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劉弘墓志

《劉弘墓志》中“君”字點畫厚重,橫向收縮,撇畫舒展,結體呈縱勢,收放有致,姿態平和,呈現端妍古雅之風範。《董美人墓志》中“君”字點畫瘦勁,長橫突出,橫向取勢,“口”部略向右上傾斜,平中寓奇。《皇甫誕碑》中“君”字左放右斂,似陡峭而不失安然,險絶中見平正,用筆俯仰有致,點畫較《劉弘墓志》更爲精到,筆力勁險,可窺初唐楷書成熟之風貌。

通過《劉弘墓志》與其他三個碑志中“遠”字的對比可以看出,《元倪墓志》呈現北魏書風之特點,已脫去隸書遺意,點畫精緻,斜畫緊結,易平爲欹,可見其受南方書風影響,風格趨於遒媚。《劉弘墓志》則更趨平和,溫潤典雅,結體寬博,體勢與《蘇慈墓志》相類,用筆更爲率性自然。《孔子廟堂碑》承隋代楷書遺風,點畫精緻,結體飄逸,蕭散灑落。

《劉弘墓志》中,“若”字的結體與《張黑女墓志》相近,呈扁平狀,尤其將撇畫拉長,使整個字更具姿態。“口”部拉長且更顯高挑,撇畫開張如戟,有飄逸飛動之勢,兩點方圓各異且打破平衡勻稱,筆畫遒勁嚴謹,筆調舒緩輕鬆,清雅流麗。

《劉弘墓志》中,“刺”字較《張猛龍碑》中斜畫緊結的態勢已顯平正,其勢多與《蘇慈墓志》《郭虛己墓志》相仿,而《劉弘墓志》中“刺”字竪畫起筆更近唐法中的斜切,少見墓志中常見的生硬方筆,其撇畫舒展自然,“刂”旁中的短竪寫爲斜點,跌宕多姿,且位置上移與左部欹側相生,整體靈動曼妙,通過比較不難看出,《劉弘墓志》較北碑的“樸茂”則多了南派的“清秀”。

《元倪墓志》中“鏡”字左小右大,左右部件相互咬合穿插。結構緊密,中宮緊收,撇畫和竪彎鈎突出,收放有致。如翩翩少年,剛健中不乏秀潤。《劉弘墓志》中“鏡”字左右部件則基本等分,結字勻稱,字勢偏長。如端人正士,不偏不倚,給人以溫潤之感。《雁塔聖教序》中“鏡”字體勢與《元倪墓志》較爲接近,但筆畫更爲疏朗,秀麗飄逸的體勢使人們相信,這就是楷書中的“美人嬋娟”。

“時”字基本結構都爲左小右大,左窄右寬。《司馬昞墓志》和《張黑女墓志》都以橫向取勢,字形略扁。《司馬昞墓志》多用方筆,峻利勁健。《張黑女墓志》點畫渾厚,方圓兼施,剛柔并濟。《劉弘墓志》結字取縱勢,用筆略存北朝碑刻遺意。《孔子廟堂碑》筆畫精到細膩,結體寬綽疏朗,爲唐楷典型代表。

三個“唯”字“口”部皆位於左上方,《元倪墓志》撇畫舒展,伸展到了“口”部下方。《劉弘墓志》《九成宮醴泉銘》用筆、結構相類,結字勻稱,突出縱向,瘦硬方整。

《元顯墓志》“軍”字筆畫厚重,方峻剛嚴,字勢凝練,如英姿勃勃的戰士列於陣中一般。《劉弘墓志》結字平勻,中竪剛勁有力,長橫用筆飛動,靜中寓動。《泉男生墓志》中“軍”字中宮緊收,重心降低,橫畫伸展,似張開雙臂,頭戴長帽的娃娃,稚拙可愛。

四個“武”字皆有劍拔弩張、戈戟森然之勢。《楊大眼造像》《劉弘墓志》結字類似,斜畫緊結,用筆直率,略含隸意。《孔子廟堂碑》斜鈎誇張,字勢飛動,有奔放不羈之感。《多寶塔碑》則寬博疏朗,用筆精緻,一絲不茍,如威風凜凜的武士一般昂然挺立。

《魏靈藏造像》中“功”字用筆方峻,似國畫中猛烈的斧劈皴,雄渾豪放。結字穿插精密,不可移之分毫。《劉弘墓志》用筆起收分明,點畫精緻,結字工穩勻稱,可窺見楷書漸趨成熟之風貌。

《李璧墓志》用筆方圓結合,“君”部以方筆爲主,“阝”則以圓轉爲主,剛柔相濟,體勢開張。《崔鴻墓志》用筆直率,略含隸意,右部保存了篆書“邑”字的寫法。《劉弘墓志》字形偏方,用筆、結字皆凝練含蓄,藴藉自然。《九成宮醴泉銘》筆力勁險,用筆凝練含蓄。結字精密,竪筆突出,縱向取勢,險絶峻拔。

