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AI高手:從DeepSeek開啟高效能
- 常青
- 1292字
- 2025-07-11 16:43:57
一、為什么DeepSeek會讓你感覺不一樣?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搞懂兩個簡單的概念:通用型 AI 和推理型 AI。
1. 什么是通用型AI?
可以把通用型 AI理解成“全能學霸”,這類 AI(比如豆包、Kimi、ChatGPT 等)是通過海量的數據訓練出來的,擁有龐大的知識儲備,可以基于你的問題立刻做出響應,完成諸如聊天/對話、文案寫作、知識問答等各種跨領域的任務,同時還能廣泛結合多模態的能力,完成諸如輸出圖片、語音、視頻等任務。
但是樣樣通的結果往往是樣樣“松”,就像用廣角鏡頭拍照——成像的覆蓋面很廣,但是容易丟失細節。這類 AI 是海量數據訓練——“大力出奇跡”的結果,其本身不具備類似于人類那樣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因此在使用這類AI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覺得它生成的內容“AI味”很濃,沒有什么知識含量。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復雜、需要深度邏輯推演的場景時,這類AI甚至頻頻出現“知識幻覺”(胡說八道),生成一堆文字垃圾。
2. 什么是推理型 AI?
如果把通用型 AI比喻成“全能學霸”,那么推理型 AI則是妥妥的“專項冠軍”,如同顯微鏡一樣,雖然能力范圍窄,但是觀測深度驚人。它和通用型 AI 的最大區別是,它不是海量數據訓練的結果,而是在這個基礎上通過思維鏈等技術范式給 AI 加入了類似于人類那樣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因此,你在使用諸如 DeepSeek(R1)這類推理模型的時候,會明顯發現,當你向它拋出問題之后,它不會對你的問題直接做出響應,而是會像人類一樣,先對你的問題本身做一次思考和推理。它會通過分析你的問題,理解你的需求,甚至挖掘你潛在沒有表達出來的需求,并基于這些推理的結果制訂出回復你的最佳策略。
當完成整個推理過程后,它才會對你的問題真正做出響應,而不是像通用型 AI那樣匆匆忙忙、自行其是地給你“AI 味”很濃的回答。
這就是為什么你在使用諸如 DeepSeek(R1)這類推理型 AI 的時候會感覺到它好像很懂你,你甚至不需要用什么復雜的提問技巧,只是隨意一問,就能獲得理想甚至超過預期的回答。
3. 通用型AI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我們有了推理型AI之后,是不是就可以扔掉通用型AI了?當然不是,二者有各自的應用場景和優劣勢,就像是 Photoshop 和美圖秀秀一樣,各有各的應用場景。
通用型 AI,更嚴謹的叫法是指令型 AI,它的優點是響應用戶請求的速度極快,并且對多模態(語音、圖片、視頻等)的支持非常好,更適合處理固定、規律、不太需要強大推理能力的任務,比如大文本、海量數據的處理等。
通用型AI的缺點在生成效果方面,或者說它給的回答很依賴指令。你甚至需要一步一步地告訴它具體怎么做,你告知得越清晰,寫提示詞的技術越高超,它給你的反饋就越好。否則,通用型AI可能生成一堆文字垃圾,不能很好地處理創意性、發散性、思維層次更高的靈活性任務。
而推理型 AI 的優勢非常明顯,因為“足夠聰明”,所以你和它交流時,只使用簡單的提示詞就可以獲得理想的回復。
當然,推理型AI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因為它在正式回答你之前,要對你的問題做復雜的推理,所以響應速度往往比通用型 AI 慢。截至2025年3月它對多模態和大文本的處理還非常吃力,幾乎沒有辦法完成規模性
任務。
所以,在使用 AI 時,不建議你采用一刀切、非此即彼的思維,而是應該理解通用型AI和推理型AI各自的優勢,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協同使用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