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琴操冰雪聽無聲
——水仙詩與水仙畫

專一情操,寂寞精神,未悟伯牙。故成連乃曰:吾師方子,熙春東海,人在幽遐。既置蓬萊,不還旬日,延頸心悲望晚霞。山林窅,更汨波群水,眾鳥飛沙。先生移我情耶。又豈料余今天一涯。但洞庭斯護,糧空舟楫,嗚欽仙窟,徽動鳴笳。翠帶臨風,凄涼環佩,片片無聲落冰葩。玲瓏犯,轉高山流水,鐵板銅琶。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這闋《沁園春》,是大約三十五年前我隱括古琴名曲《水仙操·序》的故事而作的。當時,我因研究南宋法常的禪畫藝術而涉及宋畫“瀟湘八景”的母題,進而了解到約略同時的琴曲《瀟湘水云》的“滿頭風雨”,抑郁排宕;由《瀟湘水云》曲又去學習了古琴史,知道了古琴中的“十二操”;又因愛好蘭花、水仙的詩詞、繪畫,所以特別對《猗蘭操》《水仙操》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雖然,與孔子見隱谷之中薌蘭獨茂而作《猗蘭操》不一樣,《水仙操》與水仙花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關系,但每當我欣賞、創作水仙詩、水仙畫時,總是在心中大音稀聲出《水仙操》的泠然幽窅、超變虛靈。因此而有此詞的裁制,并常用它來題跋自己的水仙畫卷。

水仙,石蒜科草本觀賞花卉,又名雅蒜、天蔥、儷蘭、配玄、女星、女史花、姚女花等,尤以凌波仙子之名最為人稱道。當然,這不是黃梅戲“七仙女”中的仙子,而應是《莊子》中藐冰雪的姑射山仙子。水仙原產中國,一說傳自西域,在我國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其品種有數千種,大分為三大花系:單瓣六出,內有一圈黃色副冠者,稱“金盞玉臺”,副冠亦白色者,稱“銀盞玉臺”;復瓣者稱“玉玲瓏”;一莖一花且盞臺皆黃者,稱“雛水仙”。近世園藝發達,經園藝家的潛心培育,新品迭出,竟已達兩萬多種!至有五顏六色、七彩紛呈的“多彩水仙”,堪稱奪造化而天無功。世以梅、蘭、竹、菊為“四君子”,但我始終認為,眾香群芳中,論纏綿幽咽、頓挫悠揚,含香體素的逸韻雅致、清馨絕倫,當以蘭花和水仙為無獨有偶的雙嬌絕代,雖梅、菊而有所不逮。所以,在宋人中,以逸品著稱的花卉畫家趙孟堅,便以蘭花、水仙并擅勝場。但似乎如琴曲“十二操”,因韓愈認為“猗蘭操”等為圣人所作,水仙二操則為工匠所制,所以在確定古琴名曲“十操”時,便把它刪去了。不知什么原因,元代以后逐漸形成的“四君子”概念中,最終也不見了水仙的香影。

但即使如此,《水仙操》在琴界仍流傳不衰;水仙詩和水仙畫在詩畫界也依然代有高韻逸品的聲色并茂、精彩紛呈。前幾年的古琴熱,幾乎成為雅俗的分水,時有朋友舉辦各種名目的琴會雅集:焚沉香、供菖蒲、品普洱、撫“流水”,疏瀹而心,澡雪精神,一如明代丘長孺邀好事者品惠山泉。我曾附庸風雅地建議,與其不分節候、千篇一律地沉香、菖蒲、普洱、流水,能否于冰雪時節壁掛水仙詩書畫,案頭盆供水仙花,茗品烏龍水仙茶,琴撫一曲《水仙操》?《猗蘭操》等亦然。但并沒有得到大雅的響應。所以,只能每年農歷十一月至二月,自管自地供水仙,詩水仙,畫水仙。

