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畔,一座修舊如舊的四合院。暮色四合,院中那棵百年海棠的枝葉在精心調控的景觀燈光下,投下斑駁而柔和的影子。空氣里彌漫著桂花糕的甜香和檀香若有若無的氣息——這是陳垣特意為今晚設定的環境參數。
他坐在正屋堂前的太師椅上,頸后的植入體微微發熱,意識已然接入了一個無形的空間——“大同”網絡的家庭聚會頻道。眼前,并非冰冷的虛擬界面,而是經過算法渲染、光影真實到纖毫畢現的“家”。
雕花的窗欞外,“飄落”著虛擬的、永不凋零的“秋葉”;八仙桌上,“擺放”著熱氣騰騰、色澤誘人的“菜肴”,每一道都是根據每位家庭成員的健康數據和口味偏好實時“生成”的;祖父留下的那張紫檀木圓桌,此刻正“坐”滿了人——并非全息投影的簡單成像,而是通過神經接口深度同步,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親人的神態、動作、甚至細微的情緒波動,都高度擬真地“映射”到這個共享的虛擬空間里。
“垣兒,嘗嘗這‘清蒸鱸魚’,你媽特意按你小時候的口味調的參數,鮮得很!”父親(物理坐標:海南文昌航天基地)的虛擬形象爽朗地笑著,用筷子“夾”起一塊晶瑩剔透的魚肉,動作自然流暢,毫無延遲。虛擬的魚肉入口,味覺神經瞬間被激活,鮮美、滑嫩,甚至帶著一絲海風的氣息,完美得無可挑剔。
“哥,你看我新染的‘發色’!”妹妹陳心(物理坐標:上海某地下工作室)的虛擬形象頂著一頭夸張的、流動著霓虹光澤的紫發,在座位上不安分地晃著腦袋。她的笑容燦爛,眼神卻似乎比現實中更加“明亮”,帶著一種被算法優化過的活力。她“夾”起一塊虛擬的桂花糕,塞進嘴里,腮幫子鼓鼓的。
“好,好看。”陳垣微笑回應,也“嘗”了一口母親(物理坐標:云南大理療養社區)“夾”來的“汽鍋雞”。湯汁濃郁,雞肉酥爛,帶著菌菇特有的鮮香。味蕾的滿足感真實地傳遞到大腦。虛擬空間里,親人們談笑風生,分享著各自“生活”中的趣事。父親聊著深空探測的新發現,母親細數著療養院花園里新開的品種,陳心則嘰嘰喳喳說著“墨翟工坊”又搞了什么新奇的小玩意兒(當然,隱去了敏感部分)。情感共鳴指數在界面角落穩定地維持在高位,綠色的光條飽滿而寧靜。
一切都完美無瑕。高效、便捷、超越了物理距離的阻隔,將天南地北的親人“團聚”一堂,共享天倫。這正是“大同”網絡被無數人歌頌的偉力。
然而,陳垣心底卻有一絲揮之不去的、細微的異樣感。
太“完美”了。父親的笑容弧度總是那么標準,母親講述瑣事時的語調總是那么溫和舒緩,就連陳心那跳脫的活力,都似乎被套上了一個無形的框子,在“恰當”的范圍內波動。大家的情緒被網絡無形地引導、同步著,悲傷被及時撫平,興奮被適度抑制,一切都在一個預設的“和諧”區間內運行。這感覺,不像真實的團聚,更像是在觀看一部精心編排、演員情緒高度受控的家庭倫理劇。
他的目光下意識地飄向堂屋角落的一個小幾。那里,擺放著祖父留下的、一個巴掌大小的木制機關鳥——真正的物理造物。它結構精巧,榫卯嚴密,不需要任何電子驅動,只需輕輕扭動發條,就能做出振翅、點頭、甚至發出幾聲清脆木擊的簡單動作。這是祖父“匠心”的具象,也是陳垣在數字洪流中錨定“真實”的念想。
此刻,那只安靜的木質小鳥,在虛擬家宴的完美光影中,顯得格外突兀。它沉默著,帶著一種與這個高度擬真空間格格不入的、屬于舊時代的“笨拙”與“溫度”。
就在母親講述一個關于祖父的小故事,引得虛擬空間里一片溫馨的輕笑時——
“嗡……”
一聲極其微弱、幾乎被歡聲笑語完全掩蓋的震動,從那只木質小鳥內部傳來!陳垣的神經猛地一緊。這不是發條轉動的聲音,更像是一種……共鳴?一種對某種無形能量場的微弱排斥反應?
