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探索:解碼DeepSeek及人工智能的未來
- 陳勁 安健
- 414字
- 2025-07-11 16:22:13
第二章 大模型——站在巨人肩膀之上
DeepSeek的爆火,是國產AI的一次成功突圍。
面對如潮好評,深度求索創始人梁文鋒謙虛地回應:“我們不過是站在開源社區巨人們的肩膀上,給國產大模型這棟大廈多擰了幾顆螺絲。”
實際上,DeepSeek的成功不僅植根于開源社區的協同創新生態,更系統性地繼承了人工智能領域從符號主義到深度學習時代的學術積淀與工程實踐,從艾倫·圖靈提出的可計算性理論框架,到Transformer架構等里程碑成果的持續演進,均為其技術突破提供了跨越時代的范式支撐。
從1956年達特茅斯學院潮濕的夏夜算起,這場相隔約69年的時空接力,傳遞著同一支火炬——達特茅斯會議爭論的機器智能的邊界,在DeepSeek的神經網絡中被重構為可量化的認知熵值;香農未曾設想的“信息熵的社會化應用”,正通過大模型的多模態接口重塑法律、教育與科研范式。當約翰·麥卡錫定義的“智能”從實驗室方程蛻變為全球日均50億次的API調用,技術史的斷層線在此刻彰顯:一代代智能體突破的不僅是算力與數據,更是人類對思維本質的認知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