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潼關失守真相

馬嵬驛驚變后的春日,本該是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時節,然而大唐的土地上卻被陰霾所籠罩,局勢愈發危急。李逸在輾轉各地為平叛事宜奔波之時,聽聞了潼關局勢的嚴峻。潼關,作為長安的重要屏障,其得失關乎著整個戰局的走向。

李逸心急如焚,深知潼關一旦失守,長安將門戶大開,叛軍便可長驅直入,后果不堪設想。于是,他快馬加鞭,趕往潼關。一路上,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讓他心中對安祿山的行徑愈發痛恨,也更加堅定了他阻止叛亂的決心。

終于,李逸抵達了潼關。潼關城墻高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本是絕佳的防御之地。然而,當李逸進入哥舒翰的營帳時,卻看到了一副令人擔憂的景象。哥舒翰臥病在床,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往日的威風已不復存在。

“哥舒將軍,如今局勢危急,潼關乃長安之咽喉,萬萬不可有失啊。”李逸急切地說道,眼中滿是憂慮。

哥舒翰微微睜開雙眼,無奈地嘆了口氣:“李將軍,我又何嘗不知。只是我如今患病在身,精力大不如前,這潼關的防務,實在是力不從心啊。”

李逸看著哥舒翰,誠懇地勸說道:“將軍,即便您身體不適,但潼關天險在手,只要我們堅守不出,利用此地利消耗叛軍力量,待其疲憊,再尋機出擊,定能重創叛軍。”

哥舒翰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李將軍所言極是,堅守潼關確實是當下良策。只是……”哥舒翰欲言又止,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之色。

李逸心中一動,追問道:“將軍,只是何事?還請明言。”

哥舒翰長嘆一聲,說道:“實不相瞞,我與安祿山曾有舊交。如今這般局面,楊國忠那老賊便對我心生猜忌,多次催促我出兵迎戰,我實在是左右為難啊。”

李逸聽后,心中大怒:“楊國忠這是不顧大局,只為一己私利!他如此作為,實乃誤國之舉!”

原來,楊國忠此前在朝中權傾朝野,擔心哥舒翰手握重兵,一旦立下戰功,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不顧潼關的實際情況,多次催促哥舒翰出兵,妄圖讓哥舒翰與安祿山兩敗俱傷,從而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李逸深知,此時必須堅定哥舒翰堅守的決心。他拿出算籌推演系統,快速分析著戰場局勢。算籌飛速轉動,發出神秘的光芒。不一會兒,殘卷上緩緩顯現出“堅守待變”四字。

李逸指著殘卷,對哥舒翰說道:“將軍,您看,這算籌推演系統亦提示我們堅守待變。此時出兵,正中楊國忠與安祿山的下懷。我們必須堅守潼關,等待時機。”

哥舒翰看著殘卷上的字,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道:“李將軍,我聽你的,堅守潼關。”

然而,楊國忠并未就此罷休。他不斷派人前來催促哥舒翰出兵,言辭愈發激烈,甚至暗示哥舒翰若不出兵,便是心懷不軌。哥舒翰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李逸的苦苦相勸和自己對局勢的判斷,另一方面是楊國忠施加的巨大壓力。

就在哥舒翰猶豫不決之時,安祿山的叛軍開始在潼關外挑釁。他們每日在城下叫罵,試圖激怒唐軍出戰。哥舒翰的部下們也被叛軍的囂張氣焰所激怒,紛紛請求出戰。

“將軍,叛軍如此囂張,我們怎能坐視不理!請將軍下令,讓我們出城迎敵,殺他們個片甲不留!”一位將領義憤填膺地說道。

哥舒翰看著部下們,心中十分糾結。他深知此時出兵風險極大,但部下們士氣高昂,再加上楊國忠的催促,他的決心開始動搖。

“將軍,不可沖動啊!這必是安祿山的詭計,想引我們出城。一旦出城,我們便失去了潼關天險,后果不堪設想!”李逸再次苦苦相勸。

但哥舒翰最終還是沒能頂住壓力,長嘆一聲,下令出兵迎戰。李逸看著哥舒翰,眼中滿是無奈和痛心。

唐軍打開城門,如潮水般涌出。安祿山早有準備,叛軍設下重重埋伏。唐軍剛與叛軍交戰,便陷入了困境。叛軍前后夾擊,唐軍頓時大亂。哥舒翰雖奮力指揮,但已無力回天。

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唐軍士兵們紛紛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哥舒翰見勢不妙,試圖撤回潼關,但此時潼關城門已被叛軍趁亂攻占。

“潼關失守了!”士兵們的驚呼聲傳來,哥舒翰絕望地閉上了雙眼。李逸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悲憤。他深知,潼關失守,長安危矣。

李逸帶著殘兵敗將,殺出一條血路,逃離了戰場。他心中明白,必須盡快想辦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潼關失守,意味著長安失去了最重要的屏障,安祿山的叛軍隨時可能進攻長安。

李逸一邊趕路,一邊思考著應對之策。他知道,此時必須盡快聯絡各方勢力,重新組織防御,同時也要揭露楊國忠的陰謀,讓天下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在回營的途中,李逸遇到了一些從長安逃出來的百姓。他們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眼中充滿了恐懼。李逸心中一陣刺痛,他深知這場戰亂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李將軍,救救我們吧!安祿山的叛軍就要打過來了,我們該怎么辦啊?”一位老者哭著拉住李逸的馬韁繩。

