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媽:逝者已逝,生者堅強。嘉恒,雖然你和爺爺比較親,可是爺爺已經去世了,我們活著的人還得好好活,你不說是不是啊?
嘉恒:是的,姑姑。
姑媽:那你最近在做什么工作?
嘉恒:沒上班。
姑媽:年紀輕輕的,為什么不上班呢?你爸媽花錢供你上學,上了大學不上班,那大學不是白上了嗎?你說是不是啊?
嘉恒保持沉默沒有說話。
姑媽:那不上班,你現在天天都干啥啊?
嘉恒依然保持沉默沒有說話。
姑媽:嘉恒,我聽你媽說你好長時間都不和家里人聯系,逢年過節也不回家,拒絕和你爸爸媽媽溝通,你這是怎么了?你想想你爸爸媽媽能不擔心你嗎?你一個人過年都不回家,你媽總是難受的哭,你考慮過她的感受嗎?
嘉恒依舊保持沉默沒有說話。
媽媽:恒兒啊,你到底是哪不舒服啊,要是有病咱們好好去醫院看看。
嘉恒依然還是沉默。
媽媽:媽知道你離婚了心里難受,但你也不能一直嘔勁啊,心里有什么不得勁,你給媽媽說說,讓你姑父和你叔叔他們給你出出主意。
嘉恒仍是保持沉默不說話。
保持沉默,他感覺好像除了保持沉默,他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了。他從回來基本上就沒有說什么話,就是一直沉默寡言。沉默是有原因的,爺爺去世了,他很悲痛,肯定沉默少言,再則就是他本身就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就是平常他也不怎么健談。本來回來參加爺爺的葬禮就是一件悲痛的事情,低落沉默也屬于正常情況,人們也就沒有注意到他有什么異常,可是聊天時他還是依舊保持沉默,家人們就越發覺得他有問題了,都認為他有可能就是有心理問題。
姑父:嘉恒,你有沒有過自殺的想法?
嘉恒:有,總想自殺。
姑媽:你怎么能這么問呢?正年富力強的時候,好好的人怎么能想著死呢,嘉恒還這么年輕呢,不敢這么說。
姑父:之所以這么問是有原因的,心理學是講究策略的,找到問題并承認問題才可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找到原因并正視問題,首先得讓他愿意說話和愿意分享,先讓嘉恒說說他是怎么想的。
嘉恒:感覺做什么都沒有意義,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事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總是有很強的挫敗感和無力感,感覺自己好無助又好無奈,絕望的看不到希望,覺得自己活著沒有什么價值,還不如死了呢,死了就不用痛苦了。
姑父:是的,還是太痛苦了。通常自殺的目的都是為了終止痛苦,沒有誰自殺的目的是為了結束生命的。不過,你愿意述說就是好事,那你說做什么事都失敗了,你好好給我們說說,都有什么事是失敗的?
嘉恒:那多了,上學時考試總失敗,總想考高分卻總是考不好,上班時工作總失敗,總想掙大錢卻總是掙不到錢,就連婚姻也是失敗的,家庭都經營不好,最后還是離婚了,一次又一次的總是受挫,總是痛苦和不堪,不堪回首啊。
姑父:還是受的傷太多了,總是受挫,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人的成就感就會很低,價值感也會很低,失落感和無助感就會很強,時間長了,產生了應激綜合癥,為了不在受挫,就不愿意再努力了,因為總是失敗,努不努力結果都一樣,都沒有價值和意義。其實,你好好想想,人生不就是這樣嘛,誰的人生不是挫折和挑戰相伴呢,年輕人在奮斗的路上都是焦頭爛額的。
他聽了這些話突然就哭了,他覺得似乎好像有人理解他了。
姑父:價值感的缺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幫助你重建價值感,同時幫助你療愈成長過程中受過的傷,你需要回顧一下你的成長經歷,對于你成長經歷中的傷痛和困惑進行討論,對于有些問題你估計是有非理性的執念才會導致你那么痛苦,你得需要有勇氣去面對曾經的傷痛和非理性,愿意去回顧和療愈。
媽媽:說說吧,心里有委屈和問題總是憋著也不好,時間長了會憋出病的,說出來也許我們也幫不了你,不過說出來說不定會好受一點,還是說說吧。
嘉恒:有什么好說的呢,沒啥可說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不可回憶,也不堪回首。
姑父:我感覺你有輕微的抑郁癥的癥狀,你之所以難受,就是你總把不開心的事積壓在心中,你認為什么都沒有用,其實說出來討論討論還是能有點好處的,說不定那些非理性的執念討論討論你就改變了,觀念改變了你也就不那么痛苦了。改變得從你自己開始,得需要你自己愿意改變,你自己不愿意改變,我們也幫不了你,唯有自救之人才可以救之,你自己好好想想你自己要不要改變。
嘉恒:想改變。
姑父:想改變就好,想改變說明你還有救,那就先討論討論人生三大課題吧。人生的三大課題是學習以及自我進步、工作以及價值體現、婚姻以及人際關系,每個課題都會有很多內容,也都是人生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就通過人生的三大課題來和你聊聊,對于每一個課題,你先做分享,我們從你的分享中找到問題,對于困擾你的主要的幾個問題我們再進行討論,以求改變你的看法和觀念,來減少你的痛苦。
姑媽:那就先聊學習和自我成長這個話題吧,嘉恒先說說?