幾乎同時,陳垣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了虛擬陳心臉上的細微變化。當母親提到祖父“固執地不肯用任何現代工具修復他的老家具”時,陳心臉上那被算法渲染得無比“燦爛”的笑容,有那么一瞬間,極其短暫地——**凝滯**了。她的眼神,那被“大同”網絡同步映射過來的眼神,深處似乎掠過一絲極其銳利、極其真實的……**游離**?就像一只警惕的貓,在溫暖的爐火旁,耳朵卻捕捉到了窗外一絲不尋常的風聲。
這絲游離感一閃即逝,快得仿佛幻覺。虛擬陳心的表情瞬間恢復成那種被優化過的、略帶調皮的好奇:“爺爺真酷!要是我,肯定給他那工具箱連上‘大同’,搞個智能升級!”
家人們又是一陣善意的哄笑。情感共鳴指數穩定如初。
但陳垣的心跳卻加快了。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太師椅光滑的扶手,真實的木料觸感透過皮膚傳來。
剛才那是什么?
木鳥的異常震動?那絕不是發條松動的雜音,帶著一種他只在修復某些蘊含特殊能量場的古物時才感受過的、微妙的頻率。
陳心那瞬間的游離眼神?如此真實,如此……“不合時宜”。它像一顆小小的石子,投入了這潭被“大同”精心維持的、完美平靜的虛擬湖水,雖然立刻被算法的漣漪撫平,但陳垣確信自己看到了那剎那間的真實波紋。
這完美的家宴,這高度同步的情感,這被算法精確調控的“和諧”……真的是“團聚”嗎?還是在“鴻蒙”編織的秩序之網中,每個人都扮演著被設定好的角色,連最私密的家庭情感,都成了一場被精心導演的戲碼?祖父的木鳥在排斥什么?妹妹那瞬間的眼神又在警惕什么?
“垣兒,發什么呆呢?吃菜啊!”母親關切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虛擬的影像帶著溫柔的微笑。
陳垣回過神,連忙“夾”起一塊“紅燒肉”,放入口中。滋味依舊完美,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嗯,好吃。”他笑著回應,努力將心底那絲冰涼的疑慮壓下去。
然而,味同嚼蠟。
虛擬的月光透過雕花窗欞,“灑”滿堂屋。親人們的笑語在完美的聲場中回蕩。角落里的木質小鳥,重新歸于沉寂,像一個沉默的守護者,守護著一段尚未被數字洪流完全淹沒的、帶著毛刺的真實記憶。
陳垣知道,有些東西不一樣了。這看似堅不可摧的“大同”之網,或許并非毫無縫隙。祖父的木鳥在震動,妹妹的眼神在游離,而他心中那份對“真實”的執著,如同古井深處被投入的石子,正激起一圈圈越來越難以平復的漣漪。
家宴在完美和諧的氛圍中結束。親人們的虛擬影像逐一“熄滅”。四合院的虛擬光影褪去,只剩下現實里清冷的燈光和窗外真實的城市燈火。
陳垣獨自坐在太師椅上,良久未動。他伸出手,輕輕拿起幾案上那只冰冷的木鳥,指腹感受著它粗糙而溫潤的木紋。
“爺爺……”他低聲呢喃,目光投向窗外深邃的夜空,那里,真實的星辰被都市的光污染遮蔽,模糊不清。
明天,該去西山看看許老了。或許只有那位幾乎斬斷了與“大同”網絡聯系的老者,才能給他一些答案,或者,是更深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