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遷民墾邊
- 我,扶蘇,只想安靜修仙
- 春又至夏
- 2101字
- 2025-07-24 08:10:00
在聽完扶蘇這番可以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言論后,淳于越的眼神變了。
他面露震驚,仿佛看到了一樣極其恐怖的事物似的,整個人踉蹌著往后退了一步。
眼前的扶蘇是如此陌生。
而在震驚之余,淳于越更多的是痛心。
他親眼見證了扶蘇這塊未經打磨的璞玉,從發現再到碎裂的全過程。
從他學習楊朱學說的那一刻起,曾經那個感念民生多艱、時常上書勸諫皇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長公子就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披著長公子皮囊,力求保全自我,反對為外物所累的人。
但這真的能怪他嗎?
長公子屢次上書勸諫,換來了什么?換來的只有父子間關系的日漸疏遠,以及群臣的不理解。
不久前被罰跪在咸陽宮外整整一天一夜,更是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盡管能夠理解,但淳于越的心里還是抱著最后一絲期望。
只見其在深吸一口氣,平復好心情后,看向扶蘇所在的方向,冷聲詢問道:“長公子固然可以保全己身,但這天下的百姓呢?”
淳于越說完,不等扶蘇做出回應,又繼續補充道:
“本以為四海一統后,能夠休兵止戰,鑄劍為犁,結果呢,無歲不興兵!征百越的時候,受瘴氣疫病影響,朝廷的大軍死傷三十余萬、負責轉運糧食、輜重的民夫,更是不計其數。”
“修馳道、建阿房宮、開鑿靈渠,哪一樣不需耗費民力,百姓已然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長公子,你難道真的忍心看著天下的百姓受苦嗎?”
淳于越在說到這里的時候,一臉的痛心疾首,不自覺地提高了語調。
扶蘇將淳于越臉上的表情盡收眼底,語氣中滿是平靜:“這個問題,弟子剛剛已經給過回答了。”
淳于越聞言,腦海中不禁回想起扶蘇先前曾說過的話:“我這一毛由我做主,拔不拔是我的事,要我愿意,別說拔一毛,為天下拋頭顱灑熱血都可以!”
“原來如此,這就是你的回答嗎?”
淳于越慘笑一聲,整個人仿佛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氣,一臉頹然地跌坐在地。
扶蘇見狀,下意識想要上前攙扶,卻被淳于越嚴詞拒絕:“不用扶,我自己能起來!”
話音落下,只見淳于越用一只手撐在桌沿上,勉強支撐起身體。
此時,房間內安靜異常,誰也沒有說話。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淳于越的心情逐漸平復。
冷靜下來后,淳于越開始思考事情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由于長期得不到重視,導致長公子逐漸心灰意冷、進而萌生出明哲保身的想法,也不是不能理解。
自己作為長公子的老師,一直以來,都是嘔心瀝血、盡心盡責地培養他。
既然自己和長公子都沒錯,有錯的那個人已經呼之欲出了,那就是皇帝!
正是他長期的忽視以及打壓,徹底澆滅了長公子的熱情。
使得原本心懷百姓、直言敢諫的長公子,變成了如今這副只想著保全己身的樣子。
在明悟這一點后,淳于越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他原本打算在離開前以扶蘇的名義上書反對焚書,現在看來,倒是沒這個必要了。
眼下最要緊的是,讓皇帝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哪怕會為此付出性命,淳于越也在所不惜。
下定決心后,淳于越并沒有在長公子府停留太久,而是匆忙趕回家中。
他要親自寫一封奏疏,遞呈給皇帝。
……
傍晚,章臺宮,丞相府。
李斯剛走出丞相府,便被一名謁者攔住了道路,語氣中滿是恭敬:“丞相,陛下召您入宮!”
得知這一消息的瞬間,李斯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意外之色。
沒想到事情竟如此湊巧,他原本就打算進宮面見皇帝。
“現在看來,倒是不用多跑一趟了?!?
李斯如此想著,跟隨謁者的步伐,邁步踏上了章臺宮的階梯。
除了咸陽宮以外,嬴政也時常在章臺宮處理政事。
這里聚集了丞相府、御史府以及其余七卿的官署,十分方便。
章臺宮的主殿為“四海歸一殿”,位于龍首原的制高點。
相傳曾有一條黑龍從秦嶺來到渭河飲水,其經過的地方形成一條土山,形狀如龍,龍首原就是由這條龍所變,故以此得名。
章臺宮外有九十九級臺階,對于如今的李斯來說,稍顯吃力。
不過好在有謁者在一旁攙扶,李斯最終有驚無險地登上了九十九級臺階。
“煩請丞相稍等片刻,在下進去通報一聲!”
“嗯,勞煩了?!?
李斯聞言,強打精神,向謁者作了一揖。
趁著謁者進去通報的間隙,李斯用衣袖拭去額頭上的一層薄汗。
在這之后,只見李斯將目光從眼前莊重瑰麗、恢弘大氣的宮殿收回,暗襯道:“陛下在這個時候召見我,應該是為了商量遷民墾邊一事!”
正當李斯思緒翻飛之際,只見先前進去通報的謁者從章臺宮內走出,來到李斯的面前,深深作了一揖,語氣中滿是恭敬:
“丞相,您可以進去了!”
“嗯。”
李斯聞言,在略微頷首后,便在謁者的引領下,邁步進入了章臺宮。
進入章臺宮后,李斯首先嗅到了一股熏香的味道。
順著香味的來源望去,只見角落處有一排跪著的青銅人偶,人偶的雙手托舉著一個盤子,里面則是用來提神的焚香。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來章臺宮了,但李斯仍然表現得十分拘謹,待內侍小心翼翼地掀開帷幕珠簾以后,李斯這才進入其中。
剛進入其中,李斯便看見了嬴政的身影。
此時的嬴政,正跪坐于案牘后,有條不紊地處理著被送來的奏疏。
在察覺到李斯到來以后,嬴政連頭都沒抬,只是出言吩咐道:
“等朕處理完這封奏疏!”
“唯。”
李斯對此自然是自無不可,當即垂下眼眸,漫不經心地看向地面,靜靜等候著。
待嬴政將手上的這封奏疏處理完畢以后,放下手中的毛筆,抬起頭來,目光落在李斯身上:
“朕今天找你過來,主要是商量遷民墾邊的事!”
見皇帝找自己的目的,和自己先前預料的大差不差,李斯暗自松了一口氣,連忙應聲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