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會戰優勢在我
- 君臨歐陸,從擊敗拿破侖開始
- 火鍋炒鱷魚
- 4069字
- 2025-07-27 23:20:00
對于克萊門特,普羅旺斯伯爵也是充滿了好奇的。
卡洛斯三世當年對于克萊門特的評價,可不僅僅只在西班牙國內的貴族圈子里流傳,身為波旁家族中的一員,普羅旺斯伯爵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他很想知道,年幼的克萊門特到底有什么表現才會收獲卡洛斯三世如此高的評價。
太陽王,在波旁家族中,可以是最偉大的君主了。
通過短暫的觀察,普羅旺斯伯爵并沒有看出什么。
雖說克萊門特翩翩有禮,待人接物看起來原本他這個年齡更加成熟,但作為一個王儲,這些都是基本操作,沒什么太過稀奇的。
至于這一次西班牙軍隊的戰果嘛,雖說出自克萊門特的指揮。
但這么巨大的兵力優勢,加之克萊門特身邊有這么多經驗豐富的將領,這其中有多少是克萊門特自己的主意,普羅旺斯伯爵覺得不多。
所以,他想不通,為什么卡洛斯三世這樣一個在他看來還干得不錯的國王,能給予克萊門特這么高的評價。
難道,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長孫造勢嗎?
普羅旺斯伯爵當然不會知道,克萊門特在七年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提出的建議。
其他的不說,就光說七年戰爭之中,克萊門特提出的重兵防守菲律賓和古巴的提議,讓英國軍隊蒙受巨大的損失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不起了。
畢竟和另一個世界中英國輕而易舉的拿下菲律賓,讓西班牙蒙受了巨大損失相比,這次的英國人從始至終都沒攻占馬尼拉,西班牙在遠東積累的財富和物資,也沒有化為烏有。
這也為西班牙在兩次戰爭中,拿到了比此前更多的好處奠定了基礎。
就單說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南美洲這一點,改變的東西就已經不少了。
不然的話,英國人怎么可能這么輕易的答應不再向西班牙的殖民地傾銷商品。
固然這其中有英國拿下了印度,有新的市場的緣故,但難道就沒有西班牙國力更強,戰略判斷更準的緣故嗎?
想不通之下,普羅旺斯伯爵自然就會將克萊門特的許多成就,歸根于他身邊輔佐之人。
對于克萊門特的忌憚,就少了許多。
直到,兩個人正式就相關事宜進行面談的時候,普羅旺斯伯爵才發現,克萊門特確實有幾分東西。
雙方的第一次正式交談,可以說是不歡而散。
因為普羅旺斯伯爵設想的,是西班牙軍隊協助,帶著法國保王黨軍隊,一路打到巴黎,終結革命政府。
顯然,這和克萊門特,和西班牙政府的想法不一致。
西班牙方面,不僅不愿意摻和之后的戰事,甚至表示要主動將軍隊撤回國內。
一旦西班牙軍隊離開法國,單憑如今不到兩萬人的保王黨軍隊,如何應對法國革命政府的反撲。
自從巴黎革命政府頒布《革命宣言》以來,保王黨人募集士兵都變得困難了許多,如果不是法國南部是保王黨人經營多年的地盤,興許法國人民自己都要反對他們了。
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如今在南法地區,法國革命軍依舊有著不小的力量,這種時候西班牙要是撂挑子,那所謂的扶持一個法國國王也只是一個笑話罷了。
無論是普羅旺斯伯爵,還是克萊門特本人,都很清楚,至少現階段,西班牙軍隊是不可能完全撤走的。
雙方第一次會談之所以沒有結果,只不過是談判中的慣用伎倆罷了。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都是這樣的。
等到第二次交談的時候,雙方也各自拿出了自己談判的底線。
法國保王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訴求,西班牙方面最起碼要消滅或者重創圖盧茲或馬賽地區的法國革命軍主力,給法國保王黨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動員和武裝軍隊。
關于這一點,其實在克萊門特和西班牙政府的意料之中。
這也是克萊門特打算做的。
既然都決定扶持一個法國國王出現,總不能看著他很短的時間內被革命軍解決,那根本起不到牽制巴黎革命政府,讓法國持續放血的目的。
只是,要和法國革命軍主力來一場硬碰硬的戰斗,法國保王黨,自然得拿出一些好處才行。
克萊門特要的,自然是錢了。
土地啥的,對于如今的西班牙來說,并不重要。
如今的西班牙算上殖民地,依舊是全世界領土最大的國家,并不缺土地。
再說了,從法國保王黨這里拿一些土地,難道巴黎革命政府就會承認嗎。
有著天然的比利牛斯山脈不守,非要跑到南法來,那不是給西班牙自己增加難度嗎?
