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路有凍死骨,千里皆荒山
- 大明:本王的藩地大億點很正常吧
- 風清不夢
- 2216字
- 2025-07-29 13:55:24
京師城門之外。
朱高燧看著前來為他送行的朱高熾與朱高煦,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
“老大,老二,終有一別,不用再送了。
而且我也不是不會再回來了,搞得我這次出去像不會再見了一樣。”
“老三,說什么胡話,這一別就是數年,心中不舍,在外面有什么困難,記得及時來信?!?
“老三,老大這話沒有說錯,要是在外面待不下去了,就回來,有我們在呢。”
朱高熾與朱高煦一臉的不舍,對朱高燧充滿了關懷。
這一刻,是那么的兄友弟恭,兄弟之間是那么的和睦。
朱高燧聞言,頓時笑得更開了。
“哈哈,這可是你們說的,有困難我可就找你們了,要是待不下去了,我回來的時候你們可得幫忙才行?!?
“放心吧,那是肯定的?!?
兄弟三人相互聊了一會,彼此給了對方一個擁抱,最終還是分別。
朱高燧騎上馬,看了兩人一眼,隨即遙遙看向京師城頭,最終轉過身。
“駕!”
拍動胯下戰馬,朱高燧的身影逐漸消失。
直到這時,朱高熾與朱高煦剛才臉上還有著笑容,卻是直接消失。
兄弟兩人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而是往回走去。
“老大,老三雖然出去了,你也別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
朱高煦面無表情的向前走著,說話的聲音卻是格外的冷。
朱高熾聞言搖頭一笑,似乎并沒有在意朱高煦說的話一般。
“老二,我們都是親兄弟,何必呢,你若是想要這個位置,只要老爺子同意,我馬上就可以讓給你。
如今老三出去了,就剩下我們兩兄弟了,彼此都過一過安生的日子吧?!?
朱高熾心頭很是無奈,他多希望出去的是朱高煦,這樣他哪里會有這些煩心事。
朱高煦一邊走一邊側頭看了看朱高熾,半響才憋出兩個字。
“虛偽?!?
兩人一路來到城頭,直到見到一道身影紛紛行禮。
“爹,老三走了?!?
這人,正是朱棣。
朱棣也出來送朱高燧了,不過并沒有下去見,而是站在城頭目送著朱高燧離開。
這一刻,朱棣心頭說不出的復雜。
明明朱高燧原本也在北平,沒有在他身邊,可在北平之時,他好歹還能偶爾去看一看。
但去了交趾,再想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啊。
心頭一聲輕嘆,深深吸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朱高熾與朱高煦,徑直離開。
“走吧,該處理國事了?!?
感慨對朱棣而言,只是暫時的,復雜的心情也是短暫的。
幾人各自離去,開始處理著自己的事務。
另一邊的朱高燧,帶著孟賢與自己的護衛隊,不斷開始北上。
越是往北,所見之地,逐漸顯得越發的蒼涼。
比起南方,這邊的人明顯的減少了許多,經過的地方,哪怕就是山頭,也基本都是光禿禿的一片。
其實不僅是北方,哪怕就是南方,不少山頭,都是光禿禿的一片。
這不是這些山頭不長樹,而是幾乎都被人給吃掉了。
樹根、樹葉,只要是能夠入嘴的,百姓就全部都吃了。
這邊的人,青壯與男子明顯少了很多,朱高燧所見的大部分地方,只有一些老幼婦孺。
然而即便是這樣,種地的人,卻是并沒有那么的多,許多人,都是給人當佃戶,還有一部分人四處的流浪著。
如今的天氣,雖然已經沒有再下雪,但依舊還是冷。
尤其微風吹來,讓人感到刺骨的冷。
可在路上所見的普通百姓,依舊穿著單薄的麻衣,有的麻衣滿是補丁,有的甚至這一層單薄的麻衣都無法遮擋住軀體,只得緊緊抱著自己,卻是沒有任何作用。
至于燒火取暖,不好意思,這些山頭,沒有什么樹,有樹的地方,都是有主的。
要是有人去撿柴伐樹,被抓到了,要么一頓打賠錢,要么,喜提牢房多人間。
這次返回,朱高燧特意挑了一條比較距離城池遠一些的道路,并沒有走驛道。
可在這樣一條道路上,朱高燧已經在路邊看到了不少白骨,散落在地。
越是往北,這樣的情況,越發的糟糕。
可當來到城內,城內的景象卻是與外面天差地別。
這里的人有說有笑,有錢的人穿著棉衣,揮金如土。
朱高燧沒有久留,繼續往前走,遇到下雨,只好來到一處已經破敗的小破廟躲雨。
一盆炭火生起,讓空氣略微溫暖一些。
這一盆木炭,還是經過城池的時候買的,且價格格外的高昂,比起南方,貴了太多。
在這邊,一兩木炭三兩鈔。
是的,就是這么離譜。
在朱高燧前世,哪怕就是最為艱苦的時候,誰家還沒點柴火燒啊。
但在這里,普通百姓就是沒有。
就這次冬季,單單就是皇宮所用的木炭,朝廷就動用了數萬人在南方密林燒制木炭,然后再運入宮內,維持皇宮之內的所需。
而至于他見到的幾乎是老幼婦孺,也是因為朝廷在營建北平,修建北直隸皇宮,征調了大量徭役。
朱高燧很清楚,這些才只是剛開始罷了。
朱棣這次北征,征調了二十三萬民夫,等北征歸來,北平周邊的運河,差不多也要開始修建以及疏通了,到時還會征調更多的徭役。
朱高燧靠著炭火,但心頭卻是有些溫暖不起來。
這些,只有真正見到了,才知道普通百姓的渺小,是真的如同浮游一般,是那么的絕望與無力,卻又只能這樣茍活著。
可他,只是一個大明趙王,他連太子都不是,他什么都做不了啊。
他的心性,還有很多前世的影子,他做不到像其他人那樣若無其事,仿佛已經適應了這些一般。
可即便是這些,都還僅僅只是他所能夠看見的,他沒有看見的,還有很多。
朱高燧很清楚,百姓的田地被兼并以換取活命的機會,地方的官吏,以及那些負責徭役的官吏等等,他們下吃百姓,上吃朝廷。
可這些,他知道又能如何?
而且上面的人真的不知道嗎?
在朱高燧看來,恐怕不見得。
或許有人真的不知道,但肯定也有人是知道了,只是裝作沒有看見罷了。
即便他決心懲治貪官污吏,可他沒有半分權力。
哪怕就是他從朱棣那里要到這樣的權力,處理了這些人,難道就解決了嗎?
制度不改變,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這一幕幕,縱然讓他氣憤,讓他意難平,可,又能怎么辦?又能如何呢?
想著這些,朱高燧的內心越發的堅定。
這次出去,他若是不成功,將來的他,恐怕也會是一樣的,在皇帝面前,都是渺小與無力的。