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眼下之局
- 我在東漢假裝皇帝
- 做夢都會笑lol
- 2049字
- 2025-07-22 00:01:21
袁紹中軍大營,天子行帳。
一名侍衛步履匆匆入內,單膝跪地:“啟稟陛下!前方傳來捷報!董卓先鋒大將華雄,已被陣斬!袁盟主傳令,即刻兵分三路,大軍開拔,討伐董賊!”
侍立在劉辯身側的高覽,聽聞華雄伏誅,緊繃的心弦稍松,隨即追問:“哦?是何人斬了華雄?莫非是孫文臺將軍麾下猛士?”
侍衛臉上猶帶驚奇:“回將軍,并非孫將軍部將!是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那位掛著監軍名頭的劉備,他手下的一員武將,名叫關羽!說來那關羽實在是勇猛的緊,那西涼軍的華雄,被那關羽……只一個照面,便斬落馬下!”
“關羽?!一合?!”高覽倒吸一口涼氣,虎目圓睜,臉上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
俞涉、鮑忠之深淺他或未盡知,然華雄連斬三將之威,乃眾目睽睽之事!
如此驍將,竟被此籍籍無名之“關羽”如屠雞犬般輕易斬之?!
何況此人名頭,自己從未聽過?!
看來這聯軍之中,果真如同陛下所言,臥虎藏龍!
劉辯聽聞此訊,神色卻平靜如水,眼底只掠過一絲“果然如此”的了然。
此事早在他的意料之內,倒是袁紹接下來分兵三路的安排他需要弄清楚。
畢竟眼下初步棋局已布,就看自己怎么渾水摸魚了。
劉辯微微頷首,隨即問道:“分兵三路?可知袁盟主如何部署?”
侍衛不敢怠慢,詳細稟報前方探聽來的軍情:“回陛下,北路袁盟主親率,北平太守公孫瓚、河內太守王匡等為輔,南路袁術總督糧草,豫州刺史孔伷等隨行;中路則是奮威將軍曹操跟濟北相鮑信為主,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直取汜水……”
劉辯凝神細聽,心中念頭飛轉。
十八路諸侯討董之事,他知曉大概經過,但多基于三國演義、影視或零散史書,正史與三國演義亦有出入。
況且自己穿越而來,會不會引起蝴蝶效應尚未可知,因此眼下討董之戰諸多細節并不清晰。
如今聽侍從所言兵分三路,那么如果所料不錯,南路袁術應當是從魯陽進軍,中路曹操、鮑信等部應當是屯兵酸棗,那如此一來,袁紹所率的北路,大概率就是河內了。
而這一路,也是自己最需要關注的。
即便跟歷史有出入,劉辯也能大概猜到三路情況。
中路酸棗方向,乃是曹操、鮑信等部所在。
此路兵馬未必最多,曹操與鮑信不管實力如何,但實則是有些抱負在身的,而且曹操眼光深遠,鮑信為報弟仇亦必死戰,這一路雖說是直面董卓正面主力的精銳,但應當會正兒八經的跟董卓主力接戰。
至于南路的袁術,袁術此人,野心勃勃又氣量狹小,而且小心思頗多,此刻聯軍糧草大權在手,必然會在其中起上不少歪心思。但恰好有江東猛虎孫堅在前沖鋒,南路至少會實實在在地打幾場硬仗,風險最多在于孫堅可能會被袁術克扣糧草。
但是有孫堅在前沖鋒,自然也是真刀真槍的在干,最后是勝是負,自己沒有能力,也解決不了,所以,這不是自己該操心的。
唯獨這北路,按如今紙面實力來說,袁紹四世三公的聲望,再加上有著公孫瓚聞名天下的“白馬義從”,王匡的河內兵之加持,實力應當是最強的。
但袁紹的性子,自己太清楚了。
好謀無斷、外寬內忌、利益至上!
真面對上董卓的西涼軍,他真的會下血本與公孫瓚通力合作嗎?
想必……大概率還是會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虛張聲勢保存實力,然后隔岸觀火。
可若是袁紹到時候按兵不動,自己怎么渾水摸魚?
不成,得想想法子才是……
于是劉辯看向高覽:“元伯,依你之見,咱們這一路的行軍路線,會是如何?”
高覽聞言,心領神會,陛下此問,應當是關乎陛下未來布局的關鍵。
隨即低頭沉思。
陰謀詭計他或許不擅長,但是行軍打仗還是懂得。
高覽沉吟片刻,然后回應道:“末將覺得,依照主公的性子,從河內進軍,中軍主力屯兵懷縣的可能性最大。然后應當會再派軍向前試探。不過,咱們這一路,要想攻入洛陽,需要渡黃河,到時候恐怕會是一場惡戰!”
說到此處,高覽頓了頓,有些猶豫。
見狀,劉辯言道:“元伯有話直說?!?
高覽這才嘆口氣,繼續說道:“袁公素來持重,冀州精兵乃其立身根本,耗費無數錢糧心血方得此強軍,更兼……如今陛下萬金之軀隨行軍中,安危系于一身。元伯以此觀之,袁公斷不會在初臨戰陣、敵情未明之際,便貿然驅使主力大軍,強渡黃河天塹,去硬撼董卓以逸待勞的防線......“
劉辯聽罷,心中豁然開朗。
他不似這個時代之人對山川地理了如指掌,但經過高覽這番剖析,劉辯便知道袁紹選擇北路進軍是打的什么算盤了。
一來北路所向之河內,毗鄰袁紹根基冀州,離自己老家近,而且此路匯聚北平公孫瓚之白馬精銳、河內王匡之部曲,皆是一時強兵。袁紹擇此路同行,可借其兵鋒,使其為己所用。
二來黃河天塹橫亙,易守難攻。黃河天險固為洛陽之屏障,想要強渡,確實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墒欠催^來說,此天塹于袁紹而言,何嘗不是一道絕佳的護身符?洛陽分界黃河以東北基本都在聯軍的勢力范圍,只要袁紹按兵河內,不主動強渡,董卓主力絕無可能冒險渡河北犯!
如此一來,到時先鋒孫堅、中路曹操等部,正于南東兩面與董卓主力浴血搏殺。若其進展順利,攻城拔寨,袁紹便可趁勢揮師渡河,以盟主之姿摘取收復洛陽的最大功勛!
若其戰事膠著,甚或失利,袁紹則可穩坐河內,隔岸觀火,保存實力,靜待良機。
袁紹這一手,將地利、人和、時勢,幾乎皆算盡其中!
劉辯暗嘆,除了有些不要臉,還他娘的真是一盤穩賺不賠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