對于克萊門特想要錢,法國保王黨非常理解。
可理解歸理解,他們也沒那么多錢。
想想看,就連當初路易十六想從貴族們手上籌錢都那么困難,更別說現在他們頭上還沒有一個國王呢。
既然沒錢,物資克萊門特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最終,在法國保王黨人愿意從法國海軍中,再弄一些戰艦給西班牙,作為西班牙出兵的報酬,約為十五艘戰列艦。
至于保王黨軍隊需要的武器裝備和物資,則必須用現金支付,考慮到保王黨現金不夠,則用法國南部數個地區未來兩年的賦稅作為抵押。
換句話說,未來兩年的南法地區,法國保王黨的地盤,將由西班牙人來進行收稅。
戰列艦沒什么好說的,克萊門特對于風帆戰艦這玩意沒什么想法,幾乎是第一時間就聯系其他國家,主要是對戰艦有需求的撒丁王國和兩西西里王國是否愿意接手。
他拿下法國地中海艦隊,可不是為了戰艦去,而是為了那些經驗豐富的軍官和水手。
這都馬上十九世紀了,單純的風帆戰艦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淘汰,沒多大的意義。
至于保王黨提出的西班牙人來征稅這點,即便克萊門特知道對方是想用這招起碼讓西班牙軍隊保護他們兩年,但克萊門特還是接受了。
雖然理想狀態是西班牙能直接從戰爭中抽身而出,但實際上想要直接和談,也得人家法國革命政府愿意才行。
在沒有打疼法國革命政府的時候,這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西班牙最終退出戰爭時,不僅被迫和法國結盟,還割讓了土地給法國。
因此,想要安穩的收獲利益的情況下退出戰爭,必須確保讓法國革命政府見識到西班牙的實力才行。
兩年時間,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
按照克萊門特的估計,奧地利和普魯士起碼兩年內暫時不會退出對法國的戰爭,那西班牙保下法國保王黨也不會太難。
最終,經過細節上的磋商之后,西班牙和法國保王黨簽訂了《佩皮尼昂條約》。
條約規定西班牙將承認法國政府(保王黨政府)為唯一合法政府,承認路易十四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為法國國王,否認巴黎政府的合法性。
西班牙與保王黨政府結盟,幫助法國保王黨政府奪取圖盧茲及其周邊的控制權,同時幫保王黨政府訓練武裝至少不低于五萬人的軍隊,并持續十年提供后續武器支援。
作為交換,法國保王黨政府將向西班牙提供十五艘戰列艦,并且給予西班牙三億里弗爾,這筆款項將以未來兩年南法大部分地區的稅收和關稅為擔保。
三億里弗爾,差不多是法國大革命前法國政府大半年的財政收入了,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筆巨款。
可以說,如果這筆款項到位,那西班牙此次對法作戰,不僅沒虧錢,反而還賺了一筆。
如果再加上那十五艘戰列艦和法國地中海艦隊,那簡直賺麻了,基本等于西班牙白賺了一年財政收入。
當然,這都只是條約上的內容,至于法國保王黨政府能不能兌現承諾,還是要看戰事的發展情況。
但不管怎樣,起碼在克萊門特的操作下,這場“政治仗”也變得有利可圖了起來。
在條約簽署過程中,其實是有一些小插曲的。
比如在法國國王人選上,普羅旺斯伯爵堅決拒絕成為新的法國國王,認為按照繼承順序,應該由被關在巴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繼承。
普羅旺斯伯爵為什么拒絕,克萊門特自然是心知肚明。
