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招商
- 末日這種事當然是要上報啦
- 暗黑煉獄
- 2150字
- 2025-07-28 10:33:07
龍國境內。
張云下午在會客室見到了風塵仆仆趕來的孫德明院士。
這位材料學泰斗此刻精神抖擻,像個剛剛參加工作的戰(zhàn)士,興奮的將一個硬盤遞給張云:
“張顧問,招商會需要的技術摘要,性能參數(shù)和初步成本分析都整理好了,你可以看一下有沒有錯漏。”
張云雙手接過硬盤,微笑道:
“孫老,您太客氣了。”
“我們之前不是商量好了嗎?”
“對外場合,我是安全局委派的技術助理。”
“您這樣恭敬,別人會以為你是我的手下。”
雖然張云作為[前方]組織的實質性領袖,情況確實如此。
但為了更好的保護張云的身份,他今后出席一些公開場合時,還會擔任更多科學家的助理角色。
孫德明一拍腦門,笑道:
“對對對,瞧我這記性!”
“行,那老頭子我就托大,叫你小張了!”
一旁的陳勁看了看腕表,說:
“張顧問,孫老,時間差不多了。”
“我們先上車,路上和到了地方再細聊吧。”
幾人乘坐安全局的專車前往會場。
車速平緩,張云透過車窗看向外面,主干道路況通暢,沒什么車輛擁堵。
但細心觀察便能發(fā)現(xiàn),在這輛車前后有四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一直保持著勻速和距離。
安全部的人員時刻在暗中警戒,防止意外發(fā)生。
路程順利,張云等人很快抵達了招商局預定的大型會場。
下車后,眼前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國家級會議中心,巨大的玻璃幕墻在陽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澤。
招商辦負責人劉星釗早早帶著幾名工作人員在入口處等候。
這次項目規(guī)格極高,由安全局直接協(xié)調,孫德明院士親自出馬,保密級別更是前所未有。
劉星釗是個精干的中年人,快步迎上來,先與孫德明院士緊緊握手:
“孫院士,歡迎歡迎!一路辛苦!”
在引導孫院士和張云等人通過安檢通道進入內部后,劉星釗便介紹道:
“孫老,按照你們的要求,這次我們邀請的都是國內頂級的企業(yè)。
一共十五家大型能源和材料公司,全部符合要求,國內注資,沒有海外資本背景!
像國家能源集團下屬的金陽能源、龍企控股的華云材料。
還有民企里技術實力頂尖的宇幻科技、百源集團等企業(yè)代表都到了。
大家對您帶來的項目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興趣。”
孫院士點點頭,張云則保持著助手應有的姿態(tài)。
他安靜地跟在孫院士側后方,手里拿著文件袋,目光平靜地觀察著周圍。
【深瞳】在視網(wǎng)膜上,調出了劉星釗剛才提到的這幾家大型企業(yè)的詳細背景。
張云和孫院士這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盡快讓固態(tài)鋰硫超導電池技術盡快產業(yè)化。
技術上,這些天孫院士等人的團隊已經(jīng)基本參透。
試驗階段沒發(fā)生任何問題,成品的性能測試也十分可觀,遠超現(xiàn)有任何商業(yè)電池,成本也極具競爭力。
也就是說,現(xiàn)在它已完全具備了大規(guī)模生產的條件。
張云想要盡快讓這種電池普及,進入商業(yè)化階段,所以他們才要開這一場招商會來拉人入股。
這件事情并不需要秘密進行,只需要做好安保措施。
他要在全國范圍內立刻開展基礎能源升級,等到成果發(fā)布的那一天,再給世界一點小小的震撼。
此刻,會場另一側寬敞的貴賓休息室內。
受邀前來的十五家企業(yè)負責人正聚在一起,進行著招商會前的社交商談。
這些商界精英們推杯換盞,互相寒暄,交換著行業(yè)動態(tài)。
“聽說這次是孫德明院士牽頭,從研究所那邊帶來了新能源電池方向的新突破?”
一位穿著考究的中年人抿了口茶,向身旁同行笑著說道:
“我看這陣仗,恐怕不是小打小鬧啊。”
另一位戴著眼鏡的經(jīng)理人聲音有些感慨:
“資料上寫的是全固態(tài)鋰硫超導電池。
沒想到孫老居然暗地里研究了五年多,終于拿出點東西來了。
但也不知道具體研發(fā)到哪個階段了?”
新能源研究所那邊口風緊得很,就只跟他們說是重大進展,需要產業(yè)力量協(xié)同攻關。
“這協(xié)同倆字,聽著就有點費錢啊。”那位經(jīng)理人搖了搖頭。
“徐少,你們百源路子廣,說說唄?”
“是真搞出能打的玩意兒了,還是研究所那邊經(jīng)費又卡脖子了,拉咱們來共度難關?”
一位端著紅酒,坐在沙發(fā)上的年輕男人笑著回道:
“這我也很想知道,不過要我看,能同時請來這么多家企業(yè)。
連國家隊的金陽、華云和我們這些所謂的商業(yè)巨鱷都到了。
孫老的面子是一方面,恐怕東西確實有點意思。
但要說能立刻量產吧……我持保留態(tài)度。”
宇幻科技的一位老工程師倒是顯得較為樂觀:
“不管怎樣,能讓國家招商局如此重視,總歸值得期待。
希望這次真能搞出點名堂,至少追得上泡菜國那邊最頂尖的SDI46系電池吧?
聽說他們的全固態(tài)路線最近也取得了些進展。”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
“我們龍國電池產業(yè)向來以性價比立足中端市場,高端領域突破談何容易?”
“我看,這次能像以往那樣,在成本控制上做出優(yōu)勢,性能上接近國際主流水平,就算成功了。”
“我并不想看到他們又拿著一個理論就來要投資,雖說有國家出面虧不了,但這項目也得看前景啊。”
“讓咱們慢慢等上五、六年才開啟生產線,那樣市場早被人瓜分干凈了。”
其他代表也在議論:
“聽說他們解決了硫膨脹問題?”
“超導?那低溫性能怎么樣?成本怎么控制?”
“專利布局呢?別又是核心專利在別人手里……”
“孫院士牽頭,應該不會是空穴來風。”
“但技術從實驗室到車間,隔著十萬八千里。”
他們也不是非得懷疑自己國家的科研水準。
只是他們這些年見過太多夭折的項目,以及沒能實現(xiàn)的大餅,因此不得不謹慎。
雖說這次是國家牽頭,應該吃不了什么虧。
但作為商人,他們更看重利益本身,更看重資產升值。
讓他們當冤大頭,投入白花花的銀子去搏一個未來可能的突破,這事情誰都得仔細斟酌。
半個小時后,一位招待過來通報:
“各位先生,讓你們久等了,孫院士那邊已經(jīng)準備好了,請各位移步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