嘉恒:從哪說起呢?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啊,那就從我上學說起吧。我從小就特別笨,上小學的五年基本上不記事,學習也一塌糊涂,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不記事自然也就沒有學會太多東西,學習成績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初中在鎮上的中學上了兩年,上初中的那會稍微大點了,有上進心了,開始知道用功學習了,尤其是有比較心和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始關心成績和分數了,可是自己就是太笨,怎么學都學不會,尤其是數學、地理、歷史三門,當時有一個玩的特別要好的同學,他的這三門課學的特別好,自己也特別想把它們學好,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學不會,就像沒有開竅似的,還記得那時候學歷史,怎么那么多朝代啊,永遠學不完,恨透了自己太笨和不開竅,后來開竅了也就是那么幾個朝代,簡單的要死。
姑媽:是的,有時候學不會是很痛苦的。
嘉恒:小學不記事,初中不開竅,對于在農村上學的那幾年,還算的上幸運,雖然不記事,沒有學會什么東西,精神上倒是也沒有太多痛苦。在村里的時光里除了學習就是玩了,在我的記憶里,我在我們村里玩玻璃彈和卡片都是有名的,特別喜歡玩玻璃彈珠,而且玩的還可以,這也是我兒時最大的樂趣了,至于動畫片什么的都和我沒有關系。兒時還有的記憶就是我特別膽小,遇到事情總是逃跑和規避,不敢和別人發生正面沖突,以至于別人偶爾欺負自己,記憶最深的就是別人總是拿癩蛤蟆嚇自己,導致我現在還經常做夢夢到被癩蛤蟆嚇醒。因為自己小的時候太笨不記事,還有些小時候的事情都是從我媽那里聽來的,媽媽總說我小時候特別能尿床和夢游,因為不開竅,腦袋還處于混沌狀態,我媽說我一直尿床和夢游到十歲,我媽說我因為尿床沒少挨打,不過我不記事沒有太深刻的印象,聽我媽說我夢游也鬧出了不少笑話,經常半夜起來不回床上睡了,有時候是在灶屋的案板上睡著呢,有時候是在放糧食的麥靴子里睡著呢,反正因為夢游也沒少遭罪。因為夢游和不記事,心里也就不放事,所以睡覺也就很好,隨便倒在哪里都能睡著,從來沒有失眠的困擾。
姑父:你在村里上了幾年學?你幾歲去城里的啊?
嘉恒:我在村里一共上了七年學,14歲去的城里。在農村上了兩年初中后本打算和要好的同學去廣東進廠打工,可是那年同學家中變故就沒去成,后來就和哥哥一起去城里找爸爸媽媽了,爸爸的意思是讓我接著上學,我沒有什么主見就聽從爸爸的安排,去接著上學了。
姑父:去城里上學有什么變化嗎?
