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忙中出錯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068字
- 2025-07-23 12:00:00
五月的海峰市迎來了第一場春雨。
雨滴敲打著廠區的青瓦屋頂,發出細密的響聲。
車間里的機器聲和著雨聲,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節奏。
林濤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雨中的廠區。
工人們穿著雨衣匆匆走過,腳下濺起一片水花。
遠處的煙囪在雨霧中若隱若現,白煙和灰蒙蒙的天空融為一體。
“林廠長,財務報表出來了?!?
王紅林推門而入,手里拿著一摞厚厚的賬冊。
他的頭發被雨水打濕了,貼在額頭上,臉上卻掩飾不住興奮。
林濤接過報表,仔細翻看著密密麻麻的數字。
四月份的產值比三月份增長了130%,凈利潤達到了三萬八千元。
這個數字在昏暗的辦公室里顯得格外耀眼。
“紅星,分析當前資金狀況和未來兩個月的現金流預測?!?
林濤在心里默默詢問。
“分析完成:當前賬面資金十二萬元,按現有訂單量,預計兩個月后資金余額可達二十五萬元。企業財務狀況已完全改善,建議考慮設備升級和產品研發投入?!?
林濤放下報表,走到辦公桌后坐下。
桌上擺著幾份技術圖紙,那是他昨晚在紅星的指導下,熬夜畫的新產品設計草圖。
在1979年的春天,收音機市場雖然火熱,但競爭也日趨激烈。
“老王,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林濤指了指桌上的圖紙。
“現在廠子有了錢,是繼續擴大現有產品的產量,還是開發新產品?”
王紅林俯身看著圖紙,眉頭微皺。
圖紙上畫的是一臺雙波段收音機,比現在的產品多了一個短波接收功能。
線條雖然簡單,但每個細節都標注得很清楚。
“濤哥,這個技術難度大嗎?”
王紅林用手指輕輕點著圖紙上的電路部分。
“技術上不難,主要是增加幾個電子元件和一個波段開關。”
林濤拿起桌上的鉛筆,在圖紙上畫了幾筆。
“關鍵是市場需求,雙波段收音機的售價能比現在的產品高出十塊錢?!?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財務科的小王推門而入,臉色有些緊張。
“林廠長,出事了?!?
小王的聲音有些顫抖。
“海峰百貨大樓的張組長來了,說是收音機出現了質量問題?!?
林濤心頭一緊,立即站起身來。
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質量控制確實面臨著巨大壓力。
“她人在哪里?”
林濤一邊說著,一邊往門外走。
“在會議室等著呢,臉色不太好看?!?
小王跟在后面,腳步聲在走廊里回蕩。
會議室里,張組長坐在長桌的一端,面前放著一臺拆開的收音機。
她的表情很嚴肅,手指不時敲擊著桌面。
聽到開門聲,她抬起頭來,目光中帶著明顯的不悅。
“張組長,什么情況?”
林濤在她對面坐下,努力保持著鎮定。
“林廠長,您看看這個?!?
張組長指著拆開的收音機。
“這臺機器用了不到一個星期就壞了,電路板上有兩個焊點脫落。”
林濤仔細查看著收音機內部,確實發現了兩個松動的焊點。
這是典型的工藝問題,很可能是夜班工人在疲勞狀態下操作不當造成的。
“紅星,分析夜班生產中可能出現的質量風險點?!?
林濤在心里急切詢問。
“風險分析:夜班作業中,工人疲勞度增加40%,注意力下降25%,精密操作失誤率提升60%。主要風險集中在焊接工序和最終檢測環節。建議加強夜班質量控制措施?!?
“張組長,這確實是我們的責任?!?
林濤合上收音機的外殼。
“這樣,這臺機器我們免費更換,同時對您店里的所有產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張組長的表情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依然很嚴肅。
“林廠長,我們合作的前提是質量過關。如果再出現這種問題,我們只能考慮其他供應商了。”
送走張組長后,林濤立即召集了質檢科和各車間主任開會。
會議室里煙霧繚繞,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凝重的表情。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雨滴打在窗玻璃上發出啪啪的聲響。
“從今天開始,夜班必須增加一道質量檢查工序?!?
林濤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字。
“每個產品在裝配完成后,都要經過專門的檢測員檢查。”
“林廠長,這樣一來成本會增加不少?!?
生產科的老劉有些擔心。
“成本增加總比失去客戶要好?!?
林濤放下粉筆,轉身面對眾人。
“質量是我們立足市場的根本,這一點絕對不能妥協。”
散會后,林濤獨自來到了生產車間。
夜班剛剛開始,工人們正在忙碌的裝配著收音機。
車間里燈火通明,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疲憊的氣息。
他走到焊接工位,仔細觀察著工人們的操作。
一個年輕的女工正在焊接電路板,手法雖然熟練,但明顯可以看出有些急躁。
烙鐵頭在焊點上停留的時間不夠,松香還沒有完全融化就移開了。
“小張,你這個焊點溫度不夠。”
林濤輕聲提醒道。
“林廠長,夜班的定額和白班一樣,時間有些緊。”
女工抬起頭,臉上帶著疲憊的表情。
“定額可以適當調整,但質量不能降低。”
林濤拍了拍她的肩膀。
“咱們廠的牌子就靠大家維護了。”
深夜時分,林濤回到辦公室。
桌上的技術圖紙在昏黃的燈光下靜靜躺著,旁邊是一杯已經涼透的茶水。
長期加班的弊端開始顯現出來,是時候對企業結構進行調整了。
根據林濤的思路,紅星給出了最終的組織架構方案。
廠長一人,由林濤擔任。
副廠長三人,分別分管日常事務、生產和銷售。
設立辦公室、財務科、銷售科、技術中心和三個生產車間。
一車間和二車間計劃各安排工人110人,車間主任1人。
負責進行現有收音機的生產工作。
而即將新建的三車間,作為技術和研發車間,進行新品的研發和保障工作。
第二天,林濤的決定在會議上全票通過。
之所以這樣順利,還是因為林濤給廠子帶來了新的生機。
而且直接體現在了工人的工資待遇上。
誰不想過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