《始平公造像》明顯表現出了北魏造像雄奇角出、剛健雄渾的審美特徵。方筆如刀砍斧削般勁健,點畫似折股斷簪,“平”字有金剛怒目、力士揮拳之態。《劉弘墓志》不同於《始平公造像》陽剛一路的碑刻,與《穆玉容墓志》同屬溫婉秀麗一路。《穆玉容墓志》飄逸嫻雅,《劉弘墓志》則顯得方正挺拔。《孔子廟堂碑》如君子一般端莊典雅,溫潤含蓄,恰如張懷瓘《書斷》評曰:“君子藏器,以虞爲優。”

《劉弘墓志》與《皇甫誕碑》相類,結字方整謹嚴,收放有致,可見隋唐楷書融南北之風,一脈相承。

《劉弘墓志》結字謹嚴,點畫精緻,開有唐歐、虞書風之先河。《王居士磚塔銘》書法與歐、虞、褚都有幾分相似,尤其接近褚書,結體寬綽,婀娜勁健。《玄秘塔碑》則爲典型柳體風格,用筆方圓兼施,骨力遒勁。結體中宮緊密,疏朗有致。橫鈎與捺畫承襲了顔體頓挫、挑剔之華飾,世有“顔筋柳骨”之稱。

《元倪墓志》中“域”字點畫生動自然,結構錯落有致,整體呈梯形。《劉弘墓志》用筆平實,方圓兼備。結體規整,筆畫橫向對齊,斜鈎伸展,體勢平和。《伊闕佛龕碑》爲褚遂良早期的代表作,用筆方直,結體寬博,高簡古質,有隋碑遺韻,爲初唐楷書之代表。

三個“節”字皆爲左高右低,體勢一致,體現了漢字穩定的結構法則。《張猛龍碑》用筆剛健挺勁,斬釘截鐵,結體內緊外鬆,爲北魏成熟楷書之典型。《劉弘墓志》草字頭化用行草寫法,橫向生發。“即”部則縱向伸展,字勢整體偏長。《王居士磚塔銘》草字頭與“即”字稍有錯位,意趣橫生。

三個“曹”字結構都爲上寬下窄。《魏靈藏造像》中的“曹”字以方筆爲主,點畫厚重飽滿,結體扁方緊密,顯得雄峻非凡。《劉弘墓志》中“曹”字中間只有一竪,爲異體字。用筆含蓄,方圓兼施,首橫短促,中部寬綽,整體呈縱勢。《蘇慈墓志》平畫寬結,結構布白勻稱,風格樸茂,開唐楷之風。

《元楨墓志》筆畫茂實剛勁,結體緊峻,整體字勢向左傾側,意態恣肆,氣勢雄奇。《劉弘墓志》用筆含蓄內斂,撇捺舒展,結字勻稱穩當,藴藉質樸。兩者在筆畫和字形上都有相似之處。

若用一個字來形容《劉弘墓志》中的“陵”便是“緊”字,無論是筆畫的間距、穿插,還是左右偏旁的組合,基本上都在一種“緊湊”的狀態,“麥”旁上的竪畫更是有“不敢出頭”之態,惟撇畫作外放狀,相較於《李璧墓志》《虞恭公碑》《雁塔聖教序》中的鬆活、嚴謹,《劉弘墓志》中的“陵”則更顯緊密。

《劉弘墓志》中,“吏”字整體呈現一種“扁勢”,與《張黑女墓志》的“吏”字體勢相類,但其撇卻作收縮狀,故字顯得左輕而右重,亦不同於《房梁公碑》“吏”字將下部撇捺伸展加重而求得的平衡,但卻給人以古樸渾穆之感。

書丹者在《劉弘墓志》“孔”字起筆處有十分明顯的入筆動作,這一起筆被刻碑者保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孔”字第一筆橫畫上凸起的三角,褚遂良《伊闕佛龕碑》中同樣保留了這種起筆,可見其雖爲碑刻卻不失精妙。與《孔子廟堂碑》左右偏旁相近不同,《劉弘墓志》中,“孔”字“乚”略大於“孑”,兩者相對獨立卻又和諧統一,顯得端莊而古雅。

《劉弘墓志》中,“年”字字形偏長,其上下已近墓碑的界格處,整體上重下輕,類如“單腿高蹺”一般,有奇險之態,而《司馬金龍墓表》與《崔鴻墓志》中“年”字筆畫綫條生硬方折的現象,在《劉弘墓志》中已不多見,多以溫潤的點畫代之。

