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樊梨花來襲

長安,垂拱四年正月,大雪覆壓朱雀門檐角的走獸,檐下懸著的冰凌足有三尺長,像極了武周朝堂上森冷的儀仗。薛剛裹緊了藏青色的錦袍,指節因用力攥著腰間的七星彎刀而泛白,他望著街面上巡邏的金吾衛——那些本該護衛李唐宗室的甲士,如今盔纓染著朱紅,那是武氏的顏色。

“爹,你又在看皇城方向了。”身后傳來清脆的童聲,六歲的薛葵抱著一柄比他還高的木刀,跌跌撞撞地跑過來,小臉上沾著雪沫。薛剛猛地回頭,眼中的戾氣瞬間消散,彎腰將兒子抱起,用袖口擦去他臉上的雪:“葵兒,跟你娘說過多少次,別總拿這重家伙給你玩。”

“是娘讓我練的!”薛葵嘟著嘴,小手拍著木刀,“娘說,我們薛家的男兒,就得從小舞刀弄槍,將來才能像爺爺和爹一樣,保家衛國。”

薛剛的心像被針扎了一下。保家衛國?他如今不過是個被武后貶斥的罪臣之子,藏身在長安城外的一處民宅里,連祖宗的爵位都被削去了。三年前,他酒后誤殺武三思之子武崇訓,雖得祖母樊梨花以鎮國夫人身份力保,免去死罪,卻被削去官職,圈禁在家。可武后掌權以來,對李唐舊臣猜忌日深,薛家雖有開國之功,也漸漸成了眼中釘。

“爹在想什么?”薛葵的小臉貼在他的頸窩,溫熱的呼吸掃過他的皮膚。

“在想你爺爺。”薛剛輕聲說,“你爺爺當年平定西涼,何等威風。可如今……”他沒再說下去,只是抱著薛葵轉身進了屋。

屋內,紀鸞英正坐在燈下縫補衣物,見他進來,起身接過薛葵:“外面雪大,怎么不多穿點?”她的聲音溫柔,卻難掩眉宇間的憂慮。紀鸞英是將門之女,父親紀德曾是秦瓊麾下的副將,她自小習武,性格剛毅,嫁給薛剛后,便一直默默支持著他。

“沒什么。”薛剛脫下錦袍,露出里面的勁裝,“方才在街口,見金吾衛查得緊,怕是又在搜捕宗室子弟了。”

紀鸞英的手頓了一下,低聲道:“武后近日在洛陽修建明堂,說是‘萬國朝賀’,實則是想彰顯權威。聽說不少反對她的大臣,都被安了‘謀逆’的罪名,連韓王李元嘉都被賜死了。”

薛剛猛地拍了下桌子,茶杯里的茶水濺了出來:“她這是要篡奪李唐江山!我薛家世代忠良,豈能坐視不管?”

“剛哥!”紀鸞英急忙拉住他,“你小聲點!別忘了,咱們現在還在監視之下。若是再惹出禍端,不僅你性命難保,咱們一家老小,還有遠在西涼的母親和弟妹們,都要受牽連。”

薛剛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紀鸞英說得對,可每當想到武后把持朝政,李氏子孫被屠戮殆盡,他就如芒在背。他想起父親薛丁山臨終前的囑托:“薛家子孫,生為李唐人,死為李唐鬼,若有奸佞篡國,必當舍身相護。”可他如今空有一身武藝,卻報國無門。

就在這時,院門外傳來輕輕的叩門聲,三長兩短,是他們約定的暗號。薛剛眼神一凜,拔出腰間的彎刀,紀鸞英則將薛葵抱進內屋,順手抄起了墻上的長劍。

薛剛走到門邊,低聲問:“誰?”

“是我,程越虎。”門外傳來一個粗啞的聲音。

薛剛松了口氣,打開門。程越虎是程咬金的孫子,如今在禁軍里當差,暗中一直與忠于李唐的舊臣有聯系。他身上落滿了雪,臉色凝重:“薛兄,出大事了。”

“進來說。”薛剛將他拉進屋,關上門。

程越虎搓了搓凍得發紫的手,喝了口紀鸞英遞來的熱茶,才急聲道:“武后要在正月十五明堂建成之日,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

薛剛猛地站起來,彎刀“哐當”一聲掉在地上:“你說什么?她真敢這么做?”