徐建融《水仙》

我的水仙花,基本上是福建陳品鑫先生寄來的漳州品種。大概二十多年前,我因力倡宋畫傳統于明清寫意泛濫之際,畫宋畫而備受壓力的陳品鑫先生便引我為知音,專程到上海來見我尋求“支持”。記得那一次接待他的晚宴,時任福州畫院院長的謝振甌兄夫婦恰好也在。振甌兄筆下大唐絲路的畫風,其時已揚名天下,所以陳先生見到我而又認識了謝,使他異常振奮。從那一次以后,雖然再也沒有見過面,因為他畢竟比我大了一輪,出一次遠門很不方便,但長期保持著電話聯系。而每年的11月,我總會收到他寄來的水仙花鱗球八顆。

開始幾年,我把它們養在一個青花大盆中。到12月時,水仙花開始高大、茁壯、茂盛,進入1月,漸次綠云亂擁、鬢釵顛倒、恣肆縱情,與上海的崇明水仙判然異趣。如果以前者如《詩經》的碩人,如古希臘的維納斯,顯出高貴的靜穆;那么,后者便如小家的碧玉,如改七薌的紈扇女,顯得楚楚可憐。每有朋友來家拜年,初次見到這樣的壯觀,總要不由自主地發出驚詫:這不是水仙中的女皇嗎?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天津博物館藏

近四五年,我開始改變蒔養的方法,選取幾個大小不同的盆子,一盆有一個鱗球的,也有兩三個鱗球的,一般分為五盆。這樣,可使水仙的姿態疏密聚散、旁見側出,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而不拘一式,從而為寫生提供更多剪裁取舍的選擇角度。

中國畫由輝煌的丹青走向清淡的水墨,中間有一個“白描”的過渡。典型的代表便是北宋李公麟。他純用行云流水般的線描以形傳神而掃去粉黛,被譽為“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這個白描畫法,最初是用于人物畫的,但不久亦被用于花卉畫,更被引申為文學(主要是詩詞、小說)的一種創作方式:凡一切簡潔而不作雕飾的藝術手法,均被稱作“白描”。

而水仙花是天然的白描造物:素白嬌黃,淺碧冷翠,脂粉洗盡,一塵不染。所以,一旦被選作藝術所要表現的素材,自然也最適合運用白描的手法。論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可以說沒有第二種花卉比水仙更“素以為絢”于白描的。

詩詞中,如“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黃庭堅《七言絕句》)是白描,“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蒼煙萬頃,斷腸,是雪冷江清”(高觀國《金人捧露盤》)還是白描。相比于詠其他花卉的詩詞,春風得意的牡丹且不論,即便極不招搖的瑞香花,“紫紫青青云錦被,百疊熏籠晚不翻”(范成大《瑞香花》),又被修飾得何等香膩?

在圖畫中,最有名的白描水仙當然是趙孟堅,一如墨竹之于文與可、墨梅之于揚無咎。在傳世作品中,尤以趙孟堅《水仙圖》長卷令人有震撼之感。一般的花卉手卷,不過二三米,此卷則在近七米的長幅上,小疏大密地鋪陳有幾百上千株濺玉玲瓏、環珮翠碧,飄飄然如群仙之赴會瑤池,爭先恐后、縱橫歷亂卻又熙熙攘攘、井然有序,仿佛同為白描長卷的武宗元《朝元仙仗圖》之冕旒秀發、旌旗飛揚!不僅在水仙畫中,乃至在整個花卉畫中,把一種花品畫得如此波瀾壯闊、浩蕩恢宏的,除此之外,我以為只有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圖》卷。巧合的是,兩卷竟同藏天津博物館。而相比于杜甫的《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堪為武宗元“朝元仙仗”作形聲的假借,辛棄疾的《賀新郎·賦水仙》則更適合于為此卷的“群仙赴會”作通感的轉注:

云臥衣裳冷。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波萬頃。愛一點、嬌黃成暈。不記相逢曾解佩,甚多情、為我香成陣。待和淚,收殘粉。

