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寧有道:誰說這天下就一定姓劉?
- 三國:雄據江東,開局霸王之力
- 海角獨行
- 2647字
- 2025-07-22 08:00:00
“啪嗒。”
“啪嗒。”
魯肅徘徊在大堂左右,蹙眉道:“劉繇這是要坐山觀虎斗,讓我們與孫策兩敗俱傷,這也是主公率先收復宛陵以南諸縣的原因。”
“嗯。”
寧辰頷首道。
太史慈眉頭一揚,忍痛道:“江東軍與他們不同,我們每征伐一城,內政治理,善政頒布,穩固百姓,才能放心駐守,如此下去太耗時間了。”
“大義啊。”
魯肅,黃忠等人心中悲嘆。
江東軍,終究還是名不正言不順。
縱然將豫章治理的民生祥和,短時間也難以說服百姓。
“主公。”
魯肅抬頭道:“可否上表天子文書,奏請豫章太守之位,若是攜官職而治江東,想必百姓的抵抗也會少一些。”
“子敬。”
“回不去了。”
寧辰坦然一笑道:“江東軍前身不算什么,可我們分配良田,已經觸怒士家大族的利益,若我們背負朝廷官職,日后這些豪強士族就會以王治為理由,鼓動百姓抗衡江東軍統治。”
“咕咚。”
眾將吞咽著唾沫。
魯肅膽寒道:“所以,主公從未想過受封官職。”
寧辰起身看向北方,目光鋒銳道:“時逢亂世,人命如草芥,道路白骨成堆,人相啖,官職已經無所謂了,江東軍便是照破黑暗的光。”
“可是。”
魯肅苦笑道:“四百年大漢,恩威早已深入百姓心中!”
“所以啊。”
“我們要除昧。”
寧辰目光戲謔,說道:“你以為我建立學院是為什么,就是為了培養可以為江東軍治理百姓的官吏,更是讓百姓明白,這天下從一開始就不姓劉,他們也不過是從大秦手中掠奪過來的江山罷了。”
“主公大才。”
魯肅心有所感的躬拜道。
“呵呵。”
寧辰擺了擺手,淡笑道:“你也不必如此擔憂,天下人沒有你想的那么愚昧,王莽纂漢,太平道之亂,諸侯割據,百姓與士人早已明白王朝會更替,只不過江東軍損傷士族的利益,才不被他們所接納罷了。”
“喏。”
魯肅應喝道。
“備戰吧。”
寧辰轉身走向后堂。
內政梳理,軍事整飭,已經開始了。
江東軍對于丹陽的收取之心,已經無法掩藏。
三日后。
太史慈率軍出城。
第三軍團,開始對涇縣,黟縣等地開始收取。
宛陵失陷,丹陽自這座城被劈成南北分立的局面。
大軍所過之地,縣丞官吏無不心懷悲痛,打開城門投降。
不過半個月時間。
各大縣城城頭變化旌旗。
丹陽以南半壁的郡縣,儼然成了江東軍治下的轄地。
寧辰責令吏部,戶部,刑部,從豫章調遣官吏前來治理民生。
從各縣衙署的組建,赤壁刑法的頒布,以及戶口梳理,良田分配,內政五部開始從基層架構開始書寫寧辰的仁政統治手段。
半壁郡縣失陷。
曲阿,州牧府文武為之駭然。
劉繇,嚴白虎短時間內達成了利益交換。
與此同時,劉曄與許貢也完成了朱治的伏殺。
五月末,一車盛放著首級的錦盒,從曲阿緩緩行至丹陽大營,在此地掀起腥風血雨般的風暴。
……
丹陽大營。
轅門處,錦盒堆車。
孫策與麾下眾將匯聚而來。
黃蓋緩緩掀開最上方的錦盒。
朱治的首級赫然在列,瞳孔中淌出的黑血,似乎在鳴叫不甘與怒怨。
“轟。”
眾人腦海轟鳴不已。
朱治,孫堅的舊部,吳郡都尉。
如今,他的首級被送到丹陽大營,擺在他們面前,剩余錦盒不必猜測,定是其族內眾人的首級。
“劉繇。”
“老匹夫。”
孫策驚怒,仰天咆哮。
朱治是他在江東的后手,亦是一心向他的父輩舊部。
可是,就這樣慘死在江東,并且被人屠戮宗族,全族首級明晃晃的送到了他的面前。
“咕咚。”
丹陽太守周尚吞咽著唾沫。
他膽寒,同時也心懼,為自己的決定后悔。
劉繇終究是朝廷指定的揚州牧,他接應孫策東渡,儼然是叛出揚州,今天朱治被屠戮家族,明日是否就輪到他了?
