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年味漸濃
- 四合院1955年開始
- 喜歡聽雨滴聲
- 2038字
- 2025-07-21 10:02:00
春風拂面過,歲月不知歸。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一晃眼,大半年的光陰就沒了。
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了,年味開始起來了,大街小巷沖刺著小孩子放鞭炮,歡快的聲音。
“小陳,下班了,來,拿瓶你嬸子腌的臘八蒜。”門衛劉叔看著陳軍從廠里出來。
陳軍走過去,給劉叔,門衛里的幾個哥哥都散了煙。
“劉叔,看你客氣的,弄得我多不好意思。”嘴上說著,手是一點都不客氣的接過來。
劉叔見狀哈哈一笑,“嘿,你小子,這就是你的不好意思?你要點臉吧,我發現,這一年,你不光長個頭,臉皮也厚了。”
陳軍也樂呵呵的陪著劉叔聊了幾句,把臘八蒜放挎包里,就往回走去。
年中的時候,陳軍給劉叔的弟弟結婚,打了一套家具,沒有收錢,兩人的關系就更近了。
陳軍帶著笑容走在路上,回想起這大半年的收獲,心中很是安定。
空間里陸陸續續鹵了不少肉食放在里面,這半年陳軍長高了不下十公分,充足的蛋白質攝入,正值16歲長身體的時候,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
白面,粗糧,都囤了不少,每個月吃不完的,加上少量的購買,可不敢大手大腳,鴿子市做票據的都不是啥蠢人。
今天是年前最后一次開資,陳軍去了菜市場買了肉和菜,這個倒不用小心翼翼,陳軍已經摸清楚了,每個月開資的時候,院里基本家家飄香。
提著菜,哼著前世的小曲,陳軍走在路上,看到大街小巷,人們帶著笑容,這個時代真好,沒有后世那么大的壓力,可能在吃上面差了點。
從開始的陌生,小心翼翼,到現在的適應,陳軍感覺自己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完全融入了,上世的記憶,只有一個人晚上躺床上,偶爾才會想起來。
看著胡同里瘋跑的孩子,過年,孩子們是最開心的,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也是他們一年之中最闊錯的,有零花錢。
“三大爺,您老又伺候您這花盆呢?”看著三大爺在大門口,細致的倒騰自己的花盆。
“陳家小子,今天買這么多菜,才臘月二十呢。“三大爺閻埠貴望著陳軍手上提著菜。
“三大爺,這不是快過年了,你也知道,我們不像你,有寒暑假,不得買一點是一點,慢慢屯著被,反正這天也不會壞,過年可以吃一頓好的。”陳軍樂呵呵的解釋了一句。
“也是,那你快回家吧,這冬天,天夠冷的。”三大爺也不多說什么。
陳軍點頭走過中院,沒見到人,就往家里去了。
屋里的陳玲,經過大半年陳軍的喂食,身高也拔高了不少,面色紅潤,聽到開門的聲音,轉過頭去。
“哥,回來了。”一邊說著,一邊拿著毛巾走過去,幫陳軍拍著身上的浮灰。
今年的陳軍終于穿上了暖和的棉襖了,又從院里李叔,王叔,何大清三人家里借了不少棉花票,給自己的做了一件,這樣不用只穿一件了,等到開春的時候,就變得又臭又硬了。
當然,這是做給院子里人看的,畢竟棉襖是要穿在身上的,不是吃食,可以偷偷在家吃,從9月開始,已經慢慢還了,估計到4月就還清了。
陳軍做著晚飯,想著自己各種小心翼翼的做法,就感到有點好笑,現在也不是上一世大數據時代,想查一個人很容易,但陳軍也不敢小看這個時代的人。
大白面做的饃,一個蛋花湯,炒大白菜,陳軍又從跨包里拿出鹵好的下水。
陳玲已經見怪不怪了,這半年,隔三岔五的就能吃一頓,陳軍的解釋是認識一個肉聯廠的朋友,從他那里買的。
兩人正吃著飯呢,門被敲響。
“咚咚咚。”
陳軍走過去開門,“軍子哥,我爸說一會中院開會。”
來人是劉光齊,二大爺的大兒子,后期跟媳婦去南方的那個。
劉光齊現在比陳玲還小,今年才12歲,家里的光天7歲,光福還是穿開檔褲的小屁孩。
陳軍點頭,表示知道了。
吃過飯,陳軍把手互相揣到袖子里,往中院走去。
“大茂哥,今天怎么是你去開會,許叔呢?”陳軍望著在前面的許大茂。
許大茂聞言,回頭望來,“嗨,我爸下鄉放電影,這不還沒有回來,我去看看。”
聞言,陳軍點頭,“也是,越到過年,許叔越忙。”
許大茂摸出口袋,給陳軍散了一根煙,陳軍接過一看,“豁,大茂哥,抽的挺好的,大前門都整起來了。”
許大茂哈哈一笑,被灌了一口冷風,“嗨,都是從我爸那里拿的。”
兩人聊著話,就到了中院,“傻柱,來,哥們給你抽好煙。”
看到何雨柱在門口站著,許大茂那顆心就按耐不住,出言說道。
“你小子,又要找打是吧,大過年的,皮青臉腫可不好。”何雨柱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兩人從小打到大,現在孩子打個架,誰也不當回事,哪里像上一世,那么精貴。
自從4月份何大清回來以后,何雨柱也變化了不少,起碼和許大茂鬧騰幾句,和賈東旭打了一次架以外,基本見人都是笑著打個招呼。
何大清在一個飯店找了一個廚子的活,每天回來挺晚的,陳軍也碰不到幾回。
現在院里還是易中海做一大爺,陳軍有段時間,也很好奇,到底何大清和易中海達成了什么交易,旁敲側聽的問過何雨柱,何雨柱也不知道,估計后院那龍老太太出力不少。
畢竟易中海是她以后的摔盆人,事情沒有擺在明面上解決,暗地里,肯定交易了什么,不光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老百姓之間也都是人情世故。
易中海站在中間,看著人來的差不多了,“大家靜一靜,下面傳達下,街道辦最新的精神。”
安靜的聽著三大爺念了好一會,這個時間點,最重要的就是防敵特,現在北京城里不說有一萬,也有八千。
隨后又通知了,拉煤和冬菜的購買時間,地點,大家也就漸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