李逸看著老者,堅定地說道:“老人家,您放心,我一定會想辦法阻止安祿山,保護大家的。”

李逸繼續趕路,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為死去的將士們報仇,為受苦的百姓們討回公道。回到營地后,李逸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

“各位將軍,潼關已失,長安危在旦夕。我們必須盡快行動起來,重新組織防御。”李逸神色凝重地說道。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聽從李逸的指揮。李逸繼續說道:“我們一方面要派人前往長安,告知李亨殿下潼關失守的消息,讓他做好防御準備;另一方面,我們要聯絡周邊的地方勢力,集結兵力,準備與安祿山的叛軍決一死戰。”

“可是,李將軍,我們兵力有限,如何與安祿山的叛軍抗衡?”一位將領擔憂地問道。

李逸沉思片刻,說道:“我們雖然兵力不足,但可以利用地形,設下埋伏。同時,我們要想辦法擾亂叛軍的后方,切斷他們的糧草供應。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定能找到機會重創叛軍。”

將領們聽了李逸的話,士氣大振。他們紛紛表示愿意追隨李逸,與安祿山的叛軍戰斗到底。李逸看著將領們堅定的眼神,心中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逸一邊派人前往長安報信,一邊積極聯絡周邊的地方勢力。然而,聯絡的過程并不順利。一些地方勢力擔心自身安危,不愿輕易出兵;還有一些地方勢力則對李逸的實力心存疑慮,持觀望態度。

李逸深知,要想說服這些地方勢力,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于是,他帶領著自己的部隊,對安祿山的叛軍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襲擊。這些襲擊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打亂了叛軍的部署,讓他們不敢輕易西進。

李逸的行動引起了一些地方勢力的關注。他們看到李逸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作戰勇猛,且戰術靈活。漸漸地,一些地方勢力開始愿意與李逸合作。

就在李逸積極籌備防御之時,安祿山的叛軍也在為進攻長安做準備。安祿山得知潼關失守的消息后,大喜過望。他認為長安已唾手可得,于是迫不及待地集結兵力,準備向長安進發。

然而,安祿山并沒有察覺到李逸在暗中的布局。李逸利用叛軍集結的時間,與各方勢力達成了合作協議。他們在安祿山進軍長安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了重重埋伏,等待著叛軍的到來。

李逸深知,這將是一場生死之戰。他必須全力以赴,才能阻止安祿山的叛軍,保衛長安,拯救天下蒼生。在這個春日里,大唐的命運懸于一線,而李逸,正肩負著這沉重的使命,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他能否成功阻止安祿山的叛軍?長安又能否在這場危機中得以保全?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在緊張的籌備過程中,李逸也沒有忘記揭露楊國忠的陰謀。他派人四處散布楊國忠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顧潼關安危,催促哥舒翰出兵的真相。一時間,楊國忠的惡行傳遍了大街小巷,百姓們對他的行為感到憤怒和唾棄。

“楊國忠這個奸賊,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置國家和百姓的安危于不顧,實在是罪該萬死!”一位百姓憤怒地說道。

“是啊,若不是他,潼關也不會失守,我們也不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另一位百姓附和道。

李逸希望通過揭露楊國忠的陰謀,讓更多的人認清安祿山叛亂的本質,同時也為自己聯合各方勢力爭取更多的支持。隨著真相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李逸的行動,愿意為保衛長安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此時的長安,李亨得知潼關失守的消息后,也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他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堅守長安,有的主張遷都避難。

“殿下,長安乃大唐的都城,若輕易放棄,必將動搖民心。我們應該堅守長安,與叛軍決一死戰!”一位大臣慷慨激昂地說道。

“可是,叛軍勢大,我們若堅守長安,恐怕難以抵擋。不如暫時遷都,以圖日后東山再起。”另一位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李亨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猶豫不決。就在這時,李逸派來的信使到達了長安,向李亨詳細匯報了潼關失守的真相以及李逸的應對計劃。

李亨聽后,心中對楊國忠的行為更加憤怒,同時也對李逸的能力和忠誠有了更深的認識。他決定采納李逸的建議,堅守長安,并全力支持李逸聯合各方勢力的行動。

“傳我命令,全力支持李逸將軍的行動。長安乃大唐根基,絕不能輕易放棄。我們要與叛軍戰斗到底!”李亨大聲說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得到李亨的支持后,李逸更加堅定了信心。他知道,自己肩負著的不僅是保衛長安的重任,更是拯救天下蒼生的使命。在這個風云變幻的春日里,李逸和他的戰友們正全力以赴,準備迎接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而這場大戰的結果,將決定著大唐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沂市| 清流县| 永年县| 遵化市| 开封市| 嵩明县| 准格尔旗| 阿拉善盟| 四子王旗| 天全县| 汤阴县| 鄂托克旗| 仁化县| 讷河市| 泗阳县| 商洛市| 温州市| 萨迦县| 平安县| 三亚市| 金门县| 六枝特区| 县级市| 买车| 旌德县| 香港| 青铜峡市| 甘德县| 鄱阳县| 克东县| 那曲县| 蒲城县| 韩城市| 始兴县| 洛浦县| 新安县| 中山市| 织金县| 依安县| 礼泉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