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畫入門·蟲魚作者名: 任耀義本章字數: 1685字更新時間: 2025-07-22 17:25:22
前言
我國昆蟲種類繁多。冬季過后、色澤艷麗、千姿百態的各類昆蟲紛紛登場,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特有的魅力,為人類的審美與生活增添了情趣和色彩。
自古至今,畫家常把艷麗多姿的昆蟲作為藝術創作的素材,描繪它們各異的彩妝、靈動的身軀、千變的姿態,或在草叢中跳躍,或在花海中飛舞。這些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昆蟲,是畫家在藝術創作中的生動對象。為了更好地展示它們各自特有的形態和色彩,我們很有必要對昆蟲進行仔細觀察,認真研究,從而融入到我們的藝術創作中,只有這樣,筆下的作品才會有生命力,才能感染讀者,成為上佳的藝術品。
觀察與速寫
用寫意的方法畫昆蟲是不允許反復改動的。這要求畫家必須具備過硬的寫生能力和造型能力,必須要經常深入到自然界去反復觀察,用速寫、默寫來提高對昆蟲形體結構的理解,同時還要了解昆蟲在自然界的生活規律和各種動態及不同地域不同季節的不同昆蟲。
畫速寫是解決造型能力的最好方法。顧名思義,速寫就是用最簡單的線條,迅速準確地記錄昆蟲的各種形體動作,抓住瞬間的姿態變幻,因為有些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畫速寫都是由慢到快、由靜到動、由簡到繁,用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這能很快提高造型能力。如時間允許,則可以進行細細刻畫,畫多了自然熟能生巧,為創作帶來妙筆生花的樂趣。
立意與構圖
古人云“揣摩”,是為“立意”,寫意畫的創作是建立在畫家對生活熟悉的基礎上的,同時也反映出畫家自身的修養與內涵。畫家的創作靈感來自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讓筆墨生化出新“生命”的亮點。
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鳥鳴蟲,都是畫家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其生動活潑的形象、千姿百態的動勢都能激發出畫家的創作靈感和創作沖動,但要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只憑沖動是遠遠不夠的,古人云“意在筆先”,優秀作品誕生前必有好的創意。由創意到運用筆墨的最后體現往往是需要反反復復推敲的,如此才能使筆墨得以拓展和延伸,達到“以物抒情”演變為“情由心造”的藝術境界。
創作前可先畫些小稿,不同的組合搭配與取舍變化都會產生不同的暗示,可以啟動靈感,做到心領神會,由此而使作品的品質提高,更能吸引讀者。
構圖與立意是互補的,再好的立意,沒有好的構圖也不能感人,謝赫“六法論”特別道出了經營位置的重要性。構圖有其自身法則,要突出主題,做到虛實呼應、層次分明,密而不堵、疏而不空,互相襯托,自我完善才能達到創作的最高境界。構圖是巧思的結果,符合立意所需的構圖才是最完美的。
中國畫構圖與西洋畫構圖有很大的區別。中國畫強調意境,西洋畫強調寫實;中國畫主要是表現,西洋畫主要是再現;中國畫的透視是散點法,西洋畫的透視是焦點法;中國畫立意在似與不似之間,西洋畫立意是酷肖和逼真。這些區別必定有各自的優勢,也可取長補短。
創作與步驟
生活是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藝術也為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生活素材的積累是創作的核心,創意又是中國畫的靈魂,二者的相互交融、相互契合才能達到盡善盡美。
在確認選題進行創作時須切記,要把握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表現自己最熟悉的自然環境和自然生物,以此讓選題的內涵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如此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筆墨當隨時代,創作時的思維、理念、工具、材料等,都應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并堅定追求時代審美的信念,從而使作品的內涵與時代相符。
創作時的心態對畫家也有直接影響。古人治藝之精,當為今人之楷模。求精必先靜,用靜的心態去對待一筆一畫,作品必然會精。為了營造這種心態,創作時不要操之過急,而是先靜下心來讀些書,讀些畫,從中得到一些領悟。當心態進入角色,即會有靈感產生,它是自身情緒的產物,是內在領悟的深化,同時孕育著新“生命”的誕生。
畫好畫還需要畫家要獨具慧眼。眼力高可提高作品的格調,當然這是以畫家的藝術涵養為根基的,在藝術修養上花的時間越多,成功概率就越高,所以,“修煉”是藝術家必做的功課,創作則是悟性的演示。
藝術作品的創作應該是最自由的。但它的自由是在長期嚴格訓練的基礎上產生的。作畫步驟更有一定的規律,但不是一成不變,如你對表現對象了如指掌,那么這步驟可按你的需要去發展和改變,功夫越深、越扎實才會有更大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