如果普羅旺斯伯爵對于成為法國國王沒有想法,那對方就不可能來找他談這些,對方之所以會這么說,完全是因為不想擔上罵名。
除了本身《佩皮尼昂條約》對于法國不友好之外,更多的是擔憂搶自己侄子王位的壞名聲。
貴族嘛,都是要臉面的。
而在克萊門特說什么法國王太子已經遇害,還活著是巴黎革命政府放出的假消息,什么波旁家族已經欽定了,就由你來當這個國王云云。
最終,普羅旺斯伯爵只能強忍著內心的喜悅答應了下來,表示愿意為了家族成為新的法國國王。
就這樣,條約終于是正式簽訂。
西班牙和法國保王黨政府簽訂條約的消息,自然是瞞不住聯軍的其他國家。
各國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對于西班牙的行為都震驚不已。
好家伙,你西班牙真會玩。
拉著我們幫你們波旁家族復辟,結果你西班牙在這偷偷摸摸弄好處是吧,三億里弗爾,法國那些保王黨人是怎么敢給的啊。
丫的,早知道你們法國保王黨政府這么能賣國,我們也能幫你們訓練軍隊,也能提供武器支持啊。
一時間,各國特使紛紛來和法國保王黨接觸,希望從他們手中撈到足夠的好處。
很快,經過一番并不艱難的談判之后,各國都從法國保王黨手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
可以說,法國保王黨與各國的條約中,除了沒有割地之外,其余賣國的事情可沒少做。
各國在簽訂了條約之后,戰場上也賣力了起來。
他們是和法國保王黨簽訂的條約,要法國保王黨真正是法國的主人有些條款才能作數,那起碼能把那位新國王送到巴黎去才行。
就在反法聯軍紛紛加大對法作戰投入的背景下,1794年2月7日,在歐洲二十多國代表的見證下,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正式在蒙彼利埃登基成為法國的新國王,是為路易十七。
法國新國王登基,對于歐洲各國來說,代表了對法國的戰爭進入更加激烈的階段。
對于西班牙而言,則是到了收官階段。
被這個消息刺激到的,無疑是法國巴黎的革命政府。
據說,法國革命政府的獨裁者,得知了法國有了新國王的消息后,氣得大發雷霆,連著在國民議會發表了十多個小時的演講,差不多把波旁家族和法國貴族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個遍。
而原本在巴黎附近新組建的革命軍,也由于法國保王黨政府的的出現,從計劃中前往尼德蘭地區變成了前往南法地區。
羅伯斯庇爾和雅各賓派并不傻,知道一個法國國王的政治意義有多重要,無論如何,法國革命政府都要要搶在沒有太多的法國人認可這位新國王之前,消滅南方的法國保王黨政府。
與此同時,英國方面也加大了戰爭的投入,直接派出了兩萬英軍,協助法國保王黨政府進行防守。
西班牙方面,則在法國保王黨政府籌備登基典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奪取圖盧茲做準備了。
克萊門特一聲令下,由戈多伊指揮的西部伊比利亞聯軍也不再繼續北上,沿著海岸線騷擾進攻法國,而是掉頭南下,穩扎穩打的準備配合克萊門特的西班牙主力部隊,進攻圖盧茲。
作為收官之戰,這一次克萊門特也不再留在后方,讓將領們沖鋒陷陣,而是選擇親臨一線指揮。
雖說到了目前為止,大半年的時間讓克萊門特已經撈到了不小的政治聲望,但克萊門特卻覺得不太夠。
一番操作之下,政治聲望是差不多了,但軍功感覺還是差一點,而這攻占圖盧茲如果由克萊門特指揮,那軍事上的聲望也差不多足夠了。
無論怎么說,這一次圖盧茲會戰,兵力是七萬對五萬,優勢在我,克萊門特還是很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