“千真萬確。”程越虎點頭,“我今日在禁軍大營聽到武三思和來俊臣密謀,說屆時會逼睿宗下詔禪位,若是有大臣反對,就以‘反賊’論處,格殺勿論。而且,他們還提到了薛家,說要趁此機會,將薛家一網打盡,永絕后患。”

紀鸞英臉色蒼白:“那怎么辦?我們得趕緊通知老夫人和其他族人。”

“來不及了。”程越虎搖頭,“武三思已經派了三千精兵,前往西涼圍困薛府,估計此刻已經出發了。薛兄,如今只有一條路可走——舉兵反周,擁立廬陵王李顯復位!”

薛剛握緊了拳頭,指節發白。反周?這兩個字像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他知道,一旦舉起反旗,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可若是不反,薛家滿門抄斬,李唐江山徹底覆滅,他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好!”薛剛咬牙道,“我反了!程兄,你能聯系到多少忠于李唐的舊部?”

“不多,但都是精銳。”程越虎道,“我祖父當年的部下,還有秦叔寶、尉遲恭的后人,大概能湊齊五千人馬。只是我們兵力不足,若是能得到外援,勝算就大了。”

“外援?”薛剛皺眉,“如今各方勢力都觀望不前,誰會幫我們?”

“西突厥和大食國。”程越虎壓低聲音,“西突厥的披霞公主,當年曾與你有過婚約,后來雖因誤會解除,卻一直感念薛家的恩情。大食國的九環公主,去年來長安朝貢時,曾私下表示過對武后專權的不滿。若是能說動她們出兵相助,大事可成。”

薛剛愣住了。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他確實都認識。當年他隨父親薛丁山西征時,曾與西突厥交戰,披霞公主作為西突厥的先鋒,與他交手數十回合,兩人不打不相識,互生情愫,西突厥可汗也曾有意將她許配給薛剛。可后來因為一場誤會,婚約不了了之。而九環公主,則是在去年的朝貢宴上認識的,她性格爽朗,精通漢學,對李唐文化十分推崇,確實曾對他抱怨過武后的殘暴。

“可我如今是罪臣,她們會相信我嗎?”薛剛猶豫道。

“事到如今,只能試一試了。”程越虎道,“我已經讓人送信給她們,說你有意反周興唐,希望她們能出兵相助。若是她們同意,會在正月十二之前派人來聯絡。”

薛剛點了點頭:“好,那我們就先暗中集結兵力,等待消息。”

接下來的幾天,薛剛和程越虎四處聯絡舊部,紀鸞英則在家中照料薛葵,同時暗中準備糧草和兵器。長安城內氣氛越來越緊張,金吾衛四處搜捕可疑人員,武三思更是親自坐鎮皇城,防備有人作亂。

正月十一這天,院門外又來了一個送信人,這次是個穿著胡服的女子,眼神銳利,腰間挎著一柄彎刀。她見到薛剛,躬身行禮:“薛將軍,我家公主命我來送信。”

薛剛接過信,只見上面用突厥文寫著:“聞將軍欲興復李唐,西突厥愿出兵三萬相助,正月十四抵達長安城外五十里的渭水渡口。披霞。”

薛剛大喜過望:“太好了!披霞公主果然愿意相助!”

紀鸞英也松了口氣:“有西突厥的兵力,我們就更有把握了。”

可就在這時,又一個送信人來了,這次是個大食商人打扮的男子,他遞給薛剛一封信,用的是漢文:“九環公主聽聞將軍舉義,愿派兩萬騎兵相助,正月十三抵達潼關。另,公主親率衛隊前來,與將軍共商大事。”

“九環公主也來了!”薛剛激動得渾身發抖,“天不亡我李唐,不亡我薛家!”

正月十三,潼關外,九環公主率領的大食騎兵果然如期而至。九環公主一身銀色鎧甲,騎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英姿颯爽。見到薛剛,她翻身下馬,爽朗地笑道:“薛將軍,別來無恙?”