嘉恒:有,當然有。本來去學校是跟著初三的學生上的,結果去了跟不上,也聽不懂,后來就聽從老師的建議留級去了初二,可是初二的英語也還是聽不懂,就索性從初一開始上。由于都是學過的東西,開始從頭又重新學一遍,這下能夠跟上了,在城里上學的第一年,學習成績還可以,可以找回一點點自信了。能夠學會了,就好像開竅了似的,原本就覺得特別困難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開始對這個知識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認識,人不在那么的混沌了。開竅了,人也在不知不覺中像變了似的,以前睡覺特別沉的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變得睡覺特別輕了,甚至有時候還失眠。雖然能夠學會了,且年齡比別人都大,知道學了,可是畢竟小學的基礎太差,連最基本的漢語拼音都不會,閱讀理解能力和專注能力以及閱讀速度都比較差,到初二時就又覺得學習有點吃力了,從初二到高三這幾年里,我的學習成績都不算太好,維持在班里前十名,初一的時候都是班里的前五名,就是因為從初二到高三的學習成績沒有初一好,總是想把學習成績搞好點,把排名排進前五,甚至有些時候還想考第一,學習就特別用功,就是一門心思的把精力都花在學習上,時間都花在課本上,可現實總是不能遂了人心愿,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一次考試就積壓一次的挫敗感和無助感,在城里上學的這幾年就是在單調的挫敗中度過的。
叔叔:為什么說單調呢?
嘉恒:為什么說單調呢?因為那個時候的心思就是放在了學習上了,本身學校管的就比較嚴,時間也比較緊,為了考大學就是一門心思的學習,特別的努力和刻苦,學習的都是課本上的知識,課本以外的知識和世界都知之甚少,中學六年學下來,整個人都有點呆板和麻木了,整個人都缺少了年輕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能夠影響心情變化的也就是考試成績了,可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無助感和無奈感很強,所以說那幾年過的很單調,也很沮喪。不光是單調和沮喪,那幾年里我還養成了一個特別壞的性格問題,就是自卑的問題。初中留了兩級,本身年齡就大,自己和比自己小兩歲或三歲的小朋友一個班上學,本來應該自信,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農村人來城里不習慣,也可能是自己覺得自己年齡大不該和他們在一個班學習,自己有一點自卑,加上自己的普通話不好,說話有口音,因為回答問題有口音被同學嘲笑,自己就更自卑了,不敢發言,被老師提問時總是支支吾吾不敢說,一被老師叫到名字就緊張的手心流汗,每次被老師提問后都需要很久才能平復心情,被老師提問后的緊張和焦慮很是影響學習,這種自卑的情緒在一次又一次的提問后逐漸加強,后來遇到老師提問我直接就說不會,形成了完全放棄的應激記憶,為了逃避緊張和焦慮,為了逃避痛苦,不管老師提問的問題我會不會,我都會說我不會。總的來說,在城里上中學的那幾年,我是開竅了,也學到了一些知識,特別是歷史和地理,讓我對我生活的這個世界有了初步的整體認知,尤其是初中的三年,因為高中三年就是對初中三年的翻版和升級加強,大致內容差不多,只是知識深度更深了一些,可是這幾年里我卻形成了一個自卑的性格問題,遇到挫折總是放棄,遇到痛苦總是逃避,玻璃心極強,內心脆弱而又敏感,自卑情結是我后來看阿德勒的書反省時才意識到的問題,我當時還不知道我那是玻璃心強,那時的我還在認為是我自尊心強。
姑父:再后來呢?
嘉恒:再后來就是高考了,高考是對我影響特別大的一件事,我現在還時常做夢夢到為了高考能夠考好我又回到高三復習,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由于自卑的問題,加之我本身心理素質就不好,所以常常考試緊張,尤其是重要的考試就更緊張了,高考那年也是考試緊張沒有發揮好,前三場考試考的還勉強可以,最后一場考英語時,我想著我家兄弟四個就我參加了高考有機會上大學,我要是考不好了怎么辦,我怎么對得起爸媽和哥哥弟弟,越想就越緊張,焦慮使我都無法靜下心來去答題,考英語時我總是走神,閱讀理解就是怎么都看不進去,結果可想而知,因為英語成績太差,我沒有考上我理想的深圳大學,僅僅過了本科線。沒有辦法,老師打電話讓我復習,也為了上深圳大學,我高三復習了一年,我學習很刻苦的,經常都是學習到凌晨,雖然復習了一年所學知識又得以鞏固,可由于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心理素質太差,自卑情結依然嚴重,考試依然很緊張,悲劇還又一次發生了,越是擔心什么就越有可能發生什么,考英語時還是由于過度緊張,閱讀理解看不進去,又一次沒考好,僅僅過了本科線,還是沒考上深圳大學。高考的失敗給了我很大的打擊,在內心留下了很重的傷痛,以至于到現在我還隔三差五的做噩夢,夢到我不甘心,為了高考能夠考上個好大學,我又回高三復習了。
姑父:那再后來呢?
