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你坑我啊
- 文豪:這大叔才華橫溢
- 一切以大橘為重
- 2041字
- 2025-08-15 23:59:39
“摸著中華恐龍園過河,真不錯。”張經(jīng)理說,“我也沒想過,中華恐龍園的營銷這么厲害,明明一個恐龍化石都沒有,但龍城的名號,卻連全國都知道啊。”
實話實說,霧都自然博物館的經(jīng)費真的挺充足的,宣傳的小錢錢就批了七位數(shù),這可是09年的七位數(shù)。
在N多報刊上打廣告時,把《午后的恐龍》這篇文章給帶上。趙既白給恐龍展廳寫的宣傳作品,據(jù)說是看完之后,有很大可能會引起人們看恐龍的心思。
文章呢,張經(jīng)理是沒看,因為不重要。他很清楚,對方是想借助他們霧都自然博物館的宣傳資金出名。
別的不說,光是霧都的報紙和雜志《先鋒報》《霧都日報》《山城早報》都談老廣告版面。宣傳效果是絕對強橫的。
但無論文章如何,對方給的宣傳方案是實打?qū)嵉摹?
“趙哥你放心,兄弟必須給你安排上。”張經(jīng)理也向?qū)Ψ奖WC,互利互惠!
相比之下,張經(jīng)理就更加的生意人了,他的年齡比趙既白還要大七八歲,但張口閉口就是“哥”。
“那拜托了。”趙既白這一筆不是為錢,是為宣傳。
張經(jīng)理本來還想請趙既白吃一頓飯的,但回家還有事兒的趙既白拒絕了。
這個時間點,張經(jīng)理還有一點工作要處理,兩人就互相離開了。
在路邊點燃一支煙。有一說一,霧都是個不拘小節(jié)的城市,但缺點也挺多,隨地吐痰、煙頭亂扔,甚至于晚上在大街上的夜啤酒(大排檔)有很多裸著上半身的漢子。
相比之下,趙既白素質(zhì)是挺高的,把煙蒂掐滅扔進垃圾桶。
個人素質(zhì)和生活水平其實關(guān)系挺大的,有句古話叫“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也是《管子》里的話,趙既白喜歡翻來覆去的看這本典籍。
上了一輛車,趙既白還未來得及開口說自己上哪兒,就聽到熟悉的聲音。
“嘿,趙二,沒想到今天這么巧。去什么地方?”
說巧確實是很巧,全市那么多出租車,趙既白居然打到了鄰居老梁的。而實際呢?也沒那么巧,老梁天天在這邊等生意,這一塊容易有長途。在沒有網(wǎng)約車的時代,不少出租車對太近的目的地是不樂意拉的。
“老梁?你拉客的距離還真遠。”
“回百花村?”
“沒錯,麻煩了師傅。”
“這么客氣干卅子。”
簡單的對話后,老梁啟動了車輛。因為第一次在外邊碰到趙既白,老梁的話特別多。
津門司機的話也比較多,后世評價的四大的哥話包子城市,這兩個都在名單里。但兩者還不同,津門的哥會主動問乘客的信息,比如來旅游嗎?但霧都的哥是說著自己的故事。
比如現(xiàn)在,電臺放了一個抓獲某詐騙團伙的新聞,老梁就說,“現(xiàn)在騙子越來越多了,前幾天我還收到詐騙電話……”
巴拉巴拉說了很多,直至經(jīng)過高廟村,才稍微停了幾分鐘。
咦?習慣了大嘴巴拉巴拉,突然幾分鐘沒人說話,趙既白還有點不適應(yīng)了。
“剛才那個便民飯館你看見了嗎?”老梁突然說,“就剛才的那個紅色招牌。”
趙既白點頭,然后呢?
“我基本吃飯都在那里解決,才幾塊錢,盒飯隨便吃,便宜得很。有機會趙二你可以去試試。”老梁等到對方答應(yīng)一聲,才接著說最關(guān)鍵的信息。
他說,“那里面有個長得很乖的婆娘,有點造孽喔。天天守在店里當服務(wù)員,一個月才九百塊工資。”
“要給小軍找后媽?”趙既白直指核心。
“找什么后媽,我只是覺得她才三十多歲,長得又矮個(1.48米),每天傳菜上菜,又累錢又少,連個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只有我平時給他講兩個笑話,后面的老梁沒說出口。
那沒問題了,對方下意識說對方的缺點。只有這種貶低,才能從心里感覺自己配她綽綽有余,大概是這個心思。
“找后媽我真沒這個心思,你看不是我說吧,我除了愛打點小牌,脾氣稍微差點,就沒什么缺點了。最后還是離婚……”老梁又開始絮絮叨叨說起自己有多不容易,以及前妻多殘忍。
聽了一路,車輛在百花村車站停下。因為要拿點東西,所以沒有直接開到樓下。
前面說過,入村的爛路車輛是可以開進去的,只是大多數(shù)出租車并不知道具體位置。
趙既白呢?搬著三四個箱子,是百花百貨商店最后的一批“稿費”。毫不夸張的說,現(xiàn)在家里的文具,都可以開店了。
“去羊老煙的店,多少錢?”趙既白問路邊停著的三輪車。
“都是五塊錢,平時坐到的。”三輪車師傅老謝張口就來的同時,還馬上把車門打開,好像是在迎接對方進來。
“我平時坐的是三塊。”趙既白說。
老謝說,“哪里有三塊哦,早都漲價了。”
“前兩天坐都才是三塊。”趙既白回應(yīng)。
“行嘛行嘛,三塊就三塊。”老謝可是個實誠人。
實誠在什么地方呢?不光是外地人,本地人他也想坑一把。
如果趙既白不經(jīng)常坐三輪車,哪怕是本地人,這五塊錢也掏定了。
沒坑到趙既白,但匈牙利人,《我的小報》審編巴托克認為他被坑了。
巴托克用了一個白天的時間,把中文的《殉教》翻譯成了俄文,給主編佐爾坦先生觀看。
佐爾坦看完和巴托克的觀點是相同的“這個華夏作家,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作家,聰明睿智,對世界有深刻的觀察。”
這樣的作家就不可能是新人。
“前面我們雜志做一個主題[百國優(yōu)秀童話作品展覽],為何不推薦這個作家?”佐爾坦和許主編還經(jīng)常聊天,用英文。兩人也算得上是朋友。
也不怪她疑惑,從《殉教》的質(zhì)量看,肯定是成名已久的作家。其次,《兒童文學(xué)》會推薦趙,那肯定是自己人,否則怎么可能給這種資源。
綜上所述,《我的小報》雜志主編佐爾坦先生,給《兒童文學(xué)》許主編打去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