“公主風采依舊。”薛剛拱手道,“多謝公主出兵相助,薛剛感激不盡。”

“我可不是為了你。”九環公主挑眉道,“我是為了李唐的江山。武后殘暴不仁,若是讓她當了皇帝,不僅中原百姓遭殃,我們大食與中原的貿易也會受到影響。再說,當年你父親薛丁山曾幫過我們大食擊退吐蕃,這份恩情,我不能不報。”

薛剛笑了笑,知道九環公主性格直率,也不與她爭辯:“不管怎樣,有公主相助,大事必成。明日西突厥的披霞公主也會抵達渭水渡口,屆時我們三路兵馬匯合,正月十五明堂大典之日,一舉攻入長安,擁立廬陵王復位。”

九環公主點頭:“好!我聽你的調度。”

次日,薛剛和九環公主率領大食騎兵前往渭水渡口,與披霞公主匯合。披霞公主穿著西突厥的傳統服飾,頭戴金冠,眼神中帶著一絲復雜的情緒。見到薛剛,她走上前,輕聲道:“薛剛,好久不見。”

“公主。”薛剛拱手,心中有些愧疚。當年的誤會,他一直覺得對不住披霞公主。

披霞公主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搖了搖頭:“過去的事,不必再提。如今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推翻武周,興復李唐。”

“多謝公主諒解。”薛剛松了口氣。

三路兵馬匯合后,共計五萬余人。薛剛被推舉為兵馬大元帥,九環公主和披霞公主分別擔任左右先鋒。紀鸞英則帶著薛葵,留在后方照料糧草和傷員。

正月十五,明堂大典如期舉行。武后身穿帝王冕服,準備接受百官朝拜。就在這時,城外傳來了震天的喊殺聲——薛剛率領五萬大軍,已經攻破了城門,正向皇城殺來。

“不好!薛剛反了!”武三思大驚失色,急忙下令禁軍抵抗。

可此時的禁軍,大多是忠于李唐的舊部,見薛剛率軍前來,紛紛倒戈。薛剛一馬當先,手中的七星彎刀上下翻飛,殺得武周兵將節節敗退。九環公主和披霞公主也不甘示弱,她們率領的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殺到了明堂之外。

“武則天!出來受死!”薛剛在明堂外大喊,聲音震得屋檐上的積雪紛紛落下。

武后站在明堂的高臺上,望著下面殺氣騰騰的薛剛,臉色鐵青。她沒想到,薛剛竟然真的敢舉兵造反,而且還聯合了西突厥和大食國的兵力。她身邊的來俊臣嚇得瑟瑟發抖:“陛下,快逃吧!薛剛殺進來了!”

“逃?”武后冷笑一聲,“朕是皇帝,豈有逃跑的道理?”她拔出腰間的寶劍,“來人,隨朕殺敵!”

可此時,百官已經紛紛投降,禁軍也所剩無幾。薛剛一腳踹開明堂的大門,沖了進來。武三思揮刀向他砍來,薛剛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將武三思的頭顱砍了下來。

“武則天,你的末日到了!”薛剛舉刀指向武后。

武后看著薛剛,眼中閃過一絲絕望,隨即又變得兇狠:“薛剛,你敢殺朕?朕若是死了,天下必亂!”

“亂的是你武周,不是我李唐!”薛剛道,“你篡奪皇位,屠戮宗室,罪該萬死!今日我殺了你,擁立廬陵王復位,還天下一個太平!”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馬蹄聲,廬陵王李顯在程越虎等人的護送下,來到了明堂。李顯見到武后,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但很快就堅定下來:“母后,你還是束手就擒吧。”

武后看著李顯,又看了看薛剛,知道大勢已去,手中的寶劍“當啷”一聲掉在地上,癱倒在地。

薛剛上前,將武后拿下,然后跪倒在李顯面前:“臣薛剛,恭迎陛下復位!”