嘉恒:再后來我就去上大學了,由于我報的深圳大學沒有考上,后來就莫名其妙的去BJ找了個學校上了個專科,上大學的三年過的也很平靜,學校的硬件不錯,尤其是圖書館,在學校的圖書館泡的時間特別長,看了很多課外書,開闊了眼界,長了野心,學習之外一門心思想做生意掙大錢,由于大學學的是文科類的,學校也不是什么特別好的學校,也沒有學到什么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對于工作的幫助來說,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根本區別不是很大,上大學的作用就是開闊了視野和增長了欲望,僅此而已。因為當時什么都不懂,也沒有人幫忙給指導一下午,讓我上個差點二本或者上個好點的三本,我自己就莫名其妙和糊里糊涂的上了個專科,要是上專科就不用復習了,不用復習就能夠選一個特別好的專科學校,為什么要復習一年還莫名其妙的胡亂選個學校去上了個專科呢,導致我精神上的錯亂和心理上的不愿接受現實與不甘心,也導致后來工作時被現實暴擊,凡是要求本科學歷的工作直接就把我刷掉了,找工作時就自動喪失了很多機會。這個大專學歷讓我很是尷尬,很多時候我寧愿我是中學畢業,在大學普及的今天,我的大學學歷簡直就是微不足論和不值一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是在我們家里相比初中畢業的兄弟們而言,我是我們家唯一的一個上過大學的,雖然只是專科,可我依然是我們家學歷最高的,也就是因為這個我就更加自卑了,他們以我上了大學為榮,我卻讓他們都很失望,我成了我們家混的最差的一個,我成了家里的累贅,我成了家里人最擔心的人,我恨自己令他們失望,我恨自己的無能,我多么的希望我是本科學歷,我多么的希望我能夠混的好,我多么的希望他們能夠真正以我為榮,可是現實正好相反,巨大的心理落差,使我討厭自己那煩人的大專學歷。看似是學歷問題,其實還是能力問題,本質上還是自己能力不行,至少是自己的掙錢能力比較差勁。學歷問題是我的一個痛點,剛畢業的那段時間里我是很忌諱談論學歷問題的,現在好點了,敢于正視了。
姑父:說到上學和學習,就會說到學習成績,在你上學的時間里,影響你學習成績的最主要的還是你自己的努力和你自身的性格問題,可是說到學習成績,也不得不提你父母對你的影響,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不僅僅影響著你的學習成績,也還影響著你的性格。
嘉恒:是這么回事的。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我爸媽的關系,你們也都知道,我爸和我媽的關系很不好,家里就從來沒有過和諧溫馨的時候。因為第三者的問題,我爸媽之間的關系一直都不好,總是吵架和慪氣,我在農村上學的那幾年,大多數時間爸爸在城里而媽媽在村里,他們只有過年時或打電話時才有交流,可是每次過年或打電話都吵架,我媽吵完架就哭,哭完就慪氣,后來來城里上學時,半個月放假回家一次,不光是過年吵架,每次放假回家他們也吵架,甚至有時候還打架,記得有一次我周末回去時他們又吵架了,我爸打我媽了,我媽氣的直接暈死了過去,鄰居幫助掐人中,好一會才過來,那次把我嚇壞了,我回到學校好長時間還心神不定的,肯定是會影響學習成績的。由于他們倆的關系不好,家庭環境也就不是很和諧,加之我本身內向且膽小懦弱,就形成了這種自帶憂郁的性格,受家長處理問題方式的影響,我也擅長用慪氣來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我成長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比較嚴重的問題。
姑父:還有什么嗎?
