回答,“為什么不告訴我這些?“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沒必要。“

“那些孩子,那些醫療項目...這已經超出一般慈善的范疇了。“周敏忍不住問,“為什么要做到這種程度?“

又是一陣沉默。就在周敏以為他不會回答時,林默開口了:

“我九歲那年,得了急性闌尾炎。父親湊不出手術押金,醫院不肯收治。“他的聲音異常平靜,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后來是一個陌生病友幫忙墊了錢。父親到死都在念叨要還這筆債。“

周敏握緊方向盤,感到眼眶發熱。

“錢應該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林默說完,掛斷了電話。

當晚,周敏重新修改了她的第二篇報道。這一次,她沒有聚焦林默的財富或企業,而是寫了一個關于“林師傅“的故事——一個記得貧窮滋味的人,如何用他的方式讓世界變得稍微好一點。

報道發表前夕,周敏再次來到維修店。讓她意外的是,店里有一位眼含淚水的婦女正緊緊握著林默的手。

“林師傅,真的是您!“婦女激動地說,“五年前在中心醫院,您為我女兒墊付了手術費,還不留姓名...我今天在報紙上看到您的照片才認出來!“

林默顯得手足無措,“您認錯人了...“

“不會錯!“婦女從包里掏出一張泛黃的照片,“您看,這是我女兒現在,她已經完全康復了!我們一直想找到您...“

周敏悄悄退出店鋪,輕輕關上門。透過玻璃,她看到林默接過照片,臉上浮現出一絲罕見的、真實的微笑。

那一刻,周敏終于完全理解了林默所說的“賺夠了“是什么意思——不是指財富的數額,而是心靈的滿足。當你能讓一個孩子恢復聽力,讓一個家庭重獲希望,讓一位老人重新聽到兒子的“聲音“...這些才是真正的“富有“。

她刪掉了報道中所有煽情的描述,只留下一句簡單的結尾:“在這個追逐財富的時代,'林師傅'用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富有,是當你擁有的剛好夠你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东乡县| 阿克苏市| 洪江市| 阿图什市| 威远县| 荣昌县| 鹤庆县| 兴国县| 油尖旺区| 仪陇县| 嘉祥县| 麻城市| 天气| 外汇| 株洲县| 拉萨市| 洛川县| 巢湖市| 两当县| 龙胜| 赤水市| 景泰县| 大石桥市| 迭部县| 新宾| 湖口县| 永胜县| 民勤县| 浪卡子县| 营口市| 梓潼县| 西和县| 巴东县| 镇赉县| 且末县| 焦作市| 微山县| 紫阳县| 六枝特区|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