百官見狀,紛紛跪倒:“恭迎陛下復位!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顯扶起薛剛,感慨道:“薛將軍,若非有你,朕今日也不能重登帝位。你薛家世代忠良,朕定當重賞。”

薛剛搖頭道:“陛下,臣不求賞賜,只求陛下能重整朝綱,安撫百姓,讓李唐江山長治久安。”

李顯點頭:“朕答應你。”

不久后,李顯下詔,恢復李唐國號,改元神龍,史稱唐中宗。武后被廢為則天皇后,軟禁在上陽宮。薛剛因功被封為平陽郡公,兼任兵馬大元帥,掌管天下兵權。紀鸞英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薛葵也被封為游擊將軍。

而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因為出兵相助有功,李顯分別賞賜了她們大量的金銀珠寶,并許以西突厥和大食國與中原的貿易特權。可就在封賞完畢后,披霞公主卻找到了薛剛。

“薛剛,我有話對你說。”披霞公主的眼神有些猶豫。

“公主請講。”薛剛道。

“當年的誤會,我知道不是你的錯。”披霞公主道,“這些年,我一直沒有忘記你。如今你推翻了武周,立下大功,我……我愿意嫁給你,為你生兒育女,輔佐你建功立業。”

薛剛愣住了,他沒想到披霞公主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他看了看一旁的九環公主,發現她也正看著自己,眼中帶著一絲期待。原來,九環公主也對他有情意,只是一直沒有說出口。

薛剛心中有些為難。他深愛紀鸞英,可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對他有恩,而且他也確實對她們有好感。他想了想,道:“公主的心意,我心領了。只是此事還需問過我夫人紀鸞英的意見。”

披霞公主點了點頭:“好,我等你的答復。”

薛剛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紀鸞英。紀鸞英聽后,沉默了片刻,然后道:“剛哥,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對你有情有義,而且她們都有恩于我們薛家,若是你也喜歡她們,就娶了吧。我不會介意的。”

薛剛感動不已,握住紀鸞英的手:“鸞英,你真是通情達理。”

“我們是夫妻,理應相互體諒。”紀鸞英笑道。

不久后,薛剛上奏李顯,請求迎娶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為妻。李顯欣然同意,并親自為他們主持了婚禮。婚后,紀鸞英、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相處融洽,三人齊心協力,輔佐薛剛處理軍務,照顧家庭。

神龍二年,披霞公主為薛剛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取名薛戰,希望他將來能像父親一樣,征戰沙場,保家衛國。神龍三年,披霞公主又生下了第三個兒子,取名薛和,寓意天下和平。景龍元年,九環公主生下了幼子薛登,薛登自小聰明伶俐,深得薛剛的喜愛。

薛剛有了四個兒子,心中十分欣慰。他時常教導他們習武讀書,希望他們將來能繼承薛家的忠勇之名。而紀鸞英、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則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可好景不長,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殺,韋皇后效仿武后,臨朝稱制,欲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自己垂簾聽政。薛剛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再次舉起反旗,率領大軍攻入長安,誅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擁立相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唐睿宗即位后,對薛剛更加信任,封他為太師,加授太子太保,讓他輔佐太子李隆基。薛剛也不負眾望,輔佐睿宗整頓朝綱,發展生產,使得唐朝逐漸恢復了元氣。

開元元年,唐睿宗禪位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開創了“開元盛世”。薛剛此時已經年近五十,他見天下太平,便向唐玄宗請求辭官歸隱。

唐玄宗再三挽留,見薛剛心意已決,便同意了他的請求,賜給他大量的田宅和金銀,并封他的四個兒子為官:薛葵為鎮國大將軍,薛戰為安西都護府大都護,薛和為北庭都護府大都護,薛登為御史大夫。

薛剛辭官后,帶著紀鸞英、披霞公主和九環公主,回到了家鄉山西絳州。他們在鄉下蓋了一座大宅院,平日里教導子孫習武讀書,閑暇時便與三位夫人游山玩水,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這年秋天,薛剛帶著四個兒子,來到了父親薛丁山和母親樊梨花的墓前。他跪在墓前,輕聲道:“父親太子已復位,天下已安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湄潭县| 东海县| 阳东县| 扬州市| 浪卡子县| 永和县| 崇仁县| 临沂市| 长泰县| 聂拉木县| 大港区| 黑河市| 盘锦市| 登封市| 四会市| 罗田县| 高安市| 烟台市| 漯河市| 济源市| 蕲春县| 南平市| 虹口区| 法库县| 县级市| 温泉县| 兰西县| 永修县| 汉源县| 长丰县| 杭锦旗| 长宁县| 吴忠市| 咸丰县| 潞城市| 上林县| 东光县| 泸西县| 如皋市|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