嘉恒:還有就是爸媽給我帶來的傷害和陰影,主要是我爸,你們也知道我爸媽是什么樣的人。首先我爸媽養育我們兄弟四個不容易,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辛苦了一輩子,這個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也承認。可是我爸媽雖然下苦了,但不代表他們沒有問題。我爸一生要強,一生干活拼命,一生勞碌,年輕時拉煙葉、立窯燒磚掙了不少錢,再后來去城里包工地干活一直干到現在,一輩子沒少吃苦出力。我爸年輕時工程干的大,現在越干越小,年輕時比較順且干活要應酬,煙、酒、麻將、外遇等樣樣精通,還有就是干了活害怕去要賬,賬目長時間都不梳理,時間一長導致了大量的壞賬,就是這些問題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傷痛。先說壞賬,由于賬目不梳理,壞賬太多,上百萬的錢都要不回來,加之對錢的使用缺乏應有的合理計劃,有錢就胡吃海喝胡亂花,沒錢就成滾刀肉到處抱怨,經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雖然錢是沒少掙,可成天都是窮的叮當響,他自己有時候吃飯都困難,自然就顧不上我了,我上學時的生活費和學費動不動就讓先欠著,上學不交學費老師能不找我麻煩嗎,上學沒有生活費吃飯能不影響學習嗎?我當時恨透了他對錢的使用沒有合理的規劃,也受盡了沒錢而挨餓的苦。再說外遇,我爸在我三歲左右時就有了外遇,媽媽氣不過,動不動就因為這事和他吵架,沒過過一個溫馨年,也是因為這個事爸爸總是撒謊,嘴里沒有一句實話,家根本就不像家,家里沒有一點溫暖,還有爸爸因為外遇也揮霍了很多錢,我當時也恨透了他有外遇這事。再說麻將,爸爸打麻將是很嚴重的,他從來不看書不學習,有時間不說打掃打掃家里的衛生,也不說有時間里陪陪家里人,稍微有時間就打麻將,而且一打就是一天或一夜,媽媽經常讓我去叫打麻將的爸爸回家吃飯,爸爸打起麻將來別說吃飯了,連正事都能夠耽誤了,所以我大多數時候都是叫不回來,爸爸還嫌我煩,媽媽卻說叫個人回來吃飯都叫不回來,真是沒用,我夾在爸媽中間成了他們的出氣筒,我當時恨透了爸爸打麻將這事。再說酒,爸爸有點嗜酒如命,見酒場必喝,逢喝酒必醉,本身喝多了酒傷身體,他喝的好幾次都胃出血住院的,也有過好幾次喝多了騎摩托車摔傷住院的,再則就是我小的時候他喝多了還鬧事,弄的家里人都很難堪,還吐的屋里的床上、沙發上等到處都是,收拾他的嘔吐物就夠我惡心和心煩得了,關鍵是有時候喝多了還莫名其妙的訓我,我當時恨透了爸爸喝酒這事。再說吸煙,這個是對我傷害最小的,他有時嘴里叼一根煙騎著摩托車載著我,風一吹煙味把坐在后邊的我熏的頭疼,這是我比較反感的。我爸還有最讓人頭疼的一點,就是既愛說謊又愛催牛,總是說大話,天下他最大,可是總是實現不了,最可恨的還有就是謊話連篇,撒謊成了家常便飯也就習慣,經常都是嘴里沒有一句實話,這點也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更無法讓我和他同心同德。我爸的這些行為一次又一次的對我造成了困惑和痛苦,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也就是因為曾經的所受過的傷害,我到現在不抽煙不喝酒,不會打麻將,甚至也不打游戲。說完了我爸再說說我媽,我媽呢,更是一輩子勞累,剛開始是在村里種地,一個人種十幾畝地,還要照顧我們兄弟四個,有多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后來來城里了跟著爸爸干活,幫忙給做飯,還要去工地干活,也沒少吃苦。我媽性子烈,但由于沒有上學什么都不懂,好多事都沒有主見,也不能掙大錢,有事就是慪氣,除了哭就是抱怨和指責,因為我爸總說謊嘴里沒一句實話,所以我沒辦法和我爸同心同德,我有什么心里話都和媽媽說,從媽媽那里反饋得來的,要不就是抱怨和指責,要不就是慪氣不說話,我也受媽媽的影響,形成了慣于抱怨和指責或者慪氣沉默的問題解決方式。我說的有關我爸媽的這些,你們也都知道,爸爸和媽媽是不是這樣的,你們或多或少心理也清楚。這些確實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估計對我哥哥和我弟弟的成長也都有影響。當然,我也知道我爸媽肯定也很愛我,他們也希望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過他們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顧那么周全,我也理解他們的難處和不易,從我記事起,在我的記憶里爸媽表現出來對我的愛且能夠溫暖我的時光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痛苦的記憶。
叔叔:關于上學時期的事情你還有什么要說的嗎?不管什么,你要想說都可以講出來,講完了我們幫你分析。
嘉恒:還有一點就是比較致命的,就是我對愛無感,也就是說我沒有感受愛的能力和愛人的能力,因為對愛無感,所以也感覺不到快樂和開心,整天都很痛苦和沮喪,過的和苦行僧似的,這點是比較糟糕的問題,也是我近來反思的時候才意識到的。小的時候由于家里孩子太多,爸爸媽媽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來顧及我們每個人的感受,光是負責我們吃飽穿暖都很費勁了,在精神上就很少顧及到我的感受,很多時候我的精神需求都得不到滿足和關注,總是自己消化自己的不良情緒,加之爸爸媽媽的感情也不好,他們之間也沒有表現什么相互友愛的身教,更沒有什么相敬如賓和相濡以沫的示范,甚至他們之間經常吵架,幾乎沒有什么溫馨的家庭氛圍,所以我很少能夠獲得有關怎樣愛人以及怎樣接受被人愛的正面反饋,我甚至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也不知道怎么去愛別人和怎么去回應別人的愛,對愛無感,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也是我長期憂郁且內向性格和沉默寡言的一個重要原因。
叔叔:其他的還有嗎?
