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建筑大師隈研吾專訪:時代待有新城出[1]

:隈研吾[2]先生,感謝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接受采訪。據我所知,20 世紀 80年代和 90 年代日本的許多一流建筑都出自您手,現在您又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合作來中國發展。您為什么看好中國的開發前景?

:我有這樣一個觀點: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時代一樣,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建筑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人們無節制地大興土木。這個時代的到來要同時具備多項條件:一是社會進入大規模轉型期;二是人們的觀念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三是舊有的建筑和城市面貌已經明顯地落后于時代。而且,這一轉型期還不能是消極的,而要滿足整個社會經濟充滿活力的良性條件。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就不會出現建筑熱潮。我看到,當今的中國正迎來她的青春時代暨她的建筑時代。

:那么在 21 世紀進入建筑時代的中國,您認為她的都市建筑將會呈現哪些特征,又會有哪些式樣的建筑將拔地而起呢?

:要想得到答案,我們必須考察一個人或一座城市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其青春時代的。一個在和平時期步入青春時代的人和在戰爭時期度過青春時代的人,他們的青春一定是迥然不同的。

比如巴黎,她在 19 世紀中葉迎來了城市的青春時代。其時正值拿破侖三世當朝。一種觀點認為,在那個時代里,巴黎完成了 80%的城市建筑。同樣的高度,同樣的式樣,同樣的建材使這些建筑呈現出統一的時代風格。以中心廣場和大馬路為特征的、美麗的輻射狀道路網絡讓我們感受到具有統領所有市政硬件的中央集權政體的強大力量以及新興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拿破侖三世時代的城市風格使巴黎成為 19 世紀的世界代表性城市。而憑著輝煌的青春力量,巴黎在 20世紀進入了風韻持久的壯年時代。

:看來都市建筑正是時代精神的反映。那么 20 世紀的世界代表城市,您是否要首推紐約呢?

:對。在 1929 年大蕭條之前的 10 年里紐約迎來了紅得發紫的青春時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乘機從歐洲奪得經濟主導權的美國大企業集團建造了無人可與之比肩的超高層建筑(時謂“摩天大樓”),以爭相顯示自身的存在。從各種意義來講,這是象征 20 世紀資本主義的建筑。此后,紐約的“青春版本”在世界各個城市被翻版,從而成為 20 世紀都市景觀的一個樣板。

:套用一句中國老話,這正是“時代待有新城出,各領風騷一百年”。那么,請您展望 21 世紀都市建筑的代表城市及其特點。

:在 19 世紀與 20 世紀過去之后,中國迎來了她的青春時代。這一點十分重要。中國的青春時代將呈現何等樣式,會產生具有何種形態的市政硬件,這對于 21 世紀的世界城市及其建筑風格的走向都極具參考價值。因此,我十分關注當今的中國建筑。

中國大都市的青春時代表面上似乎同時存在著獨特的、互為矛盾的雙重指向—最近我在北京和上海考察建筑與室內裝修時得到了上述印象。一種是摩天大樓指向,一種既表示對現代化的向往,也顯示了突出自我的建筑風格。中國在施行市場經濟的同時,集中上馬了大量市場經濟的典型建筑形態—摩天大樓。其勢頭之猛在全球城市中首屈一指,仿佛要把從前的空白一下子填補完畢。在經濟與政治上向中心集中,中國社會的超強凝聚特點也助長了摩天大樓的建設熱。為維護多民族大國的統一,首都作為中央的象征尤需得到強調。這是治理大國的一個重要前提。摩天大樓可以說是中央權威象征的當代版本。美國之所以誕生了無數的摩天大樓也是基于同樣的動機:來自全球的移民使美國成為多民族國家;和中國同樣幅員遼闊。

然而,中國“青春”的有趣之處在于,與摩天大樓指向相反,對胡同與村落的指向也頗有市場。如果說摩天大樓可稱作現代主義,那么胡同熱則是懷舊主義的表現,亦可稱之為反現代主義。在這個國家的城市里,一方面,摩天大樓大行其道;另一方面,許多人鉆進胡同里,坐在后海的游船上聽胡琴之婉轉,發思古之幽情。

