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好大的威風,一個俗家子弟也敢叫囂。”
那位法號的西寶僧人,話語桀驁,快步走到辛國梁對面。
其身上似血般紅的僧衣,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手中的一缽一鈸也閃爍著銀色光芒。
這一缽一鈸,均是以純鋼鍛鑄,右手的鋼鈸上有一條鐵鏈子,方便手持。
鋼鈸邊緣異常鋒銳,寒芒涌動,顯是一件利器。
“是不是叫囂,你很快就知道了。”
辛國梁大喝一聲,便搶身攻去。
少林寺作為天下武學正宗,而辛國梁又是師從方生大師的俗家子弟。
所學自然不凡。
只見辛國梁手中長劍揮動如飛,變換不斷,讓人眼花繚亂。
上一招還是勢大力沉的橫劈豎砍,下一招就突然轉為輕柔之勢,猶如春風輕拂,招式和緩。
雖劍招舒柔,但柔中帶剛,且同樣暗藏殺機。
這般剛柔并濟的劍法,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達摩劍法。
相傳這達摩劍法,是少林始祖達摩祖師所創。
以剛猛雄渾,變化奇絕著稱,剛柔并濟之理,也蘊含佛法禪意,境界高遠。
其威力強絕,素有“達摩劍一出,五丈內不見活口”的說法。
不過想要具備那等威力,只有用少林神功易筋經催動內力來施展此劍法,方可達到。
而當世會易筋經的,估計也只有少林寺主持方證大師。
可方證大師深居少林寺修行佛法,所以在場眾人,恐怕一生也無緣得見此劍法真正模樣。
好在辛國梁使出的達摩劍同樣威力不俗,讓人大飽眼福。
只見辛國梁手中劍招厚重古樸,且其施展劍法時,氣質大變,就如同怒目金剛,威儀肅穆。
有閱歷豐富的江湖老人不由疑惑出聲。
“我年輕時曾見過方生大師座下覺月禪師用此劍法,當時只覺他若慈佛現世,悲天憫人,卻不是這般威嚴,倒是奇怪。”
“哈哈,孤陋寡聞了吧。”
同樣有見多識廣的江湖老人笑著解釋。
原來這達摩劍法變化奇絕之處,不僅在于剛柔并濟,同樣也因人而異。
因這劍法以佛法為根基,若是使用者對佛法禪意的領悟不同,劍勢威力也自是不同。
而佛門九種大禪,每種大禪又分不同小類,其間種種不勝繁復。
所以這劍法呈現,可謂是千人千面,各有不同。
“倒是與我華山希夷劍法類似。”顧辰立時想到。
希夷劍法講究大象無形,大音無希,要求修習者以大胸懷包容世間。
三師父的大胸懷是包容世間臟亂,所以他不修邊幅,酷愛拯救失足婦女。
而使用希夷劍法時,就如同被歲月磨圓了棱角的頑石,帶著獨特的松弛感,有一種“萬物皆可安放”的從容。
至于大師父和二師父,他二人不主修希夷劍,只把這劍法當防御劍招使用,暫時還看不出特質。
那么自己的希夷劍,又該以大胸懷包容什么呢?
顧辰不由陷入沉思。
就在他思索期間,場中局勢越發焦灼。
雖然辛國梁的達摩劍用的氣勢凜然,劍招變幻不定,殺機頻發。
但法號西寶的僧人卻屢屢躲過險情。
只因他手中的一缽一鈸,可謂攻防一體,進退兼備。
辛國梁一劍刺來,西寶便舉起鋼缽相抗,若是對方變招轉攻,西寶鋼缽無法回救時,就用鋼鈸抵擋。
真要實在抵抗不及,便甩出手中鋼鈸,攻敵必救。
這鋼鈸上有鐵鏈,可長可短,且鋼鈸邊緣鋒利,稍一被其擦中,就是皮開肉綻。
西寶附著內力一將擲出,威力奇絕,辛國梁若不想兩敗俱傷,就只能回劍躲避。
顧辰回神后,看的有些著急。
如果西寶只是一味防守,他倒不至于擔憂,因為只要辛國梁能一直占據上風,對方落敗只是時間問題。
可西寶不是只能防御,偶爾也出怪招。
但見西寶手托鋼缽底部,用缽口對著辛國梁劍尖,待對方一劍刺進鋼缽后,他頓時手腕一轉,卡住長劍。
然后扔出鋼鈸,主動進攻。
這鋼鈸上端鐵鏈頗長,一經甩出后,不僅出擊時能迸發殺機,待辛國梁側身躲避后,他發巧勁拉回鋼鈸,同樣能制造險情。
一時間,兩人竟是斗的旗鼓相當,不分伯仲。
這讓顧辰如何不急。
辛國梁是他這邊出戰三人中,武功最強者,若是跟對方斗成平局,第三輪由譚迪人出戰,而對方第三人實力肯定不俗,否則不會被安排壓后出場。
這么一看,豈不是輸定了。
“辛國梁,你可不要讓我失望。”
好似是聽到顧辰的心聲,辛國梁頓時劍勢一變,本來其手中劍招就剛猛之極,現在連長劍揮動間,都發揮極為凌厲的聲響。
且在其內力催發下,劍風呼嘯聲更為磅礴,猶如猛獸嘶吼,氣勢駭人,震動心神。
“獅子吼?”