嘉恒:沒有了,大概就是這些了吧,先就這樣吧。
叔叔:總結的很用心啊,看來你也有反思過啊。
嘉恒:沒有辦法啊,痛苦承受多了自然會有反思的。
姑父:是的,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咱們總結討論一下吧。你在村里上學的時候,我們多少都知道一些你的情況,你去城里上學的時候,我們和你都不在同一個城市,知道的不多,從你的描述中和我們對你的了解,在你學習以及自我成長的這段時間里對你有較大影響的,我覺得有自卑情結、曾經的傷痛、高考學歷等幾個問題,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以改變你對這些問題的認知和偏見,減少你對這些問題的執念和痛苦。接下來那么咱們就圍繞著自卑情結、高考學歷、曾經的傷痛等幾個影響你學習以及自我成長的問題來討論一下。
叔叔:先說自卑情結吧。
姑父:好的,先說自卑情結,自卑情結是一個人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緊張焦慮和無所適從。通常當一個人自卑又想克服自卑但腳踏實地的努力結果不理想時,他就會選用一切不切實際或不合理的方法來尋找優越感,可這種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還會加劇自卑感,他也會感受到自己的無助和軟弱,會有很強的無助感和無力感以及挫敗感,但他不愿意正視自己軟弱無能,而是想辦法麻痹自己,但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再面對讓自己感到吃力的問題時,他就會歇斯底里,通過以憤怒、發脾氣、抱怨、哭泣等形式來自欺欺人,可自卑感并沒有消除,久而久之自卑就成為他一種固定的難以改變的情緒,只要有類似事情發生,他就會自卑,感到緊張和焦慮。面對老師的提問,你所表現出的緊張和焦慮,就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自卑情結的典型表現,你想想你是不是這樣?
嘉恒:是的,你說的太對了,上學那會遇到老師提問我時,我就是有很強的緊張感和焦慮感,表現出無所適從和手足無措的感覺,剛開始是因為口音自卑不敢說,后來時間一長就形成了自卑情結,徹底不敢嘗試了,就只想放棄回答老師的提問,直接逃避問題不敢正視自己自卑情結的問題。其實我也特別的想改變,但就是改不了,我很無助,主要是當時不懂,又沒有人及時給予我適當的指導。
姑父:適當的引導也是很重要的,可惜你爸媽什么也不懂,估計也沒有和你談過心,也沒有了解過你的困惑和煩惱,也沒能夠給你適當的引導,老師也沒能發現你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指導,沒能及時幫你解決問題,導致你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致嚴重影響著你的成長和制約著你的發展。通常情況下,自卑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如憤怒、發脾氣、抱怨、哭泣、逃避、放棄、沉默、遷怒于人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你的表現就是放棄,越是逃避就越是不敢嘗試,自卑情結就越嚴重。
嘉恒:是的,我的表現是放棄和逃避,我一遇到老師提問,我就特別緊張和特別的焦慮,有種無所適從的不適感,為了緩解這種不適和痛苦,我就選擇逃避痛苦,直接放棄回答問題,連嘗試都不敢嘗試,直接給老師說我不會,以拒絕回答的形式來逃避問題,我那時候的學習還可以,班級前幾名的,有些題我肯定是會做的,可是我拒絕回答說我不會,讓其他人以為我是不愿意回答而不是不會做才不回答的,以此來用另類的方式找優越感,長此以往這種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加深,我就徹底陷入了這種另類而又扭曲的優越感的錯誤尋找方式中不能自拔了,我想改但是我又沒有正確的認識和改變方法,真是太難了,我特別的痛苦,也特別的無助,后來不管老師提問的題我會還是不會,我統統都說我不會,因為我的自卑情結已經很嚴重了,只要老師一提到我的名字,我的腎上腺素就迅速飆高,心跳加快和呼吸緊促,緊張焦慮和煩躁不安迅速占據我的大腦,甚至連手心和額頭都會出汗,我的心理素質差到我根本就無法靜下心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了,時間長了我就成了不可救藥的樣子了。
姑父:看來你當時的自卑情結還是挺嚴重的,還是需要正視的,需要正確對待。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卑情結,因為沒有人對自己絕對滿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嚴重,有的人不嚴重,自卑其實也是有積極作用的,自卑感可以驅動著人們去找優越感,只是有些人是用正確的方式去尋找優越感,有些人是用錯誤的方式去尋找優越感,你用的就是錯誤的方式。
