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顧炎武書法研究
  • 俞建良
  • 728字
  • 2025-07-22 14:50:57

2 《泰山石刻》

在歷代學者所訪碑中,《泰山石刻》當是必考之一。筆者于1990年秋,同吾師陸家衡、師兄王金春一起在山東棗莊參觀“第三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展”后,經(jīng)長途跋涉于翌日傍晚來到泰山。學書法者,必登泰山,觀《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品《泰山石刻》。

《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書體在楷、隸之間,偶參篆意,古拙樸茂,靜謐安詳,故被歷代書家所推崇。包世臣《藝舟雙楫》認為:“《泰山經(jīng)石峪》大字與焦山《瘞鶴銘》相近,而淵穆時或過之”;“大字如小字,惟《鶴銘》之如意指揮、《經(jīng)石峪》之頓挫安詳,斯足當之”。康有為將《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稱之為“榜書之宗”。但顧炎武在泰山,分別對《泰山刻石》《泰山都尉孔宙碑并碑陰》《岱岳觀造像記》《紀泰山銘》《東封朝覲頌》《宋真宗廣生帝君贊》《升元觀牒》《宋范致君題名》考記,唯獨對《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未做考記,不知何故?有待于研究。

《泰山石刻》局部

而李斯篆《泰山石刻》,顧炎武考云:“《金石錄》言,劉跂作《秦篆譜》,凡一百四十四字。《金薤琳瑯》言:宋莒公摹本僅二世詔五十一字。今所存惟‘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二十九字,在岳頂碧霞元君宮之東廡。而泰安州城內(nèi)東岳廟中,別刻一石,亦止二十九字。其宋本不傳。”顧炎武著,徐德明點校:《金石文字記》卷一,《顧炎武全集》第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219頁。《泰山石刻》位于岱廟東御座內(nèi),在泰山石刻中時代為最早,為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李斯書寫。歐陽修《集古錄》云:“石頑不可鐫鑿,不知當時何以刻之也。”《金石錄》有詳記,其石質(zhì)堅硬,故能保存至今。此書體,乃秦統(tǒng)一后的標準字體,稱為小篆。結(jié)構(gòu)特點繼承《石鼓文》,但又比《石鼓文》簡化,改方整而取長方形,疏密勻停,圓潤流暢,穩(wěn)重端莊。唐張懷瑾稱頌李斯此小篆為:線條“畫如鐵石,字若飛動”,字形“骨氣豐勻,方圓妙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射洪县| 宜章县| 镶黄旗| 修水县| 定安县| 丰城市| 文成县| 凌源市| 开远市| 育儿| 高陵县| 平南县| 来凤县| 桃园市| 随州市| 荔波县| 三明市| 英超| 长泰县| 新晃| 巴塘县| 博野县| 韶关市| 靖州| 余姚市| 加查县| 泰来县| 鲁甸县| 彭山县| 措美县| 东平县| 美姑县| 泽普县| 伊金霍洛旗| 佛冈县| 延川县| 綦江县| 喀喇沁旗| 保定市|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