顧辰自身就學有這門功法,所以感知頗為敏銳。
他沒想到這達摩劍法竟也藏有配合獅子吼功法的劍招?
當真是讓他大開眼界。
他緊緊盯著辛國梁劍招運行的路數。
只見其長劍大開大合,猛劈狂削,依舊是剛猛的招式,但又多了不少蓄力的動作,想來都是為了揮動長劍制造聲響所增加的前搖。
按理說這些前搖動作,也限制了自身出劍速度,對敵之人可快速出招致勝。
但這達摩劍法中蘊藏的獅子吼音波,會讓人內息混亂,心神不寧。
這等干擾下,對方出招速度自然也變慢下來。
不過兩相抵消下,局面依舊僵持住。
辛國梁內力雖深厚,但比對方也強不了太多,且劍法造詣不高,內含的獅子吼音波無法更強,不能更進一步傷敵。
這種僵局若不打破,對方拖持之下,還是贏不了。
辛國梁自然也知曉,他用出這招,是為接下來的殺招蓄力。
顧辰在一旁看的真切,辛國梁每次揮劍,胸口就會愈加突出。
他見過辛國梁這副模樣,知道這是對方使用獅子吼的前兆。
終于。
十招過后,辛國梁胸口鼓到極限,如同衣物下藏著一只大鼓般凸起。
然后他劍招一停。
“吼~”
一道雄渾霸道的吼叫猛地炸響,猶如平地起驚雷,恰似雷霆炸裂,直震的空氣嗡嗡作響。
這道聲響,并不是單純的聲音高昂,而是裹挾了強勁內力產生的音波,能直接震擊人的氣血經脈,內臟肺腑。
顧辰有所預料,早已暗中凝聚內力護住心神,保得無虞。
周邊圍觀的人可就慘了,沒有準備之下,耳膜仿若有鐵錘重擊猛打,瞬間失聰,眼前一黑。
頓時一片人仰馬翻。
輕則頭暈目眩,重則氣血翻涌,有的內力薄弱之人,甚至當場癱倒不起。
這般音波威力下,波及之人尚且如此,更不用場中直面辛國梁的西寶了。
西寶捂著胸口悶哼一聲,嘴角溢出一絲鮮血,愣在原地搖搖欲墜。
已是被震的心神失守。
辛國梁也不停手,直接提劍橫削過去。
但聽“叮”的一聲,辛國梁長劍停在西寶僧衣上,并沒有傷及血肉。
原來這西寶的血色僧衣,竟是一件防御寶甲。
辛國梁一擊未得手,又變削為刺,指向對方脖頸沒有守護之處。
“住手。”
黃伯流回過神后,連忙制止,擲出手中大刀,擊飛辛國梁長劍,又縱躍到場中,護在西寶身前。
“我方才可沒有傷你師弟性命。”
“呵。”
辛國梁冷笑一聲,沒有搭理黃伯流,轉身走向他師弟所在西廂房,直接離開了現場。
“第二局,安通鏢局勝。”
馬震山興奮大喊,臉色潮紅。
如今一勝一負,最后一局由譚迪人對陣玉靈道人。
在馬震山看來,這一局必定是會勝利。
畢竟譚迪人可是名門昆侖派的弟子,還是掌門親傳。
這個名頭下,贏一個江湖寂寂無名的假道士,還不是手到擒來?
不過顧辰卻沒有這么樂觀。
那玉靈道人身材高大,上肢粗壯,顯然臂力頗大,對方手中的狼牙錘分量不輕,又是一件重武器。
若是不論內功劍法,單以武器相比,劍很容易被重武器壓制。
本來劍的殺傷力就只依賴鋒利和技巧,且劍走輕靈,面對重型武器時,其靈敏度和技巧機會受到限制。
畢竟你再靈巧,別人一夫當關,以力破巧,那怎么辦?
何況重武器的優勢就是自身重量,若是正面對決,重量壓制下,會破壞劍身的平衡,導致劍法運轉凝滯,被對方尋機破敵。
顧辰不太樂觀,轉頭看向譚迪人。
對方倒是一臉自信。
大袖一甩,取下背后的長劍,寬袍鼓蕩,顯得極為瀟灑。
不負名門大派的親傳弟子之風采。
“小子,昆侖派屬于道教分支,你我同歸三清之一,乃是一家,看在這個份上,今日我便饒你一命。”
玉靈道人拎著狼牙錘走到場上,笑呵呵的說道。
“哪來野道邪修,也恬不知恥的自稱道庭三清,貽笑大方。”
譚迪人嗤笑一聲,滿臉不屑。
“希望你的劍,能和你的嘴一樣硬。”
“昆侖派的劍如何,你很快便會知道。”
兩人分庭抗禮,一時間都沒有主動出手,反而站在原地打起嘴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