嘉恒:就是我缺乏對自卑情結的正確認識,沒有采用正確的方式來尋找優越感,卻采取了錯誤的方式來尋找優越感,導致我的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以致嚴重影響著我的成長和制約著我的發展。
姑父:利用正確的方式來尋找優感,才能解決自卑情結的問題,這需要智慧。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視,要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有足夠高的認知水平,對自己以及周圍的事物得有比較準確和全面的認識,尤其是對自己,要能夠接納真實的自己,要實事求是的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所以要努力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其次,在行動上要積極,要勇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敢于嘗試,人的一生有很多事要做,在人的這一生也有很多事需要做,不可能所有的事都是自己擅長的,不擅長的事情就是容易出丑,要不怕出丑。在你的這一生面臨很多需要做的事時,你需要積極去嘗試和努力去做,對于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要不要怕出丑,更不要逃避,盡力去做就好,對于自己擅長的事情,要努力的把它做好,以此來提高自己的信心,尤其是自己擅長的事,自己一定要努力想辦法把它做好做精,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實力,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分析自卑情結形成的原因,根據實際的具體原因來解決。通常自卑情結的形成都有逃避痛苦的傾向,時間一長就容易習慣性的放棄。自卑的人遇到困難是很容易放棄的,逃避痛苦也是自卑的人很容易做的,從你的成長過程來看你逃避痛苦的傾向還是比較嚴重的,你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
嘉恒:是的,我上學時因為口音問題害怕出丑不回答問題,我上班時因為能力問題害怕出丑不去爭取,甚至連興趣愛好也是,如我和朋友去KTV唱歌時因為五音不全害怕出丑從沒有拿話筒嘗試過,這些其實就是為了逃避痛苦,太害怕出問題了,為了能夠不出問題就直接放棄嘗試。為了逃避痛苦,時間一長,就形成了習慣性的放棄,遇到事情和困難就習慣性的直接放棄。
姑父:說到逃避痛苦,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傾向,因為沒有人愿意承受痛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逃避傾向不明顯,有的人逃避傾向比較嚴重,可是人的成長和生命的進化就是一個承受痛苦的過程,承受痛苦才能更有利于人的進步。這里講個故事,一個女孩子交了個男朋友,交男朋友后的一年內,她的體重從110斤漲到200斤,直接從長方形吃成了圓形,因為體重的敏感問題,總是認為男朋友不愛她了,去和男朋友吵架,有時候飯做的太油了,男朋友善意的提醒她少吃點,她都會很自然的回懟男朋友嫌棄她胖,會覺得男朋友不體諒她不愛她,會覺得很委屈。她之所以會覺得很委屈,其實和她男朋友沒有太大關系,說不定她男朋友就是為她身體健康著想呢,其真實原因是她自己有嚴重的自卑,是對自己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的無助,是表現出的自己的無能,至于別人嫌不嫌棄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嫌不嫌棄自己,200斤的她不嫌棄她自己嗎?她自己容忍不了自己的肥胖,她自己都覺得委屈,那她男朋友容忍她的肥胖,她男朋友就不委屈嗎?因為她一個人的肥胖問題,導致他倆人都不開心,她還把委屈歸責成她男朋友嫌棄她。
嘉恒:這就是一個自卑的問題,卻因此引發了更多的問題和矛盾以及痛苦。