靈均千古懷沙恨。記當時、匆匆忘把,此仙題品。煙雨凄迷僝僽損,翠袂搖搖誰整?謾寫入、瑤琴《幽憤》。弦斷《招魂》無人賦,但金杯、的皪銀臺潤。愁殢酒,又獨醒。

稼軒抱怨屈子“忘把此仙題品”,與我以蘭花和水仙并為香國中的清絕正出于同樣的品第,足證“吾道不孤”;但他卻忘了,也或許未曾讀到晚唐段公路《北戶錄》的記載:水仙花是晚唐時才從波斯傳來中土的,而以花間詞人孫光憲為中國蒔養水仙的第一人。則絲路開辟之前,中華的香國還未有水仙,所以,屈子應該不是熟視無睹而“忘把此仙題品”,而是得未曾見所以“未把此仙題品”。“謾寫入、瑤琴《幽憤》”句,當是對韓愈將《水仙操》排斥在十大琴操之外的不滿。而“湯沐煙波萬頃”“甚多情為我香成陣”“翠袂搖搖誰整”諸句,實在先于趙孟堅窺見了水仙花品的天風浩蕩。嗣后的王迪簡亦作《水仙圖》長卷,畫法、形象全法趙孟堅,但氣韻神采完全不能同日而語。蓋如謝稚柳先生之所言,趙孟堅的白描用筆,“工整細密的寫生,配合了勁挺而纖秀的勾筆,是形與神的綜合表現……”如此清絕的風神,又豈是王迪筒所可企及?

元 王迪簡《水仙圖》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淳《書畫合卷》(局部)

趙孟堅之后的水仙畫,陳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濤、李觶等,從群仙轉向單株,更從寫生轉向寫意,但畫法仍用雙勾白描。一種顧影自憐、孤芳自賞的風神,寓于落拓不似的形象之中,似乎仙子被謫塵垢,每使人聯想起好像是薩空了曾點評齊白石的一幅《鐵拐李》,“別看是個要飯的,說不定還是個神仙呢!”(大意如此)但明清的水仙詩,卻依然不失此子冰肌玉骨的清絕冷艷。如“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陳淳《題花卉卷》)、“幽花開處月微茫,秋水凝神黯淡妝”(梁辰魚《水仙花》)、“凡心洗盡留香影,嬌小冰肌玉一梭”(王夫之《水仙》)等。

陳佩秋《水仙》

萊辛《拉奧孔》論詩與畫的關系,認為直觀的繪畫必須避免“丑”的造型,而聯想的文學不妨描寫“丑”的形象。這一古典藝術的“法律”,看來并不完全適用于無論中外的現代藝術。與西方的現代派相似,中國的“現代派”繪畫對形象的塑造也不再恪守“美”的“法律”;但與西方現代文學審丑的“惡之花”不同,中國的“現代”文學仍恪守著“美”的原則。尤其是清代的水仙詞,那種凄迷、冷雋、婉約、高華的美,與歷代牡丹詩詞所歌詠的富麗、濃酣、熱烈、堂皇之美,簡直代表了傳統花卉審美登峰而造的兩極!

任伯年、吳昌碩之后,包括張大千、朱屺瞻乃至所有的近世畫家,畫水仙又由怨憤落拓轉向了歲朝清供的雅俗共賞,畫法更由水墨清淡轉向羊脂翡翠的沉酣絢爛、活色生香,但前提依然是白描雙勾,即所謂的“勾勒填彩”。吳昌碩更將牡丹、水仙合于一局,庶幾“富貴神仙品,居然在一家”。其間,張大千又別創勾花點葉法,摒棄了,或更準確地說,是繼承、創新了延續千年的白描傳統,卻使“白描”的水仙煥發出新的時代精神。但我最欣賞的還是陳佩秋老師畫的水仙。她于翠帶臨風的抒寫,兼雙勾點撇于一體,連撇帶勾,似勾還撇,骨秀神清,韻高氣雋,為趙王孫以后所僅見。

或許,正是歷代藝術家對水仙畫品靈苗各探的個性探索,啟發了近世園藝家對水仙物種的創新培育。但是,藝術家們對水仙的歌詠、描繪,似乎仍恪守著傳統的花系情鐘不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长治县| 九江县| 巴里| 道真| 崇左市| 桑植县| 沅陵县| 蓬溪县| 富平县| 鹤壁市| 水富县| 武义县| 淮滨县| 松滋市| 宝坻区| 宝丰县| 志丹县| 张家口市| 重庆市| 宽甸| 双峰县| 苍山县| 五大连池市| 曲麻莱县| 通海县| 南平市| 西平县| 阳西县| 嘉鱼县| 青铜峡市| 海门市| 宜都市| 汉川市| 阳谷县| 三原县| 八宿县| 浪卡子县| 商南县| 惠安县|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