《劉弘墓志》“城”字依舊作緊湊狀,左右偏旁緊密若連,斜鈎筆直,似短戈,故顯得頗爲硬朗,而《龍藏寺碑》“城”字形偏扁,《九成宮》“城”字形偏長,《劉弘墓志》“城”字形正處兩者之間,且字中橫畫較兩者要更顯平正,故整個字也較爲穩重。

《劉弘墓志》“悲”字外廓綫近爲似方形,兩竪左低右高的趨勢也并不明顯,兩點作粘連狀,讓整個字的留白部分更少,氣息尤顯緊促,可用“密不透風”一言以蔽之,《董美人墓志》“悲”字則稍顯輕鬆,《雁塔聖教序》“悲”字略帶行書筆意,心字底兩點若斷還連,兩相比較下,可謂其“疏可走馬”。

《劉弘墓志》“元”字氣息連貫,雖寥寥幾筆,數畫并施,其形各異,撇不循常理,以直行,足見其緩急之勢,“乚”隨意所適,下邊綫呈現弧形,遒勁有力,一直一曲,恰如其分,而《孫秋生造像》“元”字多見刀劈斧砍之跡,富金石氣,《泉男生墓志》“元”字主筆則全在“乚”,其餘部件呈或縮或讓的狀態,整體弧綫偏多,也便顯得更“媚”。

《劉弘墓志》中,此“安”字“不安”,長橫頗具跳蕩之勢,意如騰猿過樹,又如長袖舞者,字無常定,四個“安”字中,當屬《元楨墓志》與《劉弘墓志》“安”字跳脫,富有動感,到《孔子廟堂碑》,尤其是《神策軍碑》中“安”字,趨於“靜”,兩者已基本屬於端楷了。

《劉弘墓志》中“楚”字與《蘇慈墓志》“楚”字相像,其二者均中上部收緊,下部分外放,顯得穩當且又舒展,《皇甫誕碑》“楚”字的構形也基本相差不遠,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其上部的“林”字向上拔高,自然也就更加高挑。

《劉弘墓志》“劍”字左右偏旁緊緊相依,下部四點收縮於“刃”部之內,《李璧墓志》“劍”字左旁“僉”較大,“刃”侵入“僉”部,造型奇特,且刀痕明顯,得雄壯之勢,可稱“拙”,《郭虛己墓志》“劍”字,則絶少粘連,給人以清爽之感,可譽“工”。

《劉弘墓志》“梁”字,粗細相參,下部木字的橫畫呈現出一種崎嶇的書寫軌跡,深覺頓挫之感,且末端有如折刀頭般的收筆,此通篇較爲少見,應爲刻工之失。《董美人墓志》“梁”字盡顯矮瘦,而《顔勤禮碑》“梁”字,粗細對比明顯,通體粗壯肥厚,同時也是三個“梁”字中字形最長者。

《劉弘墓志》“易”字極有奇趣,字形偏長,下部“勿”部四個撇畫近兩兩平行,且其轉折爲墓志中少見的圓角,若弓弩,上部“日”折角爲方,其方圓各異,筋骨俱顯,字形“奇詭”,而《崔鴻墓志》《雁塔聖教序》《信行禪師碑》“易”字中,下部“勿”基本四撇平行,且折角均爲方角,顯露剛健書風。

《劉弘墓志》“結”字,延續了通篇“口”字較高的形態,字形呈現一種左低右高的斜勢,這種態勢在《元楨墓志》中表現得更爲明顯,《道因法師碑》“結”字則稍顯平正。從三個“結”字的變化,我們很容易看出楷書中“斜畫緊結”到“平畫寬結”的發展與過程。

《李璧墓志》中的“危”字,刀痕顯露,保留有北碑書體的面貌。相較於《李璧墓志》,《劉弘墓志》點畫較爲藴藉,中側鋒并用,剛柔并濟,結構則趨於方正寬博,顯露出隋碑南北書風融合的特點。

《劉弘墓志》“煙”字,右部“垔”結體茂密,筆畫短促,而左側撇畫舒展,整體結字呈左放右斂之勢。這種似陡峭而不失安然,於險絶中見平正的結構,正是墓志書法的精彩之處。《李壁墓志》刀痕明顯,棱角分明,卻少了一些含蓄藴藉之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嵩明县| 苗栗县| 大港区| 玉门市| 准格尔旗| 北碚区| 尉犁县| 盐城市| 千阳县| 电白县| 年辖:市辖区| 潼关县| 桂东县| 杭锦旗| 永清县| 孟村| 上犹县| 芦山县| 松溪县| 广东省| 东安县| 台中县| 遵义县| 长丰县| 十堰市| 伊金霍洛旗| 介休市| 平遥县| 南川市| 康定县| 永泰县| 光泽县| 兴和县| 印江| 井冈山市| 东港市| 甘泉县| 盘锦市| 磐安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