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簡帛書法大系·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合集)作者名: 張德芳 王立翔主編本章字數: 996字更新時間: 2025-07-22 17:27:03
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張德芳(一)
前言
敦煌馬圈灣漢簡,一九七九年出自敦煌西北的漢塞烽隧馬圈灣遺址,其地在今玉門關遺址西北十公里,北緯40°20'35",東經93°44'24"。此地爲絲綢之路在敦煌一段的北部要塞,共出漢簡一二一七枚。最早的紀年簡爲漢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七十一年),最晚爲王莽地皇二年(公元二十一年,)主要記載西漢後期到王莽時期西北邊關前後一百年的歷史。文書類型有詔書、律令、爰書、契券、封檢、曆書、占卜書、方技書、九九算術表、檄、記、符、籌、私牘以及五十多種各類簿籍。內容涉及玉門關及其邊塞防禦、屯兵屯田、民族關係以及西漢後期到王莽時期漢新王朝同西域的關係。同二十世紀初斯坦因兩次在敦煌發掘的漢簡和一九九〇年代出土的懸泉漢簡使敦煌地區成爲出土漢簡最多的地區,共同構成絲綢之路上一幅絢麗多姿、華彩紛呈的壯麗畫卷。
由於內容重要,馬圈灣漢簡出土後立即引起學術界極大關注,從各種角度研究的論著論文不斷出現。整理工作亦緊隨其後。一九九一年分別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和中華書局出版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的《敦煌漢簡》一書,前者簡體簡裝,後者圖文繁體。二〇〇一年敦煌文藝出版社所出《中國簡牘集成(標注本)》又將其收録其中,並對一些重要字詞和內容作了標注。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作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的分卷又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尤其是後者,紅外線掃描、彩色高解析度拍照、準確的釋文、科學的排版和適當的注釋,可謂簡牘整理的典範之作。可是,份量大、卷帙繁、內容龐雜、價格昂貴,不適合普及推廣。
近年來,書法界在碑學、帖學之外,很多人把關注點投向出土材料,在甲骨文、金文、楚簡、秦漢簡牘的臨寫創作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漢簡當中有很多書法珍品,可作爲今人臨習的對象。兩漢時期又是一個字形字體演變的重要時期,其中的小篆、章草、隸書和行草,足可讓我們瞭解兩漢四百年間書體書寫的演變發展。
西北地區是漢簡的故鄉,除敦煌漢簡外,還有居延漢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武威漢簡和敦煌懸泉漢簡等等。我們擬陸續選擇上述漢簡中的書法珍品編輯出版『簡帛書法大系』以奉獻給書法愛好者,《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就是其中的一個部份。《敦煌馬圈灣漢簡》精選馬圈灣出土漢簡書法精品近二百支,爲便於讀者臨習,按書法風格及篇幅粗歸爲三冊,每支簡有原大、放大圖版,旁附有釋文。希望這套系列叢書,爲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爲促進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張德芳 王立翔
二〇一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