姑父:生活中很多人就是這樣,不愿意正視并承認自己的問題,更不愿意承受痛苦,總是想通過別人不要說了不要提了,來掩蓋事實存在的問題,以為這樣問題就不存在了。男朋友不提了,自己就真的不胖了,不可能的,問題依然存在,問題依然需要解決,不會因別人不提了自己就瘦了,即便在家里男朋友不提了,外界也可能有人會提,工作上和社會中總會有人說,依然是問題,更何況太胖了確實會影響身體健康。正視問題并承認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愿意解決問題,就下功夫解決,不愿意解決,那就承認問題,承擔責任,承受后果和痛苦。逃避是最簡單的錯誤獲取優越感的方式,肥胖是核心問題,肥胖問題曾經給自己帶來過傷害,自己因此很自卑,為了獲取優越感彌補自卑,自己選擇逃避肥胖,通過胡鬧找碴和胡攪蠻纏的形式來轉移問題獲得優越感,這是人性問題,但這是錯誤的獲取優越感的方式,這種方式解決不了問題,往往還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委屈和痛苦,一定要選擇正確的獲取優越感的方式,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正視自己的缺陷和承認自己的問題是需要承受痛苦的,人們有時候不愿意正視自己的問題也就是因為不愿意承受痛苦,為了逃避痛苦進而選擇轉移問題,但人生的有些痛苦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有些痛苦是我們逃都逃不掉的,正視了問題和承受了痛苦,人也就有了成長和進步。烏龜負重前行而堅定,深海中的魚負高壓生存而更美味,往圣前賢承載苦難而深刻智慧,負重前行都很痛苦,但就是痛苦才讓人更深刻和更堅定。承受痛苦和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作為一個社會人還是要有一定的承受痛苦和承擔責任的能力的,正視自己的問題,直面人生的苦難,承擔應盡的責任,承受人生的痛苦,促進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嘉恒:看來,人生有些痛苦還是必須要承受的,承擔了責任和承受了痛苦,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我要做出些改變了,要勇于嘗試,敢于承擔痛苦。
姑父:很多長者和智者都經常會說苦難是一筆財富,甚至很多名人圣者也會強調苦難的重要性,就連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足以說明苦難的重要性,可見有些痛苦是人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承受的。很多人都強調苦難是一筆財富,可苦難為什么是一筆財富卻很少有人提到,一是人們都有逃避痛苦的傾向,誰都不愿意承受痛苦和承受苦難,因而能夠承受痛苦和承受苦難本來就是難能可貴的,也意味自己能夠正視問題和承認困難并想辦法克服困難,同時也就意味著自己能夠進步,二是承受苦難,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自己也就能夠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時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勞動成果自己也會感覺彌足珍貴和倍加珍惜,三是最容易讓自己如夢初醒且看透人情世故的一定是苦難的經歷,其他人的勸誡都不容易讓人大徹大悟,自己曾經的受過的傷和吃過的虧才更容易讓自己大徹大悟。這只是其中幾個重要原因,綜合以上原因,所以說苦難是一筆財富,有些苦難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有些痛苦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我們要學會正視困難和承受痛苦。
嘉恒:是的,是這么回事,這么說我就更需要有經受苦難的勇氣和決心了,去承受痛苦,我以后會更加坦然的面對苦難。
姑父:作為長輩,我們也知道面對苦難你很難受,承受痛苦的過程你很疼,吃苦的過程你很煎熬,我們也都不希望你吃苦,我們都期盼磨難和痛苦能夠遠離你,可那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一點痛苦都沒有,只要是個活人都會有痛苦,都或多或少的都要吃苦,吃苦的過程都很疼很煎熬,就是因為很苦很煎熬,所以吃了該吃的苦才更容易成長和進步,也就是類似“良藥苦口利于病”和“忠言逆耳利于行”。不過我們的勸說和忠告都不能起太大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還是你自己內心的轉變,因為唯有自救之人才能救之,自渡之人方可渡之,還是需要你正確認識痛苦,正確對待痛苦的,不要逃避,承擔相應責任,承受相應的痛苦,解決該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促使自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