許多年輕的白領白天在摩天寫字樓里辦公,回到家里則埋頭于布滿塵埃、光線昏暗的老式空間中,用著裂了紋的古董餐具,不緊不慢地品味著老北京的家常菜。

:您所說的雙重指向性恰恰反映了全球已經進入后工業時代的背景下,中國正在謀求現代化目標這一事實。

:你說得對。與我正在工作上進行合作的北京紅石公司,他們的工作就體現了雙重的指向性。在北京的城市中心地段,他們建造著超高層高密度住宅塔樓,而在長城腳下的叢林中,他們又利用原始的天然材料,計劃營造融于自然的“村落”。他們請我設計其中的一所住宅,我選定的主題是竹。在中國和日本的文化當中,竹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試圖用竹建造的房屋來對比出兩國文化的同質部分與異質部分。具體而言,房屋的建筑材料盡可能都用竹,墻壁、地板、家具亦盡可能用竹。這樣估計會達到鐵、玻璃、混凝土、鋁等現代建材所不具備的效果,誕生一個令人懷念的、心曠神怡的空間。

現代與反現代,向往未來與懷舊主義,這兩種指向在中國處處并存,正是當今中國的活力之源。

:那么這種并存對時代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呢?

:在世界范圍里,它體現為當今時代所包含的兩面性。冷戰結束后,IT技術將各國的資本主義最終納入全球資本主義的體系當中。然而,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凸顯了資本主義自身的種種弊端。新技術使資本獲得了亢奮的流動性,如今,投機性十足的國際金融市場具有超出實際經濟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規模。這一切使得人們的生活在 90 年代大起大落。資本主義的泡沫式繁榮正在破壞我們真正的生活,于是人們開始向資本主義投去懷疑的目光。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對于象征著資本主義的摩天大樓,人們也開始持批判與懷疑的態度。隱于野的村落和隱于市的胡同正好可以緩解精神的重負,人們開始從中尋找這種希望與可能。資本主義快到終局,其局限性也愈發清晰可辨。這是一個具有雙重性的時代。中國都市建筑在這樣一個時代里迎來“青春”,不能不打上重重的時代烙印。

:怪不得您的建筑理念是開拓自然、技術和人的新型關系。

:事實上,這種雙重性在中國文化中還具有遺傳基因。中國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雙重性的相輔相成、互為依存。歷史上,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社會,儒家的入世思想占主流地位,但出世思想以及相關技術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即老莊的思想與實踐。可以說,大一統思想和脫俗遁世思想的有機互補促成了中國文化的二元性乃至多元性。在這里,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性和當今全球資本主義的雙重性發生了共振。

:看來,建筑大師必須對歷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對時代有深刻的洞察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領導未來的建筑理念。

:你過獎了。在中國文化面前,我是學生。前面提到的竹舍方案正體現了我的中國觀。竹在中國恰恰暗示著遁世技巧,隱身于竹林之中的七賢就是明證。21 世紀,全球化技術呈飽和態勢,若想抵抗這一趨勢,我們就要尋找隱遁的技術,構思隱遁的建筑。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從中國文化中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再次感謝您接受采訪,祝您在中國工作、生活順利。

[1] 載于 2001 年 6 月 11 日《遼寧日報》,編輯更改標題為“時代待有新城出”。

[2] 隈研吾,著名日本建筑設計師,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現任東京大學教授,獲日本、意大利、芬蘭等國諸多建筑獎。他追求融入當地環境和文化的建筑,以人性化的尺度、柔和細膩的設計見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荣旗| 横山县| 通河县| 顺义区| 德阳市| 樟树市| 武鸣县| 峨边| 辽宁省| 五大连池市| 安康市| 昭苏县| 佛坪县| 余庆县| 鄢陵县| 清水河县| 舒城县| 朝阳区| 阳新县| 呼和浩特市| 沂源县| 美姑县| 蒙阴县| 香格里拉县| 青海省| 大安市| 罗定市| 银川市| 东光县| 淮安市| 开平市| 广西| 年辖:市辖区| 南丰县| 积石山| 读书| 喀什市| 西宁市| 康定县| 辰溪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