“主公。”
“末將請戰。”
黃蓋,韓當,程普無不出列。
朱治是他們的袍澤,如此慘死豈能不怒。
“咳咳。”
這時,周瑜咳著走出大營,嘶啞道:“諸位,這是州牧府的計策,就是逼著我們兵伐秣陵。”
“公瑾。”
眾將怒目而視。
周瑜目光凄然,說道:“若是我們大軍發往秣陵,江東軍必然突襲丹陽大營,那時我們的退路被切斷,自身將會被劉繇與寧有道夾擊,只能死戰了!”
“刷。”
眾將瞬間壓下怒氣。
孫策雙目赤紅,含怒道:“難道我們只能死守大營嗎?”
“伯符。”
“州牧府有奇人。”
周瑜抬頭駭然道:“若是朱治將軍在吳郡策應,我們可以在江東軍反應不及的情況下,將劉繇撲殺,現在一切都晚了,沒想到州牧府竟然如此果決,將我們的后手斬斷!”
“可惡。”
孫策驚怒不已。
吳景蹙眉道:“劉繇,真的會與寧有道合擊我等?”
“不排除。”
周瑜目光深邃,嗤笑道:“我們終究是從淮南東渡而來,對于寧有道、劉繇來說,我們才是外來之人,故而擊退我們也在常理,何況我們地處丹陽縣境內,在兩軍之間。”
“哎。”
眾人悵然嘆息。
孫策漠然道:“如今,我們陷入困局,必須要破開困獸之勢!”
“不錯。”
眾人皆是附喝道。
“議事。”
孫策轉身走向帥帳,嘶啞道:“厚葬朱治一族,某要他在丹陽看著,我們如何征服江東,將劉繇的首級割戮!”
“喏。”
眾將躬身應喝。
中軍帥帳。
眾文武匯聚一處。
孫策居于上位,雙眸中殺意不減。
周瑜披著錦袍,坐在左側首位,沉聲道:“寧有道是猛獸,劉繇這是與虎謀皮,絕對不會獲得大利。”
“怎么說。”
孫策眉頭緊皺道。
周瑜嗤笑道:“秣陵屯兵萬余卻始終不出,想來州牧府是想看著我們與江東軍爭斗,未曾想寧有道竟然著手對宛陵以南收復,并未對我們發兵,故而才將朱治將軍的首級送來,想讓我們出兵秣陵!”
“可恨。”
程普驚怒道。
周瑜再度道:“秣陵城池高大,我們久攻不下,加上糧草物資難以補充,江東軍必然會襲擊丹陽大營,那時我們便在江東失去立足之地了。”
“嘶。”
眾人倒吸了口冷氣。
梳理明白一切,他們方才驚醒。
如果剛才真的含怒出兵,恐怕會敗亡江東。
“可怕。”
孫策瞬間對劉繇產生了忌憚。
“伯符。”
周瑜心懷軍策,說道:“斥候來報,寧有道已經北上宛陵,江東軍兩大軍團坐鎮,連荊州降將黃漢升都開始統御兵馬,預計宛陵囤積的大軍近三萬,所以江東軍不可伐。”
“近三萬。”
孫策心中掀起滔天波瀾。
他整合了吳景,孫賁的大軍,不過才近兩萬余。
可是,寧辰光是在宛陵兵馬,就超過他一倍,加上有豫章作為大后方,隨時可以補充兵力,確實難以戰勝。
“公瑾。”
“有何妙策。”
程普轉頭詢問道。
周瑜深吸了口氣,沉聲道:“分兵,一部分大軍順江而下,攻伐秣陵,一部分大軍留駐丹陽大營,順便截守大江,防止江東軍順江而來。”
“分兵。”
“非上策啊。”
眾人心中直打鼓。
不論是秣陵,還是宛陵,皆是據城而守。
攻打江東軍,征伐州牧府,都是前所罕見的硬仗,分兵會讓他們的攻擊力銳減,造成持久戰。
而這,恰恰是他們的弱點。
兵力不足,糧草難以補充,遲早會敗在江東。
“伯符。”
周瑜沉聲道:“若是不想分兵,那就堅守大營,只能讓袁術對江東增兵,不過那時未必能讓袁術麾下將領安然退出江東。”
“引袁術入江東,無異引狼入室!”
孫策目光閃爍不定。
獨占江東,與袁術共治,這可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