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高燧的十二年之約計劃
- 大明:本王的藩地大億點很正常吧
- 風清不夢
- 2104字
- 2025-07-10 18:00:29
趙王府。
朱高燧回到自己的府邸,一顆心都有些平靜不下來。
“雖然記憶中知道,但真的親眼看到了,依舊還是震撼啊?!?
朱高燧失笑一聲,這是他在對自己的趙王府感慨呢。
盡管在京師的這個王府自己并沒有住多長的時間,但不得不說,修建得那是真的夠氣派,夠大。
朱高燧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要不是他記得路,他能夠在自己的王府里面走迷路。
找來一張搖椅,朱高燧悠閑的躺著。
這一刻,朱高燧其實多希望他不是朱高燧,而是大明的其他王爺,也挺好的。
過著這樣的日子,他是真的沒有什么意見,他也并不是一定要在大明做出什么大事業的人,難得享受這樣奢華又寧靜的生活,他都有些向往。
但奈何是朱高燧啊,他即便想過那樣的生活,朱棣不讓,朱高煦不讓,朱高熾也不讓,尤其是后面的朱瞻基,直接將他圈禁。
樹欲靜而風不止,他想遠離世俗紛爭,卻是無可奈何。
“終究還是實力不夠強,若是實力足夠強,又有誰可以強制自己?”
愉悅舒心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此刻朱高燧不得不開始思考起自己究竟該怎么做。
盡管已經有了想法,但剛才思索的時間是短暫的,如今他必須要盡快完善自己要去交趾的方案才行。
出去就藩,這是一定的,離中樞太近,他不好發展,會受到太多壓制。
可要去交趾,也不能就這樣去啊。
自己的王府三衛兵馬,是肯定要帶過去的,而且為了他們的忠心,底下人的家室,也要帶過去,這樣才不會留下什么把柄在大明,以免讓人拿捏。
畢竟用家室威脅這種事情其他人干不出來,但朱瞻基那小子,可就不一定了。
自己的王府三衛有一萬多人,要是再帶上家屬,那就是大幾萬人。
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他都得解決,尤其是路上還要防止生病,還得再帶上大夫以及藥材,不然路上出事,也會讓其他人對他的忠心產生極大的影響。
交趾那里又在發生叛亂,兵馬就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他實力的源泉。
畢竟任何時候,腰桿硬不硬,看的就是自己的拳頭夠不夠硬。
除了大軍,還得帶一些工匠,交趾那里的人,許多技術都是不如大明的,不帶工匠過去,發展也極為困難。
而且工匠的數量還不能少,尤其是造火器與造船的,這樣一來,還得再加上工匠的家室,這加起來,少說又得是幾千號人。
另外還得再帶一些大夫,畢竟那個地方疾病眾多,不多帶點大夫,到了地方,發病了都沒人醫治。
就只是想到這里,朱高燧都有些頭疼了。
之前在皇宮里想的,果然還是不夠成熟,如今仔細一想要準備的,是一點也不少。
朱高燧讓人拿來筆和紙,畢竟要準備的太多,不記下來,他都怕自己給忘了。
除了這些,還得再帶一些文人,不僅是要能夠幫他治理地方的,還得幫他發展教育的,也就是說,讀書人也得帶不少。
雖然如今朝廷里面的人都不想去交趾那個地方,但這些人都是通過科舉上岸了的,自然不想去。
他大不了找那些沒有能夠通過科舉上岸的,這些人,總不至于不會去了吧。
畢竟過去了大小也能當個官,直接省去了科舉這個流程,夠他們偷著樂了。
這些人再加上他們的家室,又是幾千人的規模。
想到這里,朱高燧驟然發現,他必須得向朱棣談條件才行,那就是交趾的事情,必須得他說了算,不能讓朝廷插手。
自己的藩地,他是要準備好生發展的,可不能給別人做嫁衣。
可這樣一來,朱棣能同意?朱高熾能同意?
朱高燧沉默了,不管朱棣多喜愛他,這個要求,多少都有些過分了。
“看來得和朱棣來個對賭了,別人三年之約,我來個十年之約。
十年的時間,讓自己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對朱棣說不?!?
朱高燧此刻臉色凝重,頭腦無比的冷靜,他必須要為自己創造出有利的條件才行。
但十年的時間,朱高燧自己都有些沉默,真的能行?十年的時間真的能夠讓自己有對大明說不的實力?
不是朱高燧對自己沒自信,而是這個時間,似乎真的有些短了。
可這個時間若是太長,朱棣也肯定不會同意。
“如今永樂七年,不過馬上就是永樂八年,距離永樂二十二年,還有十四年的時間。
這樣的話,定下十二年的約定,這是極限。
不過要將十二年進行拆分,拆分成兩個六年計劃,得給朱棣一點好處,應該能夠說服他了。”
朱高燧自言自語著,隨即將這些寫下來。
十二年,十二年之內,他必須要有能夠有對話大明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權益,才能保證自己的自由。
定好出去的理由,朱高燧又沉思起自己如今的家底。
去了交趾之后,必須還得有人才,且得是自己的心腹,能夠幫助自己管理藩地,不然全部靠他自己,其他什么事他都做不了了。
而人才方面,武將其實都還好,雖然他沒有成名的將領,但他王府三衛里面,也有一些苗子。
想想洪武一朝與永樂一朝的那些武將,若不是朱元璋與朱棣成事,這些人會成為名將嗎?
朱高燧的想法也簡單,沒有名將,那就自己培養,只要自己成事了,麾下的將領,就是名將。
沒有天生的能征善戰大將,即便有,那也是個別,更多的,還是后天的培養。
朱高燧這也是無奈,因為他只能用這個法子。
交趾的叛軍,正好能夠讓他這樣去歷練下面的人。
可想到文臣,朱高燧就有些頭疼了。
在順天府,他雖然拉攏了一部分人為心腹,但才能方面,似乎就他王府的長史顧晟,還算是一個人才。
“不行,得再找點人,找點有真本事的人!”
朱高燧想了許久,寫下不少他印象中的人名,最終卻是又只能劃掉。
良久,朱高燧赫然想到一人,記了下來。
想好這些,朱高煦還在思考著還要帶什么人一起出去,能夠對他有幫助。
果然,任何事只要落到實處,都不是嘴皮子一說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