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歷史性的會晤
- 文豪:這大叔才華橫溢
- 一切以大橘為重
- 2134字
- 2025-07-31 23:30:02
席間趙既白挺認真地開口,“小文,我最近在寫一些東西,如果有什么事,需要我幫忙,知會一聲就行。”
對方寫東西獲得了四九城的獎,冉護士也是知道的,否則也不會特意請假過來看看。
但是吧在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班的她,一般都是幫別人。留個空床,又或幫忙掛某位專家的號等等,此類事太多。
“那就先謝謝趙哥了,”即便內心不認為對方有什么地方能幫到自己,但冉護士依舊帶點感激地答話。
麻辣魚花椒比辣椒多,也不知道霧都人的被動技能,明明這么多花椒,霧都人很少會咬到花椒被麻。冉護士老家是巴渠的,隸屬川省,沒這技能,故此被麻了好幾下。
飯后天色已黑,冉護士準備離開。
“小叮,以后不能拔自己頭發,你看看你頭發多稀疏,小心長大成為小禿子。小亞你不準啃自己指甲了……”冉護士說的不少事是趙既白所不知道的。
趙既白全部記心里,照顧孩子的經驗這不就來了嗎?
很少哭的趙亞此刻低著頭,努力的想把眼淚憋回去,因為他想起了心中的一個畫面。冉阿姨的語氣雖然不一樣,但和母親走時的關心一樣,好像冬日的太陽那么的耀眼,那么的冰冷。
因為天色漸暗,趙既白送冉護士上三輪車。村里人,基本都有一兩個三蹦子的電話。
“好好好,放心趙老師,這段路我閉著眼睛開都沒問題。”三蹦子老謝說,他記性挺好的,記得前段時間四九城過來的人找趙既白老師。
“什么玩意晃了一下?”趙既白在收回目光時,瞧見黑色小巷里有什么東西晃了一下。
這巷子可沒有路燈什么的,只能依靠月光。
是什么玩意呢?是狐朋狗友李三和王河。
“三哥,我們躲什么?我們又沒什么問題。”王河說,“聽說趙二這小子好像寫東西得到一大筆錢,叫他請兄弟們下個館子是應該的吧?”
王河還補充了一句,“不要范同酒店了,要陽明山莊!”
陽明山莊開在最繁華的鋼花,算是八橋鎮這邊最拿得出手的館子。
“你懂個球,趙二這個人心眼很多。”李三問,“我問你,你借了他多少錢?”
“誰記這個?三五十的拿,”王河說,“也就三四百?五六百?反正沒有一千。都是兄弟,你沒錢了用我的,我沒錢了用你的,不會還要我還吧?”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王河有錢也說沒錢。
“上個星期,趙二和林老大聊了很久,”李三說,“林老大說了,好像趙二家里出了什么事兒,很缺錢。”
嘶,王河和李三都跟著林老大混飯吃,就做一些灰色的勾當。別說他們是什么黑澀會,算不上。
“趙二和林老大聊了,肯定就知道我們什么時候有錢。”李三說,“現在他就等著我們去找他,然后討要我們借的錢。”
“槽!這個瘟神,八百個心眼。都是兄弟伙,怎么能算計著找我們還錢!”王河羞與這樣的人為伍。
“還是三哥想得周到,否則我要是過去肯定上當了。”王河道。
“那當然,血與淚的教訓,前面我才被他騙走了兩三百。”李三說。
兩人決定去夜啤酒,點兩盤毛豆一個鹵菜,好好蛐蛐一番趙既白。
趙既白剛重生,事情挺多,所以暫時不想把時間花費在狐朋狗友身上。但他又很清楚這群叼毛是什么鬼德行,所以就去找了林老大,效果是喜人的。
狐朋狗友,有肉聚,有難散。
都躲著趙既白走,少很多麻煩。
待事情理清楚了,趙既白再把借出去的錢拿回來。那可都是朕的錢——哦不,都是兄弟姐妹給他錢。
……
《兒童文學》的歷史會記得這次見面,正是這次見面,才讓兒童文學找到了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讓其在十幾年后的實體書的末法時代依舊堅挺。
那么,先來看看靠山王趙既白,和孫副主編在茶館的約見。
首次和編輯見面,趙既白也沒經驗,再加上09年,見面地點也沒有多余的選擇。
“趙老師你好,我是《兒童文學》的副主編孫彥,”孫副主編說,“這次見面比較突然,主要是趙老師你的作品,讓我們編輯部都大開眼界。”
“太過獎了,”趙既白說,“我也是非常感謝霧都出版社張編的推薦,讓我有機會在《兒童文學》這么優秀的雜志上刊登作品。孫副主編的《2000年-2005年兒童文學鑒賞》我認為是國內少見客觀又中立的文學批判了。”
“好奇心與小學生一樣寬廣的想象力,是走向成功的基本。孫主編這樣評價童話大王,雖然刻薄,但我認為精準。文學批判就要有這種刻薄。”趙既白說。《2000年-2005年兒童文學鑒賞》一書中,這個批判爭議最大,網上輕松可以搜到。
一看就是懂行的人,沒有錯,文學批判是為了文學進步,就必須刻薄。金圣嘆截去《水滸傳》七十一回之后的章節,還刪減了不少情節和人物,但影響他成為古代最出名的文學批判家嗎?不妨礙。
“沒想到我的拙作趙老師也看過,”孫副主編繃直的身體軟和了,前面的聊天是編輯見作家,是工作態度,而現在的身體姿態就很放松了。
針對于現今的青少年文學,主要是孫副主編在說,趙既白在聽。
聊一會,說起正經事,孫副主編說,“我們《兒童文學》希望和趙老師簽重磅作品的合約,只是不知道趙老師的連載能力是否跟得上?”
年齡優勢擺在這里,三十出頭的趙既白,無論寫出什么,都沒人懷疑是否是原作者。畢竟一個作家創作的巔峰期就是三十歲到四十歲。此外,趙既白外號“老書”,學歷低,但喜歡看書,這是周圍鄰居都知道的。
只不過投來的五篇稿件,是否是優中選優?三十歲的新人,就算二十五歲開始寫文,如果是五年時間選出五篇,那這個重磅作品合約就簽不得。
說得更明白點,編輯想看趙既白還有沒有能力寫出不錯的稿件。
“我看孫副主編帶著筆記本電腦,我手里還有兩篇稿件,孫副主編可以看看。”趙既白昨天寫好的稿件派上用場了。
所以機會就是給有準備的人,沒機會的別瞎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