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晝的腦子里閃現過一切與拓跋譯文的點點滴滴……
9月6日他們相識,才18歲
10月1日與晝第一次帶拓跋譯文回家
11月10日因直播事件,父母們發現了他們的關系
11月15日雙方父母和學校老師鬧到不可開交時,同學當吃瓜群眾,大家以為他們會就此分手……
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彼此,他們是對方的救贖,一個身價過億的財閥少爺,一個是普通家庭的男孩……身份天差地別的兩個人,通過共同愛好在一起了。
余晝的家人在韓國新上市的公司工作,妹妹余祈在美國留學,所以他一個人在家,關于性取向問題,他的父母不是很重視,如果是老師和對方家長找上門了會對他說兩句,注意下自己的身份。
“兒砸,你一個人在國內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你也是長大了的,爸爸不說你什么,你們只是朋友。”余晝的父親余華董事長在忙碌的工作中給余晝的一個通話。由于父母在外工作,給予余晝很少的陪伴,在生活的茍活中,余晝尋到了他的救贖,也是拓跋譯文的救贖,作為雙方的救贖,更像是雙向奔赴,在未知中,一段超越友情的感情,身旁的人有的不理解,有的覺得磕上了,有的會嫉妒,可能是少數,這一次的“I DO.”他們選擇了雙方,依然堅持對方,無論多少的挫折和坎坷,也許都是上帝安排的,這是一場考驗。
拓跋譯文出生于普通家庭,家里環境從小不好,在學校呢,軍訓遭受男同學和舍友扒衣霸凌,上學的時候,嘴巴沒有干凈過,不同長度的......
而余晝出生就是別人的起點,是很多普通人一輩子的終點,注定終生衣食無憂,榮華富貴,走哪都是綠燈,暢通無阻,但是他不想靠家里人給的去生活,隱藏著自己的身份,對外說自己是漁民的兒子,母親只是個打工妹,恰好這都是拓跋譯文的真實家底。
窮人裝富人,一看真假便知道真假,反之,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安排,那個不為人知的事......可是,余晝從來沒有成功過。
(這是9月10日的聊天記錄。)
余晝在黑暗中摸爬,每次努力去爭取了,結果卻沒有成功,在偶然間認識了拓跋譯文,再聊了很久以后,他突然說......
“我愿意為你上刀山下火海。”拓跋譯文說當時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可是余晝卻當真了。
面對拓跋譯文突然的表白表示不知所措,說:“追我的人已經從這里排到敕勒川了,拿小票后面排隊吧。”
在等待教授上課的余晝,拿出來了手機和拓跋譯文聊天,聊的內容從不好意思到逐漸曖昧。
“我覺得你不像狗,像貓。“余晝想逗一下拓跋譯文,借幽默的方式回應與拓跋譯文的表白,成功了就一直聊下去做永遠的朋友(因為朋友的“壽命”很短,沒有永遠的朋友,都是人生的過客罷了。)失敗了就是個玩笑唄!
“為什么啊?”拓跋譯文傻傻的問。
“因為貓的壽命很短,而你是一輩子。”余晝說。
(對于余晝來說,拓跋譯文更像是他黑暗中的恩臨。)
隨著分針追逐著秒針的速度越來越快,余晝回憶里的拓跋譯文越來越透明,直到車禍來臨,他也沒有挽救到拓跋譯文,這個故事的結局本不該是這樣的,在未完待續中尋找著生活的光亮。
余晝終于睜開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